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能自发的进行学习,首先就要对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进行研究,只有掌握心理变化规律,才能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善师生关系,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国学经典《礼记》中提出,教学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长其善而能救其失”。这对于现代的教学来说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知心”与“长善”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就是指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其认知规律,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救失”和“长善“的目标。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首先掌握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知其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长善”的目的,最终实现“救失”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知其心”—中学生认知特点
1.认知能力大幅度提高
中学生处于感觉发展逐步完善的阶段,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大幅度提高,对新鲜事物可以主动研究探讨,观察学习的能力和自发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事物的认知也比较深刻,概括性能力也较强,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2.有意识与无意识记忆同时发展
中学生的学习阶段无意识记忆以及有意识记忆都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同时抽象思维的增强也促使意义识记不断发展,但机械式的记忆能力较比小学阶段有所下降。
3.抽象思维较强
随着不断成长发展,中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渐增强,并且占据主要地位。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可以做到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独立分析。并且对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深刻内涵也有了较强的理解能力。但仍然存在理解不全面、不到位的情况。另外中学生思维十分独立性,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喜欢对新事物持怀疑态度,对于教师和课本中解释不屑一顾,喜欢讨论,对问题的研究喜欢刨根问底。
二、“救失”与“长善”—符合认知特点的语文教学方法
1.观察体验教学法
随着中学生感知能力以及观察学习能力的增强,我们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据有关研究表明,视觉给人类提供的信息量在人类感知总信息量中占有主体地位,也就是说观察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观察获得与思维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观察能激发人类的求知欲,并在观察的过程中提高思考能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图片教学,在进行课文的讲解时要结合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能一味死读书,枯燥的文字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更无法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前准备好与课文匹配的视频以及图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观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将视频内容与教材文字联系在一起,这种方法会让语文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举例说明,比如在学习鲁迅《社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可以组织同学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话剧的表演,让学生深刻了解《社戏》的主要内容及其深刻含义,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那个时代的真实情况,有利于文章的理解。同时,鲁迅的语言不是很好理解,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我们可以播放用普通话讲解的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先让学生了解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再回过头深入的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综上所述只有运用观察和体验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课文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主旨内涵。在用观察体验法教学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质疑教学法
因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独立,批判性也较强,主观意识逐渐增强,对事物的认知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喜欢用讨论的方式研究问题,并且对教师和课本的解释存有怀疑态度。我们教学工作者不能压制学生的天性,应该做到因势利导。怀疑并不是坏事,我们社会发展到今天就是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敢于怀疑,才让科学快速进步,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独到的想法。在怀疑和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在怀疑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学生思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的看待问题,或者提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正确方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温故知新提问法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就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新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新内容的记忆,更可以加深理解。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让其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来质疑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能加强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会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反常问题提问法
利用教材中的反常问题素材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考。具体来说就是带领学生对课文中不同寻常或者不合常规地方进行寻找,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可以利用的反常素材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看似多余的内容。很多文章中会出现本来没有必须写的内容却偏偏写出的现象,其实这些文章内容看似是多余的内容其实有着更深的含义,是作者精心安排的。
其二,缺少的写作内容。很多文章出现应该交代的内容却没有写出的现象,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没写完的感觉,其实这也是作者有意为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再启发思考,最后给出答案。
(3)抓住矛盾进行提问
世界是矛盾而统一的,抓住矛盾往往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事物的矛盾问题进行研究能开阔思维,激发学习欲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增加阅读兴趣。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矛盾问题的素材,比如一些文章的内容、形式以及语言之间存在矛盾,文章所写与现实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很多是刻意安排的,有着深刻的用意。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矛盾,并提出为什么,从矛盾开始提问,让学生去质疑、讨论、加深对课文的思考,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知心”和“长善”进而实现“救失”的教育目的,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掌握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让教学方法科学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通联:浙江杭州市滨兰实验学校]
一、“知其心”—中学生认知特点
1.认知能力大幅度提高
中学生处于感觉发展逐步完善的阶段,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大幅度提高,对新鲜事物可以主动研究探讨,观察学习的能力和自发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事物的认知也比较深刻,概括性能力也较强,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2.有意识与无意识记忆同时发展
中学生的学习阶段无意识记忆以及有意识记忆都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同时抽象思维的增强也促使意义识记不断发展,但机械式的记忆能力较比小学阶段有所下降。
3.抽象思维较强
随着不断成长发展,中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渐增强,并且占据主要地位。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可以做到对文章的主旨进行独立分析。并且对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深刻内涵也有了较强的理解能力。但仍然存在理解不全面、不到位的情况。另外中学生思维十分独立性,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喜欢对新事物持怀疑态度,对于教师和课本中解释不屑一顾,喜欢讨论,对问题的研究喜欢刨根问底。
二、“救失”与“长善”—符合认知特点的语文教学方法
1.观察体验教学法
随着中学生感知能力以及观察学习能力的增强,我们应该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据有关研究表明,视觉给人类提供的信息量在人类感知总信息量中占有主体地位,也就是说观察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观察获得与思维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观察能激发人类的求知欲,并在观察的过程中提高思考能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图片教学,在进行课文的讲解时要结合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能一味死读书,枯燥的文字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更无法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前准备好与课文匹配的视频以及图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观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将视频内容与教材文字联系在一起,这种方法会让语文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举例说明,比如在学习鲁迅《社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可以组织同学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话剧的表演,让学生深刻了解《社戏》的主要内容及其深刻含义,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那个时代的真实情况,有利于文章的理解。同时,鲁迅的语言不是很好理解,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我们可以播放用普通话讲解的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先让学生了解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再回过头深入的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综上所述只有运用观察和体验的学习方式,才能最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课文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主旨内涵。在用观察体验法教学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2.质疑教学法
因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独立,批判性也较强,主观意识逐渐增强,对事物的认知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喜欢用讨论的方式研究问题,并且对教师和课本的解释存有怀疑态度。我们教学工作者不能压制学生的天性,应该做到因势利导。怀疑并不是坏事,我们社会发展到今天就是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敢于怀疑,才让科学快速进步,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独到的想法。在怀疑和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在怀疑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当然学生思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全面的看待问题,或者提出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合理的引导,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正确方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温故知新提问法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就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新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新内容的记忆,更可以加深理解。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让其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以及自身的生活体验来质疑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能加强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会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反常问题提问法
利用教材中的反常问题素材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考。具体来说就是带领学生对课文中不同寻常或者不合常规地方进行寻找,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可以利用的反常素材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看似多余的内容。很多文章中会出现本来没有必须写的内容却偏偏写出的现象,其实这些文章内容看似是多余的内容其实有着更深的含义,是作者精心安排的。
其二,缺少的写作内容。很多文章出现应该交代的内容却没有写出的现象,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没写完的感觉,其实这也是作者有意为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再启发思考,最后给出答案。
(3)抓住矛盾进行提问
世界是矛盾而统一的,抓住矛盾往往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事物的矛盾问题进行研究能开阔思维,激发学习欲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增加阅读兴趣。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矛盾问题的素材,比如一些文章的内容、形式以及语言之间存在矛盾,文章所写与现实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很多是刻意安排的,有着深刻的用意。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矛盾,并提出为什么,从矛盾开始提问,让学生去质疑、讨论、加深对课文的思考,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知心”和“长善”进而实现“救失”的教育目的,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掌握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让教学方法科学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通联:浙江杭州市滨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