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景作结”是古诗鉴赏表达技巧中一种常见的方法,在学生们的做题实践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不完整的情况,本文将就这一种题型的问法和解答技巧作一说明。
这种题的常见提问方式有三种:(一)具体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特点。(二)最后一句和前三句相比在表达上有何不同,有何作用?(三)结尾句有何妙处?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问题:具体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特点。
答案:诗的最后一句借自己老家芳草萋萋的怡人美景来表达对故乡、对诸弟的想念,是景中见情,寓情于景,给读者想象空间,含蓄有味。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最后一句和前三句相比在表达上有何不同,有何作用?
答案:前三句是叙述,最后一句是写景,寓情于景,写出了战士浓浓的思乡之情。给读者想象空间,含蓄有味。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问题: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作为结尾,有何妙处?
答案: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中,“寒蝉”、“斜阳暮”这些意象更加形象具体地表达出当时恋恋不舍之情,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解答技巧:这种题型的解答分为两个步骤:明手法,说效果。具体地说,(一)寓情于景(手法),将什么样的感情(要具体到什么事引发的什么情绪)融入什么样(概括景物特征)的景物描写中,含蓄深沉(效果)。(二)以景作结(手法),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或含蓄有味)。
这种题的常见提问方式有三种:(一)具体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特点。(二)最后一句和前三句相比在表达上有何不同,有何作用?(三)结尾句有何妙处?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问题:具体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特点。
答案:诗的最后一句借自己老家芳草萋萋的怡人美景来表达对故乡、对诸弟的想念,是景中见情,寓情于景,给读者想象空间,含蓄有味。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最后一句和前三句相比在表达上有何不同,有何作用?
答案:前三句是叙述,最后一句是写景,寓情于景,写出了战士浓浓的思乡之情。给读者想象空间,含蓄有味。
例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问题: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作为结尾,有何妙处?
答案: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中,“寒蝉”、“斜阳暮”这些意象更加形象具体地表达出当时恋恋不舍之情,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解答技巧:这种题型的解答分为两个步骤:明手法,说效果。具体地说,(一)寓情于景(手法),将什么样的感情(要具体到什么事引发的什么情绪)融入什么样(概括景物特征)的景物描写中,含蓄深沉(效果)。(二)以景作结(手法),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或含蓄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