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生方略与社会治乱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40207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民生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要政之一,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传统民生方略虽然周详备至,但本质上却是为了维护等级政治;它以轻徭薄赋等消极作为为主,而不是以发展生产、调节分配等积极作为为主;当政府不能不积极作为的时候,又总是增加百姓负担,并且缺少科学的精神。传统民生方略的实施在一定条件下会带来社会和谐与稳定,但最终不能避免社会矛盾的累积和爆发。
其他文献
近年来,文学理论界出现“理论之后”、“反理论”、“理论终结”、“理论之死”等论调,“后理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域。“后理论”不仅不拒斥理论,反而昭示着即将到来的理论。面
我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格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由宋至明,“格”被引入词学批评中并得到承传;二是清代前中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开始得到广泛运用及理论提升;三是清代后期,“
各国对非婚同居的规制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作为婚姻的规制方式、作为事实状态的规制方式和作为独立制度的规制方式。我国立法应对非婚同居作出明确规定,对其予以客观中立的规制。
阐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用地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两个规划的主要协调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规划具体协调的若干措施。
科技期刊是信息的载体和传播媒介,其创新的核心或主题在于编辑的创新新理念。编辑在科技期刊的审稿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创新新理念,以使文稿成为合格的出版物传播于社会,使刊物的内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进步的必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三个鲜明特色,这就决定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呈现出实践特征、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