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名著节选单元教学为例,论述名著节选课文的教学策略,提出紧扣教学目标、抓住人文主题、关注语文要素的教学建议,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名著节选课文 阅读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088-02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节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它承载着完成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任务。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文主题——走进外国文学名著发现更大的世界,二是语文要素——了解作品梗概并学习作品梗概的写作。教师可以围绕着语文要素——了解作品梗概并学习作品梗概的写作,以“梗概是什么→梗概有哪些特点→梗概怎么写”为教学主线,让学生经历品读、分析、仿写等教学环节,从而读懂名著的故事情节,掌握名著的写作方法,理解名著故事里的人物形象,懂得欣赏名著的艺术价值,得到文学熏陶,实现名著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
一、紧扣教学目标
部编教材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都包括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方面。教学目标就像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因此,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如图1)
二、抓住人文主题
“走进外国文学名著发现更大的世界”,这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鲁滨逊漂流記》是一部著名的外国长篇小说,教师要围绕着这一人文主题,在带领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后,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一)研读故事梗概,梳理故事情节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前半部分是著名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梗概运用了准确、简洁的语言完整地为读者讲述了鲁滨逊流落无人荒岛,与世隔绝,凭着坚韧的意志和不懈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励志故事。教师首先要立足于文本,带领学生研读故事梗概,梳理故事情节。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野人为伴→回到英国,从而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关键物品梳理情节,画帐篷表示“搭帐篷定居”,画植物表示“养牧种植”……从而直观、准确地把握故事情节。
(二)研读名著片段,初品小说的艺术风格
教材的后半部分是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精彩片段,详细地讲述了鲁滨逊流落无人荒岛后遇到的生活片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精彩片段,体会鲁滨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他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顽强不屈的精神,以及小说语言朴实的艺术魅力和小说现实主义精神。
(三)整本书阅读拓展,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整本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和必然趋势。本课作为著名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节选课文,为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精彩片段过渡到多篇选段,再过渡到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深刻体会名著的思想价值和语言艺术魅力。
1.理解立体的人物形象
《鲁滨逊漂流记》是“欧洲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晚年时代创作的一部小说。他塑造的鲁滨逊是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具有时代精神。作者不仅赋予鲁滨逊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不悲观、绝望,也不对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脚踏实地,勇于战胜困难,用自己的行动来达到目的,而且还赋予鲁滨逊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鲁滨逊身上体现了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永不言弃、敢于冒险的“硬汉子”的特征。
2.分析小说的艺术价值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作者运用第一人称进行描述,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塑造出一个正面的、英雄的形象。小说的情节曲折丰富,细节描写形象逼真,语言朴实无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使读者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三、关注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是“了解作品梗概并学习作品梗概的写作”,《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文本除了包括故事梗概和精选片段,还设置了相应的课后练习。课文这样编排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本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了解作品梗概并学习作品梗概的写作涵盖其中。因此,教师要以“梗概是什么→梗概有哪些特点→梗概怎么写”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语言要素。
(一)了解梗概的含义
“梗”是指植物的枝或茎,“梗概”就是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或要点。“梗概”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臣闻知而复知,是为重知。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陈。作品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故事简单介绍等。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介绍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被称为“作品梗概”。例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文本的前半部分就是这部名著的梗概,讲述了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梗概的特点
梗概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如图2)
(三)了解梗概的写作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作品梗概就是对叙事性作品的内容进行大略概括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它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
1.了解梗概的写作步骤
梗概的写作分为三个步骤:读懂内容→概括内容→连贯内容。(如图3)
2.对比、探究梗概的写法
在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缩写故事。缩写是把内容、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在保持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保留文章的主要情节,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章的一种写作形式。缩写的方法包括删除、保留、合并、改写等,与梗概的写法有些类似,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缩写的写法与梗概的写法进行对比,列出异同,让学生通过对比,避免二者的混淆,正确把握梗概的写法。(如图4)
3.着手梗概的写作
(1)要求学生多次阅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和精彩片段,深刻理解梗概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反复阅读要写梗概的文学作品,完成阅读任务清单,完成梗概写作练习。(如图5)
名著节选课文是编者为学生精心挑选的,能让学生感受到名著魅力的精彩片段。它的精彩包含了三个层面:第一,精彩的文笔。名著大都是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他们优美的文笔是受到世界公认,被世界上大多数人推崇和学习的。第二,特殊的文风。作者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可以让学生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第三,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精彩的节选片段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受迥异的文化特质,体验迥异的文化魅力。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读名著节选课文,在完成语文要素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名著节选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让学生深刻体会名著的艺术魅力,得到文学熏陶,发现更大的世界。
作者简介:邓凯镇(1977— ),广西东兴人,一级教师,大学专科学历,现任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大昌坝小学校长,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新课改的适应性和发展方向。
(责编 黎雪娟)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名著节选课文 阅读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A-0088-02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名著节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它承载着完成单元教学目标的主要任务。本单元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人文主题——走进外国文学名著发现更大的世界,二是语文要素——了解作品梗概并学习作品梗概的写作。教师可以围绕着语文要素——了解作品梗概并学习作品梗概的写作,以“梗概是什么→梗概有哪些特点→梗概怎么写”为教学主线,让学生经历品读、分析、仿写等教学环节,从而读懂名著的故事情节,掌握名著的写作方法,理解名著故事里的人物形象,懂得欣赏名著的艺术价值,得到文学熏陶,实现名著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
一、紧扣教学目标
部编教材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都包括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方面。教学目标就像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因此,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如图1)
二、抓住人文主题
“走进外国文学名著发现更大的世界”,这是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鲁滨逊漂流記》是一部著名的外国长篇小说,教师要围绕着这一人文主题,在带领学生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后,让学生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一)研读故事梗概,梳理故事情节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前半部分是著名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梗概运用了准确、简洁的语言完整地为读者讲述了鲁滨逊流落无人荒岛,与世隔绝,凭着坚韧的意志和不懈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励志故事。教师首先要立足于文本,带领学生研读故事梗概,梳理故事情节。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野人为伴→回到英国,从而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关键物品梳理情节,画帐篷表示“搭帐篷定居”,画植物表示“养牧种植”……从而直观、准确地把握故事情节。
(二)研读名著片段,初品小说的艺术风格
教材的后半部分是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精彩片段,详细地讲述了鲁滨逊流落无人荒岛后遇到的生活片段。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精彩片段,体会鲁滨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他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顽强不屈的精神,以及小说语言朴实的艺术魅力和小说现实主义精神。
(三)整本书阅读拓展,感受外国文学的魅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整本书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审美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和必然趋势。本课作为著名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节选课文,为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精彩片段过渡到多篇选段,再过渡到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深刻体会名著的思想价值和语言艺术魅力。
1.理解立体的人物形象
《鲁滨逊漂流记》是“欧洲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晚年时代创作的一部小说。他塑造的鲁滨逊是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具有时代精神。作者不仅赋予鲁滨逊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在困难面前不悲观、绝望,也不对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脚踏实地,勇于战胜困难,用自己的行动来达到目的,而且还赋予鲁滨逊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鲁滨逊身上体现了顽强不屈、坚忍不拔、永不言弃、敢于冒险的“硬汉子”的特征。
2.分析小说的艺术价值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作者运用第一人称进行描述,营造出一种真实感,塑造出一个正面的、英雄的形象。小说的情节曲折丰富,细节描写形象逼真,语言朴实无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使读者感受到艺术的熏陶。
三、关注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是“了解作品梗概并学习作品梗概的写作”,《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文本除了包括故事梗概和精选片段,还设置了相应的课后练习。课文这样编排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本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了解作品梗概并学习作品梗概的写作涵盖其中。因此,教师要以“梗概是什么→梗概有哪些特点→梗概怎么写”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语言要素。
(一)了解梗概的含义
“梗”是指植物的枝或茎,“梗概”就是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或要点。“梗概”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臣闻知而复知,是为重知。臣所欲言,陛下已知,故略其梗概,不敢具陈。作品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故事简单介绍等。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介绍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被称为“作品梗概”。例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文本的前半部分就是这部名著的梗概,讲述了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梗概的特点
梗概的特点主要有三方面。(如图2)
(三)了解梗概的写作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作品梗概就是对叙事性作品的内容进行大略概括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它考查的是学生分析、概括等综合能力。
1.了解梗概的写作步骤
梗概的写作分为三个步骤:读懂内容→概括内容→连贯内容。(如图3)
2.对比、探究梗概的写法
在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缩写故事。缩写是把内容、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在保持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保留文章的主要情节,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章的一种写作形式。缩写的方法包括删除、保留、合并、改写等,与梗概的写法有些类似,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缩写的写法与梗概的写法进行对比,列出异同,让学生通过对比,避免二者的混淆,正确把握梗概的写法。(如图4)
3.着手梗概的写作
(1)要求学生多次阅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梗概和精彩片段,深刻理解梗概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反复阅读要写梗概的文学作品,完成阅读任务清单,完成梗概写作练习。(如图5)
名著节选课文是编者为学生精心挑选的,能让学生感受到名著魅力的精彩片段。它的精彩包含了三个层面:第一,精彩的文笔。名著大都是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他们优美的文笔是受到世界公认,被世界上大多数人推崇和学习的。第二,特殊的文风。作者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写作风格,可以让学生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第三,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精彩的节选片段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感受迥异的文化特质,体验迥异的文化魅力。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读名著节选课文,在完成语文要素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名著节选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让学生深刻体会名著的艺术魅力,得到文学熏陶,发现更大的世界。
作者简介:邓凯镇(1977— ),广西东兴人,一级教师,大学专科学历,现任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大昌坝小学校长,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新课改的适应性和发展方向。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