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领域中不断推广,教学改革为其赋予了新的定义。如今的合作学习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组化学习,在形式上也有了很大改变,教师需要重新开始教学研究工作,将陈旧的合作学习模式加以完善和改革,并有效的利用起来。本文站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合作学习是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少有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只是依托于这种分组学习的形式,因此合作学习的作用只体现了少部分。如今,这种教学方法被全面改革,各个环节更加完善,对组织过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显然,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还没有普及,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内容设定不合理
合作学习是学生组建成一个小群体,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前提。同时,用于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体现出一定的价值。但是从课堂中的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合作学习活动都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甚至对于一些没有必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研究,缺少明确的目标及合理的设定,只能是费时费力,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成果。
(二)合作意识差,参与面不广,课堂纪律欠佳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课堂上的氛围是及其热烈的,但这种热烈很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很可能在争辩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甚至有可能已经由于某些分歧而出现了争吵,也不乏有部分学生在“开小差”。而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深入到小组中是无法了解的,课堂上看似热闹,最终在成果汇报时却给不出好的想法,教师一直苦于这一问题,但却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三)评价轻个体、重团体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评价多倾向于团体。有的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是正确的。但是,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评价过多的倾向于团体,这可能导致教师忽略个体的发展[1]。虽然合作学习是同学们的团体活动,但是这个活动的成果也属于每个小组成员,我们也应该注重对个体的评价。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理安排各组成员
组建小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如果小组中的成员没有能力完成配合、讨论、管理等活动,本次合作学习活动就会以失败告终。那么怎样分组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呢?小组的组建,一般可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平日表现、考试成绩以及建档汇总分组,设组长一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2]。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强学生合作的信心。
(二)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被认为有效,是因为数名学生在一起相互带动、影响,营造出了一种学习的积极氛围,与独立学习相比,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营造小组内的合作讨论氛围对学习效果起主要影响作用。教师要发挥调剂作用,使学生们的讨论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潮[3]。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以激发学生的爱岛之情,于是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师:同学们的齐声感情朗读使老师感受到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我稍作停顿,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此时,我明显感到同学们的眼里闪现出一丝激动,我急忙抓住学生这一微小的情感变化,继续引导)师:谁愿意来做一名小导游,把我们美丽又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给大家?于是,一只手举起来了,两只手举起来了,但仍令人明显地感觉到大多数学生思想还没有放开。我继续努力:同学们,你做了小导游,你就当了一回西沙群岛人。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那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啊!大家先在自己的小组中准备一下,练习一下吧。此时,我又观察了学生的神情,他们在小组中的练习,明显比刚才要投入。
(三)提供宽松的学习空间
合作学习的应用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引导的同时不宜进行过多的干预,要留出空间,让学生们有发挥的余地。相比于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师布置的某项任务,不设定环节、内容和要求,更能使学生们收获满满。
如教学《穷人》时,我把全班24人平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让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你怎样理解《穷人》?你认为后续会发生什么?”这时,各小组先自由学习,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浮想联翩,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互相补充。最后由各小组长总结整理讨论意见,把组内成员的想法整合起来,一同续写文章。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详细讲述怎样理解《穷人》这篇文章并读出小组内续写的优秀范文。结果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个个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效果很好,整个课堂欲罢不能。
(四)从课内向课外拓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4],而探究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内容在课内讲授完之后,还可以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范围和空间,让学生增长课外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有的可以让学生放飞自由想象,添墨加色,任意描画,意蕴无穷;有的可以让学生独具匠心,自我创新,展现个性等。如教学《凡卡》一文,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凡卡能否回到爷爷身边呢?为什么?”并续写《凡卡》。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如,教学《长城》一课,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然后让学生想象长城,根据长城的图画,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万里长城”,可以是剪纸,可以是泥手工,可以是塑料泡沫等。结果全班同学群情激动,争先恐后的筑“长城”,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三、结语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合理地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又能提高教学效益,这一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付出热情去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尚晗.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07):84.
[2]张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43.
[3]付洪濤.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223.
[4]贾丽娜.试论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34):25.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合作学习是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少有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只是依托于这种分组学习的形式,因此合作学习的作用只体现了少部分。如今,这种教学方法被全面改革,各个环节更加完善,对组织过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显然,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还没有普及,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内容设定不合理
合作学习是学生组建成一个小群体,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前提。同时,用于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体现出一定的价值。但是从课堂中的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合作学习活动都只是一种表面的形式,甚至对于一些没有必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研究,缺少明确的目标及合理的设定,只能是费时费力,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成果。
(二)合作意识差,参与面不广,课堂纪律欠佳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课堂上的氛围是及其热烈的,但这种热烈很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很可能在争辩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甚至有可能已经由于某些分歧而出现了争吵,也不乏有部分学生在“开小差”。而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果不深入到小组中是无法了解的,课堂上看似热闹,最终在成果汇报时却给不出好的想法,教师一直苦于这一问题,但却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三)评价轻个体、重团体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评价多倾向于团体。有的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是正确的。但是,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评价过多的倾向于团体,这可能导致教师忽略个体的发展[1]。虽然合作学习是同学们的团体活动,但是这个活动的成果也属于每个小组成员,我们也应该注重对个体的评价。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理安排各组成员
组建小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因为如果小组中的成员没有能力完成配合、讨论、管理等活动,本次合作学习活动就会以失败告终。那么怎样分组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呢?小组的组建,一般可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平日表现、考试成绩以及建档汇总分组,设组长一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2]。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强学生合作的信心。
(二)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被认为有效,是因为数名学生在一起相互带动、影响,营造出了一种学习的积极氛围,与独立学习相比,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营造小组内的合作讨论氛围对学习效果起主要影响作用。教师要发挥调剂作用,使学生们的讨论达到一个又一个高潮[3]。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以激发学生的爱岛之情,于是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师:同学们的齐声感情朗读使老师感受到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我稍作停顿,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此时,我明显感到同学们的眼里闪现出一丝激动,我急忙抓住学生这一微小的情感变化,继续引导)师:谁愿意来做一名小导游,把我们美丽又富饶的西沙群岛介绍给大家?于是,一只手举起来了,两只手举起来了,但仍令人明显地感觉到大多数学生思想还没有放开。我继续努力:同学们,你做了小导游,你就当了一回西沙群岛人。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那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事情啊!大家先在自己的小组中准备一下,练习一下吧。此时,我又观察了学生的神情,他们在小组中的练习,明显比刚才要投入。
(三)提供宽松的学习空间
合作学习的应用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引导的同时不宜进行过多的干预,要留出空间,让学生们有发挥的余地。相比于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师布置的某项任务,不设定环节、内容和要求,更能使学生们收获满满。
如教学《穷人》时,我把全班24人平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让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你怎样理解《穷人》?你认为后续会发生什么?”这时,各小组先自由学习,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浮想联翩,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互相补充。最后由各小组长总结整理讨论意见,把组内成员的想法整合起来,一同续写文章。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详细讲述怎样理解《穷人》这篇文章并读出小组内续写的优秀范文。结果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个个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效果很好,整个课堂欲罢不能。
(四)从课内向课外拓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4],而探究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内容在课内讲授完之后,还可以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范围和空间,让学生增长课外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有的可以让学生放飞自由想象,添墨加色,任意描画,意蕴无穷;有的可以让学生独具匠心,自我创新,展现个性等。如教学《凡卡》一文,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凡卡能否回到爷爷身边呢?为什么?”并续写《凡卡》。这样不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如,教学《长城》一课,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然后让学生想象长城,根据长城的图画,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万里长城”,可以是剪纸,可以是泥手工,可以是塑料泡沫等。结果全班同学群情激动,争先恐后的筑“长城”,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三、结语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合理地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又能提高教学效益,这一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付出热情去探索的!
参考文献:
[1]尚晗.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07):84.
[2]张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43.
[3]付洪濤.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223.
[4]贾丽娜.试论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