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方回对诗学、理学之关系的思考和认知,与宋元之际理学界、诗学界诸家互有异同.他对宋季以来理学诗、江湖诗的批评论说,鲜明地体现了融会诗艺与理义的观念趋向.在方回的诗学视域里,理学诗之弊主要在诗艺层面,而江湖诗之弊则不仅表现为诗艺的偏狭,更表现为理义的缺失,故尤为其批评指斥.他将“诗歌之学”推原于经学,强调其作为儒者之学的文化属性和价值向度,作出“诗之体”、“诗之用”的理论建构;对“诗言志”的理论内涵进行有侧重的诠释,提出“情缘事起”、“诗亦史”、“以吟咏情性言义理”等理论命题;对晚宋以降历史语境中的“诗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回对诗学、理学之关系的思考和认知,与宋元之际理学界、诗学界诸家互有异同.他对宋季以来理学诗、江湖诗的批评论说,鲜明地体现了融会诗艺与理义的观念趋向.在方回的诗学视域里,理学诗之弊主要在诗艺层面,而江湖诗之弊则不仅表现为诗艺的偏狭,更表现为理义的缺失,故尤为其批评指斥.他将“诗歌之学”推原于经学,强调其作为儒者之学的文化属性和价值向度,作出“诗之体”、“诗之用”的理论建构;对“诗言志”的理论内涵进行有侧重的诠释,提出“情缘事起”、“诗亦史”、“以吟咏情性言义理”等理论命题;对晚宋以降历史语境中的“诗人”、“诗人之诗”这两个称谓的特定内涵进行消解和重构,标举《离骚》以来的“六义之致”及序志述时、缘事抒怀的创作法则,将之视为历代诗人之诗一脉相承的诗学传统,凡此种种,皆与他对江湖诗风的观察和批评相为表里、互为映照.
其他文献
“箴”、“戒”、“训”、“规”都属箴戒类文体,四种文体特征相近,常有区分之难,对其早期形态进行辨微尤为必要.虽然文体最初的确与动词义相关,但是仅凭这点仍无法有效区分如此相近的文体.需要进一步分析与字本义相关的文字要义,并结合早期文本实际,方可把握这些文体的本质性的核心内涵.后期演变往往受到施受主体关系、使用场景、载体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口诵性也是此类文体的重要区分要素.
中医学“藏象”理论以藏于人体内的脏腑与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之间的表里关系为本,古代文论的“体性”以作家内在的性格、人格、品德、情志与其外化于文学作品的风格、体貌、格调、形式之间的表里关系为核心:二者都强调内与外的对应与相符,由此即可知彼.中医学认识、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辨证论治、由表及里,即通过望闻问切收集有关疾病的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发展变化趋向等,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古代文论注重辨体明性,认为作者之“性”必然会在作品之“体”中有所
闻一多先生讲授《庄子》的笔记,透露出一位学者融讲课、板书、绘画为一体的才华和谦虚谨慎的治学风格.笔记以《庄子内篇校释》为基础,阐发了闻先生对《庄子》哲学及文学的认识,更加完整,也更加深刻.
个人简介:陈青,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会计学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从事会计教学27年,曾先后荣获学院第一届青年教职工讲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届说专业大赛一等奖等荣誉。担任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以来,带领团队成员开展社会服务项目400多项,社会服务到账金额1000多万元,成为学院社会服务的典范。
两宋之际的文道关系探讨呈现出冲突与调和并存的过渡状态.一方面,理学家继承、发展了二程的观点,坚持道统的纯粹性,排除了其中“文”的因素,以体道作为学者的最高追求.另一方面,他们又试图通过提倡宗经和“余事为文”等理论调和文道之间的对立性冲突,达到相对的平衡.他们的观点对后来的理学家有启示作用,成为不少重要理论的渊源;也刺激了理学之士参与文学创作的积极性,作品数量显著增加.然而,文学成为道学的附属,其作用被框定为载道和经世,以华词丽藻为代表的审美特征依然受到严重批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南齐书·萧晔传》中载萧道成评萧晔诗,反映了萧道成“贬谢”的诗学选择,这种选择可能是出于一种的政治考量,是对以谢灵运为代表的旧诗歌、旧风气的驳斥,是对新时代诗歌话语权的重建.而王俭、任昉等人选择“傅咸、应璩体”,或许也受到尊奉此体的萧道成政治权利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萧道成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和政治权威,改变了刘宋诗歌的走向,由此产生宋齐诗风的转变.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是清代自作词话中卷帙最富的一部,其文献价值已获普遍关注和认可,但其词体理论层面尚缺少深入讨论.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解析.一,丁绍仪借“孔子删诗”不删写情之作,认为词体写情来自这一传统,绝非小道;以情语关涉现实的词体与风骚皆属比兴寄托之作.二,一方面进行诗词之辨以维护词体纯洁,一方面区别词体内部的正变之分.以蕴藉委婉、清空骚雅为词体正宗.三,认为性灵、才学、格调三者缺一不可,且词体的声调格律最宜讲究.四,词话中的批评实践主要围绕词体的声调格律、比兴寄托、清醇雅正和真情实意四个方面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部署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近人狄葆贤所撰《宝贤庵词话》分52期连载于1919年至1921年之《时报》副刊《文艺周刊》.词话所载词人如朱祖谋、郑文焯、赵熙、冯煦、夏敬观、张祥龄、汪东、袁思亮等大多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词人,并传递了当时词坛的重要讯息,故具有较为重要的词学史料价值.
诗歌中常见的“揽衣起徘徊”及其类似表述,是早期五言诗主要依循历时性线性顺序推进诗篇内容的典型例证.“揽衣起徘徊”这一经典主题的开展及其趋同写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早期五言诗风格生成的方式.早期尤其是建安时期的文人五言诗,不仅在句式表达和内容主题上存有相似性,于诗篇整体的构架和展开的层次、诗歌情感抒发的方式等方面也有共性.文人五言诗在篇体构造上呈现出的主题连接特征,与乐府诗相似,也与五言诗由叙事向抒情转换的演进趋势相符合.早期五言诗所体现的“同”是理解这一时期诗歌风貌的重要因素,但诗歌文本中凝聚的创作者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