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驱动法,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e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驱动法,主要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作为驱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将问题驱动法应用到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等。
  【关键词】问题驱动法;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问题驱动法,主要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作为驱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将问题驱动法应用到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新课改为指导,将问题驱动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具体实践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问题驱动学生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巧用问题情境导入,激活学生思维
  高中英语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巧用问题情境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激活。问题情境导入,即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利用不同的手段为学生呈现与之密切相关的情境,再引出与情境相关的问题。通过利用问题情境方式,避免了直接引出问题的机械模式,学生心理上更易于接受,也能够更快地融入课堂教学,并积极思考情境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活化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中的Unit 2 What is happiness to you? 这一单元时,教师巧用问题情境驱动学生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幸福”是什么,在不同的人眼中对其的定义也是不同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制作了Flash动画,分别展示了一位富人和一位普通平民的生活。Flash动画中的这位富人拥有很多财富,包括豪宅、豪车等,但是动画中的他却没有一丝笑容;普通平民虽然没有多少财富,但是总是笑容满溢,言语中传递着快乐。视频情境播放结束后,教师随即引出问题:What is happiness? Would you like to be the rich man in the video or the common man? 由此,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生开始积极地思考什么是幸福快乐。由于不同的学生生活环境、经历等都有所不同,因而他们提出的观点也各异。在这个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再设计一个discussion活动,即Would you please think of as many words as possible to express happiness? 通过这个活动,教师给予机会让学生调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快乐的英语词汇。
  由此可见,以问题情境作为引导,可以有效驱动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抓住单元主题重点以及学生的兴趣。
  二、巧用问题驱动探究,变革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注定要淘汰。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要主动变革教学方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利用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并形成一种可贵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7中的Unit 2 Fit for life 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驱动学生合作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本单元的阅读内容,教师设计的探究任务如下:
  1.Please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of aspirin and penicillin.
  2.Please find out the effects of aspirin and penicillin.
  3.Do you believe that“wonder drugs”will be invented to treat diseases like AIDS in the future?
  任务1和任务2需要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探究、总结,才能得出两种药物的发展进程以及其作用影响。任务3则属于问题讨论式任务,需要小组学生一起分享观点。由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及任务与阅读密切相关,因而学生阅读探究文本的激情很高。在探究过程中国,教师可以深入到不同的合作小组,以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等身份参与,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利用问题驱动探究的方式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既要设计与阅读相关的任务,也要注重利用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思维。
  三、巧用分层提问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考虑到高中生之间的差异,如英语学习能力、英语水平、思维差异等,教师在运用问题驱动法教学时,不妨设计层次性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在分层提问中受益。“一刀切”的问题模式明显不利于具有差异的学生间的发展,教师可以巧妙通过分层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具有均等的机会参与课堂,从而实现均衡发展。
  例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7中的Unit 3 Public transport这一单元时,教师利用分层提问方式驱动学生学习,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次的提问主要是针对Project中的,首先,教师提出简单的问题:What are some major causes of road accidents related to drivers, cyclists and pedestrians? 这个问题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并且开放性,学生只需要结合生活中的交通问题来回答即可, 如:For drivers, if they are speeding, it will cause road accidents. 其次, 教师再提出细化问题:In order to prevent accidents, what should drivers do? 即为了避免交通事故,司机应该怎么做?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学生角度思考:How to prevent traffic accidents as a student? 即作为学生应该如何避免交通事故。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层次性的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思考,深化学生思维发展。在逐层引导下,学生越来越深入,学习效果也更好。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在层次性的提问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总之,新课改下的英语课堂,教师需要将问题驱动法引进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以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并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丹红.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张京红,刘秀华.英语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英语教师,2008年06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與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数量以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优质的商务英语人才,我国近几年来对商务英语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多次改革。其中,案例教学法因其具有真实性、实用性、互动性等优点深受师生喜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单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起源,重点分析其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具有应用,并指出案例教学法的一些局限性,希
【摘 要】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积极以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改进,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音乐;有效教学  新课改在我国的深入推进和实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曙光,广大教师应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创新、改进,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我们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形式之一,囊括对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美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翻转课堂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  读写课堂中的应用和研究  董 艳 邓 妍  (湖北商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良好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学目标达成,实现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改进的方法,完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模式。以翻转课堂为基本研究方法,
【摘 要】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体系,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方法,概念教学都有自己的特点。纵观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比比皆是,概念教学有效性不高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本文先是简单分析了物理高概念教学中几个常见的问题,接下来再以实例论证,具体阐述了几种有效开展概念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概念教学;抽象性;直观化  概念是物理学科中最基本也是最本
分配制度的变化是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通过透视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分析分配制度创新、制度缺陷和政府调控能力等方面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缩小收
【摘 要】我国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高效地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帮助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应用物理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是,就目前看来,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现状并不乐观,虽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也逐渐认识到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在分析高中物理
Purpose: To report a case of choroidal tubercles in a miliary tuberculosis boy.Method: Clinical features description.Results: A 14-year-old boy was found to h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