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办公建筑与当代城市人关系日益密切,本文介绍了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生产指挥中心方案创作中关于提升高层建筑办公环境品质和办公建筑节能环保的尝试。
关键词:办公建筑, 绿色平台
Abstract: the office building and contemporary urban people increasingly clos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introduces China mobile guangdong limited production plan creation command center in high-rise building about ascension office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office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tempt.
Keywords: office buildings, green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除去睡眠,办公建筑无疑是多数城市人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与办公建筑的关系日益密切,可以说办公建筑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状态甚至是生存状态。在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生产指挥中心方案创作中,我们试图在实用办公空间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关于提升高层建筑办公环境品质和办公建筑节能环保的尝试。
项目背景概况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移动生产指挥中心是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的重要通信枢纽,项目主要由生产运营中心、业务合作中心、业务展示中心、营业厅、辅助服务设施、地下车库等组成。
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西二号路A11地块,琶洲大道以北,琶洲东轴线绿地以南,临近琶洲国际会议中心。周边现状路网主要为华南快速干线、新港东路、磨碟沙大街,规划路网将增加南侧的琶洲大道等道路。
项目用地大体为长方形形状,南北边长165米,东西宽89.7米,整个用地面积约为14911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80646㎡,包括23层塔楼和3层裙房,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3406㎡,地下室建筑面积27240㎡,地下停车泊位数695个。(附图1总平面图)
设计概念
移动生产指挥中心将是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的重要通信枢纽,项目位于广州市十大总部经济功能区之一的琶洲地区,在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的会展商务经济带动下,正在成为广州市新一轮的建设热土。同时,琶洲地区的规划突出高绿化率、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指挥中心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如何使中心在众多建筑中既凸显自身特色、体现中国移动的大型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形象,又恰如其分的融入环境;如何使建筑既经济合理,又充分考虑绿色环保、营造高品质、人性化的办公空间,成为了方案的出发点和设计目标。
方案以“绿色平台”为设计概念,裙房的水平绿化平台和塔楼的垂直绿化平台形成立体的绿化型建筑,结合丰富的室内外空间和一系列绿色节能措施,达到几个方面的意义:
“绿色平台”寓意中国移动的企业服务价值,即中国移动搭建的“移动通信平台”,以及移动公司为业务合作方、客户提供的共享发展平台;
“绿色平台”简洁明快、生态型的外观造型体现出中国移动作为现代化、高科技企业的形象,恰到好处的融入周边环境中,成为面向珠江南岸的良好建筑形象;(附图2鸟瞰图)
“绿色平台”及其坡道式连廊、架空屋面、空中花园等形成丰富的建筑空间效果和绿色环境,为中心办公的员工提供一个高效便利、舒适宜人、沟通交流的工作平台。(附图3北面透视图)
明确的分区
地块南端设置23层高层塔楼,沿建筑裙房控制线为3层裙房及连廊。员工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地块南侧靠近塔楼,客流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地块东侧和北侧,车辆主出入口设在南侧规划路。地下车库出入口设在建筑西侧内部道路上,做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建筑地下三层为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车库局部考虑双层机械停车位以提高利用效率。
根据移动公司办公特点,建筑按开放程度分为三大区域:
完全开放区域:设于建筑首层的大堂、营业厅、业务展示中心等,这些对外开放区域无需核实身份,人员可自由进出;
半开放区域:设在建筑的三层以下的公司员工之家、餐厅、合作单位办公、接待区,这部分区域人员通过塔楼大堂的两部专用电梯进入;
不开放区域:主要为生产运营中心,包括各部门办公、会议区、档案室等,相关内部办公人员需要在塔楼大堂经过闸机身份验证才允许进出。
三大区域通过水平和竖向功能分区,以及水平、垂直交通流线的设计,形成明确的功能分区并實现了人员的自然顺畅分流。
灵活性办公空间
塔楼两端布置核心筒的板楼式平面,为大楼创造出使用灵活的无柱建筑空间,大空间办公完整灵活,可以适应各种类型的办公模式。标准层布局南北面为员工办公区域,转角位的部门领导办公室采光通风及视线良好,中央集中服务区包含会议室、资料室、洽谈室及茶水间、休息室等辅助功能,根据不同部门办公的需要平面布局可以灵活调整。为更好的适应建筑空间要求,结构方案上主楼楼板采用了新型钢筋桁架楼承板,将楼板中的钢筋在工厂采用机械设备加工成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镀锌钢板在工厂焊接成一体的组合模板。钢筋桁架楼承板可以有效利用梁截面高度,集中开孔走管,有利于室内空间并增加结构净高。
绿色环保
绿色环保既是实现建筑高品质办公环境的手段又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通过评价建筑的绿色节能潜力,系统制定相应的节能设计策略,在总平面布局、空间环境、剖面设计、采光通风、构造细部、绿化、建筑材料与设备等方面整合生态设计,使建筑在实现绿色环保的同时提高办公环境品质。
开窗的节能逻辑:建筑以南北面开窗为主,争取充足的日照采光,且玻璃采用LOW-E双层玻璃,有效减少了热量的传递。东、西面以实墙面和建筑遮阳、空中绿化平台为主,减少西晒的不利影响,大幅降低空调能耗。
陶土板材料的使用:建筑外立面采用陶土棍遮阳,东西面绿化平台外包覆以金属网遮阳和确保安全。
绿化屋面:裙房屋面以大面积绿化屋面形成绿化公园,并与塔楼四层会议中心相连,可有效降低太阳对屋面热辐射,营造舒适宜人的室外环境,为员工和参会人员提供活动、休息场所。
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在适宜的季节可采用开启外窗直接利用自然通风,大大降低能耗,减少大楼使用周期内的费用。
主导风向的合理利用和组织:建筑裙房在东南角开口,西面设连廊,有利于引入主导风,经过庭院绿化植被、水体降低温度后贯穿建筑裙房,提供凉爽的室外气流。
地面铺装:庭院地面超过50%以上采用渗透性地面材料,地面停车位采用植草砖,并有植树遮荫。
办公的空间环境品质
通过围合、半围合的庭院空间、架空骑楼、坡道式连廊等空间设计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打破办公建筑常见的机械、生硬的空间印象。
裙房和坡道式连廊围合出两个大小各异的新岭南特色庭院,经由蜿蜒向上的坡道式连廊,可顺畅连接裙房各层及塔楼,便于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裙房通过坡道式连廊逐级上升到架空绿化屋面,并与塔楼四层会议中心连接,成为员工和参会人员活动、休憩的绿化公园。
从半围合型裙房到板式塔楼,建筑的各办公空间都有良好的室内外环境与景观,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品质。
室内办公可以拥有良好的采光和景观,建筑两端的沟通和交流区域布置有卫生间、电梯、等候处以及其他可灵活使用的空间。这些空间都朝向空中绿化平台,可以望到珠江和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方向、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办公建筑, 绿色平台
Abstract: the office building and contemporary urban people increasingly clos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introduces China mobile guangdong limited production plan creation command center in high-rise building about ascension office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office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tempt.
Keywords: office buildings, green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除去睡眠,办公建筑无疑是多数城市人停留时间最长的空间。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与办公建筑的关系日益密切,可以说办公建筑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状态甚至是生存状态。在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生产指挥中心方案创作中,我们试图在实用办公空间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关于提升高层建筑办公环境品质和办公建筑节能环保的尝试。
项目背景概况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移动生产指挥中心是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的重要通信枢纽,项目主要由生产运营中心、业务合作中心、业务展示中心、营业厅、辅助服务设施、地下车库等组成。
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西二号路A11地块,琶洲大道以北,琶洲东轴线绿地以南,临近琶洲国际会议中心。周边现状路网主要为华南快速干线、新港东路、磨碟沙大街,规划路网将增加南侧的琶洲大道等道路。
项目用地大体为长方形形状,南北边长165米,东西宽89.7米,整个用地面积约为14911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80646㎡,包括23层塔楼和3层裙房,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3406㎡,地下室建筑面积27240㎡,地下停车泊位数695个。(附图1总平面图)
设计概念
移动生产指挥中心将是中国移动广东有限公司的重要通信枢纽,项目位于广州市十大总部经济功能区之一的琶洲地区,在以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的会展商务经济带动下,正在成为广州市新一轮的建设热土。同时,琶洲地区的规划突出高绿化率、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为指挥中心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如何使中心在众多建筑中既凸显自身特色、体现中国移动的大型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形象,又恰如其分的融入环境;如何使建筑既经济合理,又充分考虑绿色环保、营造高品质、人性化的办公空间,成为了方案的出发点和设计目标。
方案以“绿色平台”为设计概念,裙房的水平绿化平台和塔楼的垂直绿化平台形成立体的绿化型建筑,结合丰富的室内外空间和一系列绿色节能措施,达到几个方面的意义:
“绿色平台”寓意中国移动的企业服务价值,即中国移动搭建的“移动通信平台”,以及移动公司为业务合作方、客户提供的共享发展平台;
“绿色平台”简洁明快、生态型的外观造型体现出中国移动作为现代化、高科技企业的形象,恰到好处的融入周边环境中,成为面向珠江南岸的良好建筑形象;(附图2鸟瞰图)
“绿色平台”及其坡道式连廊、架空屋面、空中花园等形成丰富的建筑空间效果和绿色环境,为中心办公的员工提供一个高效便利、舒适宜人、沟通交流的工作平台。(附图3北面透视图)
明确的分区
地块南端设置23层高层塔楼,沿建筑裙房控制线为3层裙房及连廊。员工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地块南侧靠近塔楼,客流主要出入口设置在地块东侧和北侧,车辆主出入口设在南侧规划路。地下车库出入口设在建筑西侧内部道路上,做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建筑地下三层为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车库局部考虑双层机械停车位以提高利用效率。
根据移动公司办公特点,建筑按开放程度分为三大区域:
完全开放区域:设于建筑首层的大堂、营业厅、业务展示中心等,这些对外开放区域无需核实身份,人员可自由进出;
半开放区域:设在建筑的三层以下的公司员工之家、餐厅、合作单位办公、接待区,这部分区域人员通过塔楼大堂的两部专用电梯进入;
不开放区域:主要为生产运营中心,包括各部门办公、会议区、档案室等,相关内部办公人员需要在塔楼大堂经过闸机身份验证才允许进出。
三大区域通过水平和竖向功能分区,以及水平、垂直交通流线的设计,形成明确的功能分区并實现了人员的自然顺畅分流。
灵活性办公空间
塔楼两端布置核心筒的板楼式平面,为大楼创造出使用灵活的无柱建筑空间,大空间办公完整灵活,可以适应各种类型的办公模式。标准层布局南北面为员工办公区域,转角位的部门领导办公室采光通风及视线良好,中央集中服务区包含会议室、资料室、洽谈室及茶水间、休息室等辅助功能,根据不同部门办公的需要平面布局可以灵活调整。为更好的适应建筑空间要求,结构方案上主楼楼板采用了新型钢筋桁架楼承板,将楼板中的钢筋在工厂采用机械设备加工成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镀锌钢板在工厂焊接成一体的组合模板。钢筋桁架楼承板可以有效利用梁截面高度,集中开孔走管,有利于室内空间并增加结构净高。
绿色环保
绿色环保既是实现建筑高品质办公环境的手段又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目标。通过评价建筑的绿色节能潜力,系统制定相应的节能设计策略,在总平面布局、空间环境、剖面设计、采光通风、构造细部、绿化、建筑材料与设备等方面整合生态设计,使建筑在实现绿色环保的同时提高办公环境品质。
开窗的节能逻辑:建筑以南北面开窗为主,争取充足的日照采光,且玻璃采用LOW-E双层玻璃,有效减少了热量的传递。东、西面以实墙面和建筑遮阳、空中绿化平台为主,减少西晒的不利影响,大幅降低空调能耗。
陶土板材料的使用:建筑外立面采用陶土棍遮阳,东西面绿化平台外包覆以金属网遮阳和确保安全。
绿化屋面:裙房屋面以大面积绿化屋面形成绿化公园,并与塔楼四层会议中心相连,可有效降低太阳对屋面热辐射,营造舒适宜人的室外环境,为员工和参会人员提供活动、休息场所。
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在适宜的季节可采用开启外窗直接利用自然通风,大大降低能耗,减少大楼使用周期内的费用。
主导风向的合理利用和组织:建筑裙房在东南角开口,西面设连廊,有利于引入主导风,经过庭院绿化植被、水体降低温度后贯穿建筑裙房,提供凉爽的室外气流。
地面铺装:庭院地面超过50%以上采用渗透性地面材料,地面停车位采用植草砖,并有植树遮荫。
办公的空间环境品质
通过围合、半围合的庭院空间、架空骑楼、坡道式连廊等空间设计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打破办公建筑常见的机械、生硬的空间印象。
裙房和坡道式连廊围合出两个大小各异的新岭南特色庭院,经由蜿蜒向上的坡道式连廊,可顺畅连接裙房各层及塔楼,便于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裙房通过坡道式连廊逐级上升到架空绿化屋面,并与塔楼四层会议中心连接,成为员工和参会人员活动、休憩的绿化公园。
从半围合型裙房到板式塔楼,建筑的各办公空间都有良好的室内外环境与景观,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品质。
室内办公可以拥有良好的采光和景观,建筑两端的沟通和交流区域布置有卫生间、电梯、等候处以及其他可灵活使用的空间。这些空间都朝向空中绿化平台,可以望到珠江和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方向、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