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上学生思维只能跟着教师转,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余地,不懂得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没有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1、民主的质疑环境,是问题意识的开启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民主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是问题意识产生的适宜气候和土壤,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真正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没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不敢提出问题,有了想法也不敢多嘴,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淡化、消退。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要有民主、平等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要注意营造愉快、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师生间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初中生好奇好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正确态度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问,鼓励学生与教师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创造活动的源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也不能怕麻烦,搪塞了之。对学生提出不明确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使之清晰,并及时加以指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简单的、复杂的、次要的、重要的,教师都要及时作出积极的回应。
2、求异思维的培养,是问题意识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判断所学知识,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并要求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后提出疑问。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后,教学进入练习作业之前,我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一个学生突然问道:“老师,Sin150。的角能自己求出来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家都始料未及,全班同学都向提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眼光。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立即做出回答。考虑到150。的角不是特殊角,学生可能无从下手,还会进入思维的盲区。于是我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联想转化,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得到 了多种求法。在班上,我及时赞扬了这位学生。经过学生的质疑,同学们的解疑探究,老师的引导,数学知识的学习得到了深化和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精神得到了一些鼓励。
3、 情境的创设,是问题意识的土壤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已经成为新课改中老师们的共识。教育学中也提到:“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多思、深思的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知识的欲望,一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悬念。
新课标中提出,“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创设操作式的情境,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正确丰富的表象积累是培养思维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事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两根分别长30cm和40cm的小棒,然后在课堂上要求他们再配一根小棒组成三角形?在学生动手拼、画、量的过程中,我便时时听到学生们之间互相发出疑问:第3根小棒可以是50cm,也可以是60cm……最长的边是多少厘米?最短的边是多少厘米?这些很有意义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还可以努力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养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发现数学,喜欢数学。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实际,探索出诸如冲突式情境、悬念式情境等多种多样的情境。
4、 方法的传授,是问题意识的发展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所有的知识中,方法最重要。素质教育下,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
4.1从学习目标入手进行联想质疑
揭示一堂课的课题后,我一般要求学生对课题进行联想式质疑。学生对课题联想质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这个课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课题?(3)学习它有什么应用?(4)这个课题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能够让学生回答的问题我当堂让学生解决,不能及时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把它记录下来,教授完教学内容后再加以解决。这样,学生以“问”导“学”,以“问”促“学”,使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明确。
4.2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质疑
一节课的重难点往往是学生要重点掌握的知识或需要突破认知困难的一些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然后经由其他学生的帮助、集体的讨论与争辩、老师的点拨加以解决。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难点、他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在学生的质疑和教师的引导下得以成功完成。
4.3从数学概念入手进行比较质疑
数学中有很多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概念,这些概念一旦没有掌握好,就很容易混淆。我们可引导学生边比较边质疑,从而较好地掌握概念。例:学生在学习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这两个概念时,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在哪?” “两者之间有没有相同点?”“相同点是什么?”……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比较细致地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者的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等方面质疑。
作者单位:泰州市高港中学
1、民主的质疑环境,是问题意识的开启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民主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是问题意识产生的适宜气候和土壤,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真正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没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不敢提出问题,有了想法也不敢多嘴,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淡化、消退。因此,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要有民主、平等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要注意营造愉快、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师生间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
初中生好奇好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正确态度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问,鼓励学生与教师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创造活动的源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也不能怕麻烦,搪塞了之。对学生提出不明确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使之清晰,并及时加以指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简单的、复杂的、次要的、重要的,教师都要及时作出积极的回应。
2、求异思维的培养,是问题意识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判断所学知识,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并要求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后提出疑问。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后,教学进入练习作业之前,我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一个学生突然问道:“老师,Sin150。的角能自己求出来吗?”这个问题一提出,大家都始料未及,全班同学都向提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眼光。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立即做出回答。考虑到150。的角不是特殊角,学生可能无从下手,还会进入思维的盲区。于是我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联想转化,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得到 了多种求法。在班上,我及时赞扬了这位学生。经过学生的质疑,同学们的解疑探究,老师的引导,数学知识的学习得到了深化和拓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精神得到了一些鼓励。
3、 情境的创设,是问题意识的土壤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已经成为新课改中老师们的共识。教育学中也提到:“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多思、深思的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知识的欲望,一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悬念。
新课标中提出,“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创设操作式的情境,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正确丰富的表象积累是培养思维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事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两根分别长30cm和40cm的小棒,然后在课堂上要求他们再配一根小棒组成三角形?在学生动手拼、画、量的过程中,我便时时听到学生们之间互相发出疑问:第3根小棒可以是50cm,也可以是60cm……最长的边是多少厘米?最短的边是多少厘米?这些很有意义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还可以努力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养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观察世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发现数学,喜欢数学。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实际,探索出诸如冲突式情境、悬念式情境等多种多样的情境。
4、 方法的传授,是问题意识的发展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所有的知识中,方法最重要。素质教育下,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
4.1从学习目标入手进行联想质疑
揭示一堂课的课题后,我一般要求学生对课题进行联想式质疑。学生对课题联想质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这个课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课题?(3)学习它有什么应用?(4)这个课题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能够让学生回答的问题我当堂让学生解决,不能及时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把它记录下来,教授完教学内容后再加以解决。这样,学生以“问”导“学”,以“问”促“学”,使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明确。
4.2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质疑
一节课的重难点往往是学生要重点掌握的知识或需要突破认知困难的一些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然后经由其他学生的帮助、集体的讨论与争辩、老师的点拨加以解决。这样,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难点、他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在学生的质疑和教师的引导下得以成功完成。
4.3从数学概念入手进行比较质疑
数学中有很多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概念,这些概念一旦没有掌握好,就很容易混淆。我们可引导学生边比较边质疑,从而较好地掌握概念。例:学生在学习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这两个概念时,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在哪?” “两者之间有没有相同点?”“相同点是什么?”……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问互答,比较细致地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两者的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等方面质疑。
作者单位:泰州市高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