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学完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方法的明明感慨很深,但是好学的他又对求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提出了问题.
大课间时,明明向同学们提出了这个问题.站在旁边的红红首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方面来考虑.”边说边画了一张图. “先求都在x轴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如图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A、B两点坐标分别为(1,0)和(5,0),求AB的长度.则AB长为5-1=4.”
“对、对.”一边的小华点了点头.
“那我们可以由此引申到求横坐标或纵坐标相等的两点间的距离.”明明若有所思地说道.
红红指了指自己之前画的图说:“对啊,如果两点纵坐标相等,那么两点间距离等于横坐标的差的绝对值.反之,如果两点横坐标相等,那么两点间距离就等于纵坐标的差的绝对值.”
这时小芳也参与了讨论:“那么该怎么求横纵坐标均不等的两点间的距离呢?”
一段时间过后,同学们陆续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
明明画了一张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A点坐标为(2,3),B点坐标为(-1,-1),求AB的长度.”
小华抢先发表了观点: “可以过点A作AD垂直于y轴,同时过点B作BE垂直于x轴.令直线AD与BE交于点C,则AC⊥BC.如图3,若要求AB的长度,则要先求AC和BC的长度,根据之前讨论得到的结论,我们可以得知AC=3-(-1)=4,BC=2-(-1)=3.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5.”
“我们也可以推广到一般情况.已知点A(a,b)和B(c,d).则同之前的做法:过点A作AD⊥y轴,同时过点B作BE⊥x轴.令直线AD与BE交于点C,那么AC⊥BC.那么AC= a-c,BC=b-d,运用勾股定理可得:AB= ”.
红红说道.“是的,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出求两点间距离的公式:距离= .横坐标之差相对红红所说的就是AC,那么纵坐标之差相对红红所说的就是BC,”明明笑着说.
“嗯,我们又通过讨论研究学到了新的知识了!”同学们一起欢呼道.
华罗庚曾经说过:“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所以得出结距离不是问题论和公式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以后我们就可以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了.
(指导老师:黄军云)
大课间时,明明向同学们提出了这个问题.站在旁边的红红首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方面来考虑.”边说边画了一张图. “先求都在x轴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如图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A、B两点坐标分别为(1,0)和(5,0),求AB的长度.则AB长为5-1=4.”
“对、对.”一边的小华点了点头.
“那我们可以由此引申到求横坐标或纵坐标相等的两点间的距离.”明明若有所思地说道.
红红指了指自己之前画的图说:“对啊,如果两点纵坐标相等,那么两点间距离等于横坐标的差的绝对值.反之,如果两点横坐标相等,那么两点间距离就等于纵坐标的差的绝对值.”
这时小芳也参与了讨论:“那么该怎么求横纵坐标均不等的两点间的距离呢?”
一段时间过后,同学们陆续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
明明画了一张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A点坐标为(2,3),B点坐标为(-1,-1),求AB的长度.”
小华抢先发表了观点: “可以过点A作AD垂直于y轴,同时过点B作BE垂直于x轴.令直线AD与BE交于点C,则AC⊥BC.如图3,若要求AB的长度,则要先求AC和BC的长度,根据之前讨论得到的结论,我们可以得知AC=3-(-1)=4,BC=2-(-1)=3.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5.”
“我们也可以推广到一般情况.已知点A(a,b)和B(c,d).则同之前的做法:过点A作AD⊥y轴,同时过点B作BE⊥x轴.令直线AD与BE交于点C,那么AC⊥BC.那么AC= a-c,BC=b-d,运用勾股定理可得:AB= ”.
红红说道.“是的,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出求两点间距离的公式:距离= .横坐标之差相对红红所说的就是AC,那么纵坐标之差相对红红所说的就是BC,”明明笑着说.
“嗯,我们又通过讨论研究学到了新的知识了!”同学们一起欢呼道.
华罗庚曾经说过:“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所以得出结距离不是问题论和公式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以后我们就可以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了.
(指导老师:黄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