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教育部、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成应用技术型高校,实际上是要求地方高校探索如何使培养出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根据社会需求去培养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则表现为知识结构的调整、教学理念的转换、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师本身应用能力的再造等方面。
在新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学应如何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发展,这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高校转型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而音乐教育作为地方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必须有要与时俱进跟上转型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音乐教学能力,主动学习和接受新知识,适当拓展自身的专业内涵,进而不断提高地方高校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以促进地方高校的转型与音乐艺术文化的共同发展。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音乐教育观。
学校转型发展,教育观念首先要转变。教师队伍改变长期以来的形成的传统教学理念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前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而在新的背景与要求下,教师应逐步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
所谓以学生为本,核心就是是尊重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点培养、塑造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为学生未来就业做更多的思考。落实在音乐教育中,要逐步淡化音乐教师在过往教学过程中习惯的“灌输式”或“经验式”的教学理念,而是建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要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堂上注重学思结合,倡导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与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建立新型的学习关系,从而全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必然面临教学改革。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必须投身于教学改革当中,积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专业的应用性与实用性,以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所谓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是指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例如音乐教学、音乐欣赏,文艺活动、文化演出的策划与组织等与音乐有关的社会活动。因此,高校音乐教师想要在转型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改变学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群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转而培养能够熟练掌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或社会音乐文化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适时创新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方法。
以高校钢琴教师为例 ,在课堂上尽量减少单纯的技术技能的传授,多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从理性上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客观判断能力和独立处理能力,进而最大程度地引导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和审美能力钢琴教学的丰富内容以及独特的教学模式。此外,在为学生进行指导的同时,不拘泥与“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例如可以让其他学生旁听、点评,让学生观察老师如何指导同学,从中学习如何教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或者根据当下信息网络发达的特点,积极开展网络媒体教学,有效利用各种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觉和听觉渠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提高音乐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三、增强自我反思的观念,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学质量的提高永远离不开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良好的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始终保有教学激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过程中独特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很容易使教师欠缺创造的激情, 产生教学倦怠感。倦怠一旦形成, 必然阻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业进步, 使正常的教学沦为一种固定形式,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在转型发展的新契机下,音乐教师应有意识增强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积极钻研和探索专业知识来弥补自身专业技能的不足,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对前瞻性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加以学习,深入探究音乐教育的新思想与新趋势。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应有意识丰富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发展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按照美的规律进行音乐美、课堂美、艺术环境美的创造。同时,还要注意吸取创造教育和合作教育的经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并且帮助学生逐步从自我实现的创造发展为特殊才能的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音乐教育的特点,进而提高教学水平、教育素养和教育理念。
结语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也是进行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关键。新时期下,高校音乐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理论,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为振兴地方音乐文化,服务地方经济,有效缓解我国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寸晓玲. 转型背景下高师音教专业理论课程建构的思考[J]. 民族音乐,2017,(04):80-81.
[2]汤洁. 应用型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09):99-101.
项目名称:本研究系本研究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项目“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胜任力研究”2014[402]阶段性成果;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重点课题“高校教师参与学校转型发展的实践逻辑研究ZD1605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施沫含(1989年4月)硕士研究生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137000 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音乐学.
在新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音乐教学应如何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发展,这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高校转型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而音乐教育作为地方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必须有要与时俱进跟上转型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音乐教学能力,主动学习和接受新知识,适当拓展自身的专业内涵,进而不断提高地方高校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以促进地方高校的转型与音乐艺术文化的共同发展。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音乐教育观。
学校转型发展,教育观念首先要转变。教师队伍改变长期以来的形成的传统教学理念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前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主导地位,而在新的背景与要求下,教师应逐步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
所谓以学生为本,核心就是是尊重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点培养、塑造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为学生未来就业做更多的思考。落实在音乐教育中,要逐步淡化音乐教师在过往教学过程中习惯的“灌输式”或“经验式”的教学理念,而是建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要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课堂上注重学思结合,倡导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进取心与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建立新型的学习关系,从而全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必然面临教学改革。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必须投身于教学改革当中,积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专业的应用性与实用性,以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所谓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是指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例如音乐教学、音乐欣赏,文艺活动、文化演出的策划与组织等与音乐有关的社会活动。因此,高校音乐教师想要在转型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改变学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数量,轻质量,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群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转而培养能够熟练掌握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或社会音乐文化活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适时创新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方法。
以高校钢琴教师为例 ,在课堂上尽量减少单纯的技术技能的传授,多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从理性上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客观判断能力和独立处理能力,进而最大程度地引导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和审美能力钢琴教学的丰富内容以及独特的教学模式。此外,在为学生进行指导的同时,不拘泥与“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例如可以让其他学生旁听、点评,让学生观察老师如何指导同学,从中学习如何教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或者根据当下信息网络发达的特点,积极开展网络媒体教学,有效利用各种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觉和听觉渠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提高音乐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三、增强自我反思的观念,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学质量的提高永远离不开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良好的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始终保有教学激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过程中独特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很容易使教师欠缺创造的激情, 产生教学倦怠感。倦怠一旦形成, 必然阻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业进步, 使正常的教学沦为一种固定形式,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在转型发展的新契机下,音乐教师应有意识增强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积极钻研和探索专业知识来弥补自身专业技能的不足,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对前瞻性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加以学习,深入探究音乐教育的新思想与新趋势。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应有意识丰富个性化的音乐教学,发展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按照美的规律进行音乐美、课堂美、艺术环境美的创造。同时,还要注意吸取创造教育和合作教育的经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并且帮助学生逐步从自我实现的创造发展为特殊才能的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音乐教育的特点,进而提高教学水平、教育素养和教育理念。
结语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也是进行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关键。新时期下,高校音乐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理论,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这样一来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同时为振兴地方音乐文化,服务地方经济,有效缓解我国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寸晓玲. 转型背景下高师音教专业理论课程建构的思考[J]. 民族音乐,2017,(04):80-81.
[2]汤洁. 应用型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09):99-101.
项目名称:本研究系本研究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项目“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胜任力研究”2014[402]阶段性成果;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重点课题“高校教师参与学校转型发展的实践逻辑研究ZD1605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施沫含(1989年4月)硕士研究生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137000 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