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职业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实施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职业学校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利用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本文基于《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通过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信息化改造与实践,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同时为其它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荐意义。
关键词: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75
0 引言
职业学校是我国中等教育高中阶段进行职业教育的主要基地,承担着培养我国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使命,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在实施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育。然而,长期以来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就业层次不高,这显然不符合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也给职业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信息化教学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育全过程的数字化,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主要包括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施学生的主动学习。它是一种与现代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型教育模式。它特别适用于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如计算机类课程、广告创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因此,利用信息化教学改革职业学校的信息类课程,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面,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1 信息化教学改革及其内涵
信息化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日常的教学工作,其特点是所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的信息化,涉及教学过程中的多个方面。教师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建设等提升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信息化资源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教师的教、学生被动学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信息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合理利用教育领域不断产生与发展的新兴信息技术来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程学习的引领者,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和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则通过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实现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当然,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学生主体地位不代表教师的作用被弱化,而是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为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保障。
1.2 信息化教学方法改变
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大部分职业学校沿用中学阶段的课堂上的板书教学方法,这显然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更不能适应多元化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于课程的教学全过程,通过CAI 课件、动画,线上交流等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真正实现教与学双方在信息环境下的互动学习,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1.3 信息化教学资源改造
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资源大部分还是以教材为主,虽也建设了部分课程的PPT材料等,但网上教学平台与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比较滞后,因此,要全面推进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前提、是基础。职业学校通过实施信息化教學资源的建设,不但给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通过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电子图书室以及线上课程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改造,真正实现多维度、立体化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体系,为下一步全面推进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撑,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更大的帮助。
2 《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作为职业学校面向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信息类课程。该课程主要是通过对广告战略、策略和广告运作每个环节的介绍,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构想、设计思维能力和软件实现的目标。通过实施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信息化资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2.1 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基于广告创意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利用翻转课堂改变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基于“课前-课中-课后”为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课前:教师把课程的任务和要求利用线上平台,如QQ群、微信、操作视频等形式发布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全面预习,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预习课程知识点,上机模拟操作练习等的方式进行课程知识点的预习。
课中:教师对学生把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疑惑,进行集中地讲解,然后再利用演示操作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在教学形式上,定期利用学生汇报、演示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性,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形式。
课后:教师通过作业批改、知识评测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线上平台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服务学生课后学习。在线下利用学生成果展示课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定期组织操作竞赛提升学生能力。 2.2 实施了“项目助手”的教学新方法
为服务学生的学习,针对课后学习辅导力量和手段不足的問题,构建了以“项目助手”为纽带的新型学习方法,形成了“教师→项目→学生←项目助手”新型学习体系。项目助手是通过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学习成绩好,操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通过选拔、培训使“项目助手”学生,能够在课程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特别是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等环节,给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帮助。此外,配合教师完成项目评测等工作,充当了学生、项目、教师三者的信息传递钮带和中间桥梁。而这种沟通钮带的建立对提升课程的学习效果和质量特别重要。
2.3 建设了多维度的课程教学新资源
《广告创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借助于多维度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提升提供支撑。一是建立了课程的学习网站,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供支持,并通过多方位第三方交流平台,如邮箱、QQ群等进行多元协作。二是借助微课、慕课、在线课程等辅助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师的备课和教学。三是针对部分难点课程和经典的案例录制成视频,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超星学习通等进行分享,帮助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四是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定期的学习问卷调查,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反馈信息,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为下次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3 结语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将成为职业学校课程教学的常态,这其中,首先是要建设课程的信息化资源体系,通过实施基于信息化资源体系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真正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层面还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氛围营造,以更加生动的教学形式实施到具体的课程教学改革中,为职业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袁鹏.信息化技术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6,(3):14-15.
[2]陈祖新.基于信息化教学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诊改的几点思考[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7):193-194.
[3]刘协权,王建江.关于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135-136.
[4]刘权纬,李丽萍,韦书令,等.融合理念下电大创新教学过程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3):85-89.
[5]张凡,蔡涛,刘文,等.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教学过程管理设计[J].科教导刊(下旬),2020,(01):122-123.
[6]汤慧,唐贵平.智慧校园高职课程实训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探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01):89-91.
[7]欧阳红.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9,(4):56-57.
关键词: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1.075
0 引言
职业学校是我国中等教育高中阶段进行职业教育的主要基地,承担着培养我国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使命,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在实施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育。然而,长期以来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部分职业学校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就业层次不高,这显然不符合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也给职业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信息化教学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育全过程的数字化,从而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主要包括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施学生的主动学习。它是一种与现代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新型教育模式。它特别适用于与信息化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如计算机类课程、广告创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因此,利用信息化教学改革职业学校的信息类课程,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面,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1 信息化教学改革及其内涵
信息化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日常的教学工作,其特点是所有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的信息化,涉及教学过程中的多个方面。教师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建设等提升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信息化资源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教师的教、学生被动学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信息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合理利用教育领域不断产生与发展的新兴信息技术来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课堂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课程学习的引领者,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和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则通过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实现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当然,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学生主体地位不代表教师的作用被弱化,而是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为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保障。
1.2 信息化教学方法改变
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大部分职业学校沿用中学阶段的课堂上的板书教学方法,这显然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更不能适应多元化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于课程的教学全过程,通过CAI 课件、动画,线上交流等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真正实现教与学双方在信息环境下的互动学习,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1.3 信息化教学资源改造
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资源大部分还是以教材为主,虽也建设了部分课程的PPT材料等,但网上教学平台与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比较滞后,因此,要全面推进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是前提、是基础。职业学校通过实施信息化教學资源的建设,不但给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通过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电子图书室以及线上课程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改造,真正实现多维度、立体化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体系,为下一步全面推进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撑,也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更大的帮助。
2 《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作为职业学校面向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信息类课程。该课程主要是通过对广告战略、策略和广告运作每个环节的介绍,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构想、设计思维能力和软件实现的目标。通过实施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信息化资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2.1 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基于广告创意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利用翻转课堂改变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基于“课前-课中-课后”为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课前:教师把课程的任务和要求利用线上平台,如QQ群、微信、操作视频等形式发布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全面预习,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预习课程知识点,上机模拟操作练习等的方式进行课程知识点的预习。
课中:教师对学生把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疑惑,进行集中地讲解,然后再利用演示操作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在教学形式上,定期利用学生汇报、演示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性,形成了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形式。
课后:教师通过作业批改、知识评测等形式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线上平台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服务学生课后学习。在线下利用学生成果展示课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定期组织操作竞赛提升学生能力。 2.2 实施了“项目助手”的教学新方法
为服务学生的学习,针对课后学习辅导力量和手段不足的問题,构建了以“项目助手”为纽带的新型学习方法,形成了“教师→项目→学生←项目助手”新型学习体系。项目助手是通过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学习成绩好,操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通过选拔、培训使“项目助手”学生,能够在课程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特别是课前预习和课后辅导等环节,给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帮助。此外,配合教师完成项目评测等工作,充当了学生、项目、教师三者的信息传递钮带和中间桥梁。而这种沟通钮带的建立对提升课程的学习效果和质量特别重要。
2.3 建设了多维度的课程教学新资源
《广告创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需要借助于多维度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提升提供支撑。一是建立了课程的学习网站,为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供支持,并通过多方位第三方交流平台,如邮箱、QQ群等进行多元协作。二是借助微课、慕课、在线课程等辅助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教师的备课和教学。三是针对部分难点课程和经典的案例录制成视频,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超星学习通等进行分享,帮助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四是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定期的学习问卷调查,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反馈信息,不断采取改进措施,为下次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3 结语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将成为职业学校课程教学的常态,这其中,首先是要建设课程的信息化资源体系,通过实施基于信息化资源体系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真正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层面还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氛围营造,以更加生动的教学形式实施到具体的课程教学改革中,为职业学校的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袁鹏.信息化技术对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6,(3):14-15.
[2]陈祖新.基于信息化教学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诊改的几点思考[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7):193-194.
[3]刘协权,王建江.关于信息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1):135-136.
[4]刘权纬,李丽萍,韦书令,等.融合理念下电大创新教学过程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3):85-89.
[5]张凡,蔡涛,刘文,等.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教学过程管理设计[J].科教导刊(下旬),2020,(01):122-123.
[6]汤慧,唐贵平.智慧校园高职课程实训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探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01):89-91.
[7]欧阳红.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9,(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