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J. M. 库切是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在世间广为流传,特别是他的《耻》更是一举二次夺得布克小说奖,同时帮助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成就的获取跟作者复杂的身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从他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中,库切就将动物提升到了一个非同一般的高度。从第一部作品《幽暗之地》中,库切便开始设计动物主题,并提出人类与动物间的关系等一系列人与自然间的和谐问题。其自传体小说《少年》中描述了少年目睹母亲杀鸡的场景,书中库切描写少年当时的心情是极其震撼的,与此同时库切对于杀鸡的场面描述是鸡在尖叫与颤抖。在其后的作品诸如《等待野蛮人》还有《八堂课》等,库切逐渐从多角度,全方面描述人与动物间的关系。
关键词:《耻》;人与动物;和谐
《耻》中以南非教授的性丑闻为导火索,在后殖民主义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织碰撞中诞生了作者独特的价值观。库切本身是荷兰血统,但由于父母从小便将库切从荷兰带到南非。当时的南非正处于种族隔离政策之中,所以南非人不认可库切的南非居民身份。成年后,库切回归荷兰,再次因为其南非的居民身份不被认可。另一方面,库切从小生活在女人圈里,他深受自己的姐姐和母亲的影响。《耻》这本小说里的主人公卢里与库切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其追求女人性爱以及自身的男性良好外表和气质都使得他对于女性的认知更加深刻。
《耻》的主人公卢里是一名大学文学教授,但是他却猥亵了他的黑人女学生,并且认为是女学生用美色引诱他。他这样描述:“就像狐狸叼住了兔子的脖子。”由此可以看出男性强势话语权中男人本能地对女人的支配和主导权。作者的态度也很明确,书中主人公卢里本以为自己可以凭借白人的优势逃过一劫,但是没想到作者有意将其从一个施暴者变成了一个受害者。在丑闻传出去后,学校里的老师同学都在对他指指点点,卢里决定离开大学,去投奔他的女儿—露西。露西是十分热爱动物,她养了好几条狗,她最好的朋友贝芙在动物救济站工作。卢里刚去的时候对于露西和贝芙狂热的动物情结十分不能理解。在卢里看来,动物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在人类需要取其皮肉保暖果腹时,习惯了忽略动物的感受和应得的权利。动物的感受需要真心地与他们相处才能感受到。正如小说中的卢里教授一样,在他深入与动物交流相处的过程中,他愈发发现动物极具灵性。他们能感受到人类的情绪,这样的感受甚至比人类更加敏锐。露西相信 “人类应该与动物分享特权,因为我作为一个存在,不想在其他物种的通知下过着犹如我们世界中猪狗般的生。” 刚刚初入动物世界的卢里教授认为露西在动物的这个问题上已经丧失立场了,他认为人类对于动物可以随意处置,因为动物并没有如人类一般的情感。在卢里与动物进一步的接触相处过后,卢里开始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他开始学着向露西一样用一种接受宽容的目光去看待宠物。
每到周六的下午,卢里都会去帮助贝芙,处理一下该处决的狗。对于每一只狗来说,这都是生命的终点,从贝芙身上,卢里也学到很多。贝芙可以感受到每一只来诊所的动物的害怕,卢里一开始对于贝芙的动物理论十分不能理解,但是当他亲身经历了爱抚,拥抱,最后火化动物这一系列过程后,卢里开始相信了动物是具有情感的,他们甚至比人类更敏感。在作者心中,作为动物并不耻辱,被虐待虽然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也并不是耻辱的事情,只有人类的肮脏思想才是耻辱的。动物无耻,但是虐待动物的思想是令人耻辱的。这样的耻辱并不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实际上人类世界的现实已经深受这样的想法的侵淫而失去人与自然的平衡。在这本书中,贝芙就像一个圣人。她有三重身份,一位女人,黑人女人,热爱动物的宽容女人,讽刺的是卢里作为大学里的教授,他渐渐发现自己的人道主义关怀精神竟然不如一个女人。在深入到黑人社会以后,卢里意识到,其实自己的白人优越感早已荡然无存。在一个被黑人包围的社会中,一个白人的生存地位就跟狗一样。这点在书的后半部分,露西点了出来。当她遭受到了黑人男孩的强奸,农场被洗劫一空后,露西得出了这样的感悟,她最后没有选择报警,而是选择了嫁给策划她被抢劫的佩特鲁斯–露西的助手。在卢里十分不解地问女儿为什么要这样的时候,露西说“我们没有选择,当我们没有尊严,权利时只能这样选择,并且心怀感激。就像狗一样。”卢里那一刻是震惊的,但是他很快意识到,确实,在南非的腹部,黑人才是具有强势话语权的种族。当卢里经历过这一切后,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与动物其实并无区别。通过女儿露西所遭受的强奸,卢里开始明白了其实动物问题就是种族问题,就是女权问题其实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困境。
库切对于动物问题的态度来自于他的童年。由于身份问题使得库切可以从一个更加客观的态度对待人与动物。在书的结尾,主人公卢里说:“是的,我选择放弃。”他放弃了什么?这个小说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会放弃他曾经的肮脏思想,也许也会放弃白人无用的骄傲,学会像狗一样即便没有自尊却感恩平和地生活,是人与动物相和谐的第一步,也是走出人类文明困境的第一步。
关键词:《耻》;人与动物;和谐
《耻》中以南非教授的性丑闻为导火索,在后殖民主义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交织碰撞中诞生了作者独特的价值观。库切本身是荷兰血统,但由于父母从小便将库切从荷兰带到南非。当时的南非正处于种族隔离政策之中,所以南非人不认可库切的南非居民身份。成年后,库切回归荷兰,再次因为其南非的居民身份不被认可。另一方面,库切从小生活在女人圈里,他深受自己的姐姐和母亲的影响。《耻》这本小说里的主人公卢里与库切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其追求女人性爱以及自身的男性良好外表和气质都使得他对于女性的认知更加深刻。
《耻》的主人公卢里是一名大学文学教授,但是他却猥亵了他的黑人女学生,并且认为是女学生用美色引诱他。他这样描述:“就像狐狸叼住了兔子的脖子。”由此可以看出男性强势话语权中男人本能地对女人的支配和主导权。作者的态度也很明确,书中主人公卢里本以为自己可以凭借白人的优势逃过一劫,但是没想到作者有意将其从一个施暴者变成了一个受害者。在丑闻传出去后,学校里的老师同学都在对他指指点点,卢里决定离开大学,去投奔他的女儿—露西。露西是十分热爱动物,她养了好几条狗,她最好的朋友贝芙在动物救济站工作。卢里刚去的时候对于露西和贝芙狂热的动物情结十分不能理解。在卢里看来,动物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在人类需要取其皮肉保暖果腹时,习惯了忽略动物的感受和应得的权利。动物的感受需要真心地与他们相处才能感受到。正如小说中的卢里教授一样,在他深入与动物交流相处的过程中,他愈发发现动物极具灵性。他们能感受到人类的情绪,这样的感受甚至比人类更加敏锐。露西相信 “人类应该与动物分享特权,因为我作为一个存在,不想在其他物种的通知下过着犹如我们世界中猪狗般的生。” 刚刚初入动物世界的卢里教授认为露西在动物的这个问题上已经丧失立场了,他认为人类对于动物可以随意处置,因为动物并没有如人类一般的情感。在卢里与动物进一步的接触相处过后,卢里开始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他开始学着向露西一样用一种接受宽容的目光去看待宠物。
每到周六的下午,卢里都会去帮助贝芙,处理一下该处决的狗。对于每一只狗来说,这都是生命的终点,从贝芙身上,卢里也学到很多。贝芙可以感受到每一只来诊所的动物的害怕,卢里一开始对于贝芙的动物理论十分不能理解,但是当他亲身经历了爱抚,拥抱,最后火化动物这一系列过程后,卢里开始相信了动物是具有情感的,他们甚至比人类更敏感。在作者心中,作为动物并不耻辱,被虐待虽然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也并不是耻辱的事情,只有人类的肮脏思想才是耻辱的。动物无耻,但是虐待动物的思想是令人耻辱的。这样的耻辱并不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实际上人类世界的现实已经深受这样的想法的侵淫而失去人与自然的平衡。在这本书中,贝芙就像一个圣人。她有三重身份,一位女人,黑人女人,热爱动物的宽容女人,讽刺的是卢里作为大学里的教授,他渐渐发现自己的人道主义关怀精神竟然不如一个女人。在深入到黑人社会以后,卢里意识到,其实自己的白人优越感早已荡然无存。在一个被黑人包围的社会中,一个白人的生存地位就跟狗一样。这点在书的后半部分,露西点了出来。当她遭受到了黑人男孩的强奸,农场被洗劫一空后,露西得出了这样的感悟,她最后没有选择报警,而是选择了嫁给策划她被抢劫的佩特鲁斯–露西的助手。在卢里十分不解地问女儿为什么要这样的时候,露西说“我们没有选择,当我们没有尊严,权利时只能这样选择,并且心怀感激。就像狗一样。”卢里那一刻是震惊的,但是他很快意识到,确实,在南非的腹部,黑人才是具有强势话语权的种族。当卢里经历过这一切后,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与动物其实并无区别。通过女儿露西所遭受的强奸,卢里开始明白了其实动物问题就是种族问题,就是女权问题其实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困境。
库切对于动物问题的态度来自于他的童年。由于身份问题使得库切可以从一个更加客观的态度对待人与动物。在书的结尾,主人公卢里说:“是的,我选择放弃。”他放弃了什么?这个小说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会放弃他曾经的肮脏思想,也许也会放弃白人无用的骄傲,学会像狗一样即便没有自尊却感恩平和地生活,是人与动物相和谐的第一步,也是走出人类文明困境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