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far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匆匆,屈指一算父亲去世十八周年了。这些年来,我常常想念父亲,也经常做梦。梦见父亲还在老家房后的地里劳动,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抽着土烟,在村口盼望着他的儿女回家。我也一直想写点文字来纪念父亲,因为忍不住泪水,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描述父亲勤劳善良的一生。
  父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十几年来如电影在我眼前浮现,如影随行,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我时常在想,如果父亲还在,我一定会好好陪他说说话,品品茶,给他洗洗脚,剪剪指甲;如果父亲还在,陪他在地里走走,好好欣赏他一生的如意杰作——庄稼;如果父亲还在,我一定要陪他坐飞机去旅游,请他和母亲一起来成都看看,在我家里住下来好好照顾他。如果他知道他的儿孙晚辈个个都有出息,家家的日子都过得很好,如果他知道我也有两个小孙子,他一定会很开心的!如果他知道家乡正在修建机场,他一定会为这个社会的高速发展而深感欣慰。然而这一切只是我的幻想。
  1998年正月初九的这一天,也是我生命中永远难忘的一天,父亲去逝的情景,永远刻在我的心里,父亲在老家去逝,时年75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老去,但父亲的影子在我的心里越来越清晰。至今想起心里一阵阵作痛。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身体一直很好,也很少生病。只有在他50岁的那一年,给乡亲做瓦时,右手的无名指被刺伤,患上了“无名肿毒”,手指的一个骨节坏死脱落,半年后才痊愈,留下了残指一根。在长年的生产劳动中,父亲时常感到一身痛疼,以为是风湿病,我还专门去找中医为老人家泡制了风湿药酒带回家为他治病。父亲去逝的前半年,他的神志不清醒,说话言不达意,身体也每况愈下。在病情严重时大哥给我打来电话。医生说父亲病情危重,只能让其回家调养。当时我正参加部队新提正團职干部集训,随即安排爱人先回家看望父亲,那时父亲已认不得人了。在床边紧紧拉着我爱人的手,爱人一边给父亲喂汤,一边讲他儿子为什么没有回来,老人家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几天后父亲的病情已有了好转,爱人正准备返回。也就是这天下午,父亲因病情恶化突然去逝。
  父亲去逝后的第三天,我才匆忙地赶回了家。我这个不孝的儿子,跪在父亲的棂柩前失声痛哭!我内疚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我悔恨没有在生病时陪伴过父亲。现在想来,我是个极为粗心的人,父亲生病期间没有带老人家去省上的医院去检查诊断,父亲到底得的什么病,也没有文字诊断的结论。
  多年来,每当我想到这件事就万分愧疚,深感愧对九泉之下的父亲。俗话说:“要知父母恩,手上抱儿孙。”我也做了父亲,当了爷爷了,更加觉得当年我对父亲,没有敬到孝道,我悔恨我的浅薄与无知,我是一个不孝之子。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弟兄姐妹六人,受尽苦头,我们做儿女的又为老人想了做了多少。又应了那句古话,一个老人能养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养不了一个老人。乌鸦反哺,我不如一只乌鸦。苦日子过完了,好日子才开始,父亲却走了,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又涌满了眼眶,真正体会到生死离别撕心裂肺的人生滋味!而今只有把思念的泪水,化作无尽的诗行,凝聚着追思父亲的文字:
  《思慈父》
  梦里千回忆父亲,醒来泪水湿衣巾。
  生前历历慈祥貌,耳畔时时肺腑音。
  处世随和多睿智,持家俭朴靠恒心。
  世有圣人千千万,我赞慈父真圣人。
  一隔阴阳两不知,十年梦碎自怜惜。
  归来惟见遗容笑,挥手常为幻影痴。
  思往事、记依稀,团圆竟是断肠时!
  闻人尽孝心酸涩,唯有撰文慰楚凄。
  父亲出生在明扬场乡圈塘弯,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陡峭的岩石,太阳出来照得石岩白花花、亮闪闪的,山弯树木葱茏,住着几十户人家。山的一端有一个寺庙,名千佛寺,庙的下边是人们出山的路口。我们祖上世代在那里居住。父亲兄妹五人,三兄弟两个妹妹。他三岁时我的爷爷去逝。父亲跟着奶奶放牛割草,后来学会了纺线织布、编竹扇、种庄稼。为了躲避抓壮丁,10多岁的父亲四处躲藏。每天奶奶拄着竹棍,在岩间行走送饭。父亲在岩穴一边躲藏一边编竹扇。十八岁那年父亲成了家,带着母亲,背上一升米一副枷担。来到了奶奶的娘家龙顶山坝,佃田耕种为生。用竹木搭房而居。母亲相依为命,含辛茹苦养育着我们兄弟姐妹六人。
  新中国成立后,父母分得了田地,从此享受到了耕者有田地的农家生活。父亲当过互助组长,还荣幸的在县里开过会。会上发了一个帆布的公文包,后来也是我小时侯上学的第一个书包。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也是中国农村最艰难的时期。因家境贫寒儿女多。父母决定要把八岁我抱养给么爹,父母再三做工作我也不愿意。还是被父亲强行把我送到了么爹家。三年多寄养生涯,我度日如年,天天想父母,夜夜盼回家。常言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记得有一天早上,趁奶奶和么爹不在家,我借口放牛,提着父亲给我的书包,穿着母亲买的蓝色胶鞋,把牛拴在山湾里,凭着来时的记忆,走了二十里山路终于回到家。
  几天后,我又被父亲送了回去,记得第二次父亲再次送我去么爹家,一路上苦口婆心给我讲了很多的道理,为什么要我去么爹家,让我安心在么爹家生活。
  两年后,么爹也有了两个儿子,我终于被父母接回了家。现在想来我的父亲是那么的智慧和通达。他哪舍得骨肉分离,是生计所迫,不得己而为之。
  父亲严厉而又慈祥,温和而又刚毅。女儿出嫁、儿子远行他都要伤心流泪。记得我当兵离开家乡,他在我临出发的前一天就告诉我,让我走时不要喊他!出发的那天,怕父亲伤心,我没有给父亲告别,母亲把我送到村口,我悄悄地走了,一步一回头离开生我养我的父母,离开生活十八年的故土。后来听母亲和邻居说父亲那天躲在地头哭了,那一天父亲没有吃饭。刚到部队的那些年我一直想家,牵挂父母。正如有一首歌唱道,“人在外头,心在家,家里头放不下。是我的老爸老妈,我的老爸爸,我从小就怕他。因为我淘气不听话,他没有少把我打。总有一天我长大,为了生计离开了家,离别那天他不说话,眼眶里闪着泪花.”。   记得有一年秋天,我在生产队的晒场集体劳动时当众顶撞父亲,父亲给我一记耳光!那一巴掌很重,我眼前直冒火花,耳边嗡嗡嗡作响,那一夜我没有回家,在晒场的麦草里过了一夜。那一夜我想得很多,好象也长大了。我决意要离开家乡,要去寻找人生的前途。现在想来父亲的巴掌是人生道路上父爱的无言激励,有声的鞭策!
  有一年栽秧的季节,我插秧时抓了一条,一斤多重的鱼,父亲执意要我提去卖,我说母亲病了,给母亲补身体。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娃儿,鱼卖了凑钱给你娶婆娘!”这句话至今还在村里流传。那个时代从订婚到娶媳妇,是农家人的“重点工程”,得要十多年省吃俭用才能完成。事没经过不知难,儿时的我哪能理解父母的苦衷。
  入伍后,我在部队为父亲买了一件军用皮大衣,仅穿了一年,他就卖给了村上的赤脚医生,把钱存进了银行,为儿女的婚姻大事操劳费心。
  父亲疼爱他的儿女,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父母千方百计,省吃俭用。女儿出嫁砸锅卖铁都要添制几样像样的嫁妆,当牛做马都要给两个儿子修几间房子。我家那几间土墙房子,父母花了十多年的心血才修好。第一年刚修一半被雨淋崩塌了,第二年又修,石头、木料是父亲和大哥在很远的山沟里肩背手抬弄回家的。修房用的石条,家里的石缸、石凳都是父亲一锤一锤打出来的。在农村房子格局大小也是生活水准的体现,没有像样的房子是被人看不起的。修房造屋是农家人的人生大事。
  记得那年腊月,村里演样板戏,我演的角色是《智取威虎山》里的小匪甲,《沙家浜》里的伤病员小王,需用的道具是木枪,父亲特意砍来歪脖子桑树为我做了一支木枪。听说我考取师范学校,便提前为我赶制读书的木箱,只要是为儿女成才的事,父亲再苦再累也乐此不疲。
  1993年的秋天,我反復做工作,才把我父亲接来部队住了40天。来了没多久,父亲每天都要闹着回家,说牵挂地里庄稼,牵挂母亲和儿女。我陪他坐了电梯,去机场看飞机。临走时他把我叫到一边语重心长的说:“娃儿,我知道你的官也不小了,莫忘本喽,听共产党的话,好好干”。几十年来父亲的肺腑之言和忠告,一直鞭策激励着我的学习和工作。
  父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性情乐观,为人豁达。在乡邻里从不争强好胜,处事谦和,为人善良。他吃了一辈子苦,做了一辈子好人。他崇尚有文化的人。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才能找一份好工作。他认为公社的干部,教师和医生都是有头有面的体面人,是儿女们学习的榜样。常年埋头种庄稼的父亲,他总想知道外面的事,尤其是乡村里的大事。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既是慈父,又是严师。他最令我崇敬的是为人善良、正直,做事勤奋踏实,永不停止的进取精神。
  父亲的一生中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他对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有着深厚的感情,经常给儿女们忆苦思甜,现身说法。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个时期。他虽然不懂那些宏大的家国理念,但他知道现在的社会是最好的社会。常常教育他的儿们要爱集体爱劳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他紧紧地握着犁耙,几十年来深深扎在家乡的土地上。年年季季悄无声息地耕耘着他的理想和未来!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从公社开会回来,父亲问我:“公社书记讲啥子?”我很不耐烦的回答了三个字,“学大寨。”父亲很生气。父亲的一生善于总结归纳生活中的人生哲理,“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盘算一世穷;养儿不读书,尤如喂头猪;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做不赢就不赢;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他常用这些上口易记的谚语教育我们。父亲的话简单而充满哲理,像一壶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父亲这些至理名言和品德善行,永远是他的子孙后辈的经典家训。一直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生活和工作中践行。
  父亲一生唯一的喜嗜是抽土烟,他抽的烟一般都是自己种,每年他都要留一小块自留地,栽种烟叶。烟叶成熟后,精心晾晒和保管,上好的烟用来待客用,自己抽的是二三道叶子,小的叶子就用报纸和字纸本或树叶卷着抽。有时还要将烟骨捶细,按在烟斗里抽。劳动累了,睡觉醒来,饭后餐前他都要抽烟。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要给父亲找烟袋,因为他干活忙,记性不好。有时一家人都要为他四处寻找,找到了他很开心,也会当面表扬我,这娃儿有出息。后来当兵探家,我都要给父亲带上什仿土烟,他总要和乡里烟友们一起分享。
  在我的童年岁月里,父母亲没有吵过架。父母亲的恩爱,朴素得如同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无法用华丽的词语去描述,但又经得起岁月的大浪淘沙。父亲和中国农村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一生中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过着日出而作、日息而归的农耕生活。但在我们儿女的心目中,他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996年秋天,我因工作原因回了一趟老家,顺道回去看望父母。父亲的身体消瘦许多,很少说话,第二天早上临走时,父亲流着眼泪,我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我们父子温馨相拥,伤心落泪。哪知道这一拥别,竟成了我和父亲的永别!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而今我的家乡,就是在父亲朝夕耕耘的那片土地上,老家的机场建设如火如荼。2015年清明前夕,在浩白如雪的李花开放的季节里,我们兄弟姐妹商量把父亲的坟迁到了机场公墓。公墓内松柏常青,面向连绵起伏的群山,左右安稳如椅,这是我们给父亲安的新家。他又和那些昔日的乡亲们聚居一地,好像也热闹许多,我们也多了一些安慰。我是受过唯物论教育的人,但我也依然相信天国的存在,相信父亲能听到儿女心声,他能看到儿孙晚辈年年岁岁生生不息来到坟前拜谒。
  几页文字说不尽父亲的生前事和父子情,他的恩泽在儿女的心间演绎着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他的情爱和期望都铭记在我们心上,默默无声地陪伴我们沿着岁月而行。
  搁笔凝望窗外,依稀下着小雨,正月的深夜非常寒冷。回忆是陈旧的忧伤,思念的泪,追思的痛,在午夜梦回,我看见了父亲音容笑貌如昔,看见父亲还在地里劳动,看见了父亲还在谆谆教诲着他的儿女们!尊敬的父亲啊,您永远活我们的心中!
其他文献
玛瑙石  一双深渊之手  从旷古伸向今天,引向她  冬日的暖色,带着故土的氤氲  放在手中的山脉,是  褐红色的破裂心纹  记忆的泳者沉没死海  一颗巨大的眼泪试图  清洗掉灵魂中的苦味  冒一次险,偏离航线的  飞行。返回陆地  失足无底冰窟  染红夺目的第二个冬季  火山爆发不曾融化它。打磨的  心型石,长出质地光滑的伤口  与一张书桌为伍,与她为伴  当一块镇石。画笔、宣纸如期  抒写一场煽
期刊
麻乍谣  马摆河以一条水的方式  摆渡着灵魂,追赶着时光  想起夜郎王,就想起马摆大山的千军万马  想起漂泊的时光,就想起在嘎利坪子  拾柴、烧洋芋、吃凉粉  阳光照耀的大地,夜里月光如海  老鼠在地里,尝试着各种泳姿  扛着犁耕的男子,将天空和白云扛着  半夏花开,核桃去皮。  那蛇皮蜕后,那些在墙角的老人  额头,又多了一道深沟  女子背着花篮,背着三四岁的孩子  镰刀弯,岁月静  半萝花篮里
期刊
生长在黄淮平原腹地  大海只是在纸上  蔚蓝,辽阔。总在向往  走近大海  长大后,每当去到一个新的地方  有海,哪怕路途遥远  我也會前去探望  一个人,在海边  和海倾诉衷肠  和浪花相拥而眠  面对大海,沙滩  浪涛拍岸,激情而又壮美  沙滩上的泳装风情万种  而放眼眺望  我更愿把宽广的大海装进胸怀  亲近大海,我和海水融为一体时  迎接击浪,我想起童年  父亲教会我游泳时的自豪  在雨中
期刊
一群甜蜜的人,穿行满族的草原  这草原,不是汉族的,但是,我爱她们  开着的野花  她们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把香气送给了过路的人  你看,这草原上的地榆、裂叶蒿、野豌豆、还有蝗虫,全都回到了故乡  你看,雪琪,李点,薛梅,蓝星儿,绿窗,全都是满族的姑娘  格格,我爱你们。但是,我更爱你们呼吸过的白云,睡过的木兰草原,跳过的《腰铃舞》  就像共和国的母亲  每一片白云,都将均匀地分给每一个人的肺  每
期刊
黄昏不为浓绿的扶桑,斜阳的离开  是因了安静的钢琴,划过流星难掩的期待  远处模糊的风景,不为渐起的薄雾  是因了菊黄窗夕一整天在千里之外  寻梨入林,千树万树只得一行青苔  琉璃映清影,古斋门前的池塘菡萏  却不为衣衫,还是旧日的颜色就已喜欢  是因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轻启唇边,好久不见  白月光  透过窗棂,绿色蔓藤的光且滋生  月色的寒霜倾入海面,如履薄冰  寻不到的远处是心灵归宿的方向  抬眼
期刊
当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未必就能搜索到具体的场景和情节,事件已云淡风轻,但隐蔽在事件背后的迷雾,如同过眼烟云,亦真亦假,已深扎在时光的记忆里。  为什么我们遥想徽商当年的荣光,心身会有一种温暖和滚烫的感觉?那肯定是我们的体内,积蓄着温暖或滚烫的情绪没能释放。  在徽州,满眼不尽的葱郁山峦、沟壑、溪畔,三五粉墙黛瓦散落其间,偶见炊烟袅袅,那瓦棱一如深蓝色的海底打捞起一缕缕目光,醒目的、温柔的、潮湿的、或
期刊
收获的季节  饱满的稻穗面对外出和归来的风  只是活动了一下筋骨  一言不發  那些流窜的风  在不变的轮回里带走  一茬又一茬的花儿和那些酒后拍着胸脯的草  稻秧,只是踮了踮脚跟  仍旧一言不发  动车呼啸而过的时候  稻花只是微微一笑  仍旧一言不发  芳 华  草长莺飞的时候  我在一支长笛的隧道里遇见了你  阳光将要绽放的时候  秋风却抢了你我的头条
期刊
无论你从九天还是大陆来  都经历了漫长的跋涉  你强势而虚伪  你热烈而冷静  你的触须柔软而滋润  你的体质透明而轻盈  你在北方成为物质的眼泪  你在南方化作忍冬花的鲜艳和寂寥  你借着风势凄厉吼叫  骚扰纯粹的秩序  你玉屑闪亮  像太阳照在纯洁的湖面  你奔突无垠  像万马奋蹄在荒漠之广  你让人唾弃又喜欢得流泪  你让人惧怕又温暖的亲近  你溶化在我的双眉  又徜徉在内心的尖端  你凝固
期刊
我的1980年代的春天  在我稚嫩、无趣的1980年代  老师让我用花朵歌颂春天  歌颂温暖、安详、色彩和生命  我对老师说“不”  我无法歌颂没有祖母的春天  也无法歌颂没有父亲的春天  更无法歌颂没有粮食的春天  我根本无法在这三者缺失的情况下  还能集中精力用花朵歌颂春天  花朵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在我的眼里只有数不清的冬蛇  在抵達春天的树枝,而不是花朵  我看见蛇舌在每根枝头上跳跃 
期刊
这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  听说“房改”即将启动,宕江电视台职工宿舍的两套住房打算出售。住房是单位集资修建的。宕江地区一成立,宕江电视台也随着紧锣密鼓地组建,职工宿舍应运而生。成立地区时,从各县抽调来组建电视台的人并不多。修建职工宿舍时,根据组建人员每人一套住房的原则,多修了几套。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壮大,办公场地已不够用,多余的几套住房有的做了资料库,有的做了办公室,还剩余两套。听说要“房改”,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