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漆
漆画有很多种,扬州的雕漆,平遥的推光漆,潮汕的金漆,都能叫得上名头。潮汕的金漆,即是用纯金、银箔、真金箔作画。金漆是我们家传了几代的手艺。
打胚只能打粗胚,大块的木头敲掉,留下个粗糙的轮廓。接下来修光,用薄刀修,修光得把东西修干净,磨出木雕的棱角,再开线条,细化纹理。如果是人脸,就得修到表情生动。如果是叶子,就得修到看上去随风摆动。开完线条再打磨,将修光、开线条过程中尚未磨平或有些粗糙的地方进一步修饰,消除修刀的痕迹。
打磨之后就得喷漆,最直接的目的是将木头和空气隔开,避免氧化腐朽,得喷三四次才能有质感,最后再贴金箔。
一个木头一个雕,有点儿失误就毁了。偶尔断了能用化学胶水粘回去,但大多时候仍需要一次性完成。最可恶的是精细的木雕,做到一大半弄岔了,师傅一口气上不来直吐血。
木雕最好十到二十岁的时候学。学工艺靠头脑,没结婚前一心一意能学成。成家后心有旁骛,没法学。更早一点太年轻,没定性,学不来。
学会要三四年,学精得一辈子。基本手法很简单,但你要学到登峰造极,那可难。我跟我徒弟说,你要活学,别死学。如果活学的话你以后就能超过我,如果我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永远超不过。
我的太祖父那辈就在做这个了。我曾祖父、爷爷、父亲都做这个。我太祖父当时在老家有一个名号,叫“盖三阳”。那还是清朝,潮安还叫海阳,旁边是揭阳、潮阳。这3个地方,他木雕做得最好,名号就这么打出来。福建的东山岛关帝庙木雕就是他做的,当时福建的人抬着轿子请他去做。清朝末年,我曾祖父吸鸦片,太祖父也跟着吸,父子俩命都很短。太祖爷死的时候,曾祖父不到二十岁,曾祖父死的时候,我爷爷也不到二十岁。一代代快断层。二十岁,基本上木雕的技术没法学全。这样就一代不如一代。在我们老家,大家一提到我太祖爷,都觉得好厉害,到了我们这一代,这成为一种动力,你要重新把这个名号、把这个招牌擦亮。
太祖父名头虽响,但毕竟是工匠,三教九流里算九流。作品也没办法刻下自己的名字。不像现在,做出成绩来,就是社会名人,人家请你做一件作品,会要求你把名字刻上去。
“文革”那会儿,爷爷被分去了军营里做油漆。弹药库要防水、防腐蚀。像第一代红旗车,都是推光漆的技术。但是那时就只有做漆,没有漆画了,基本断层了。我爸在“文革”前学过一些。大概到了81年,又有人悄悄出来做,做木雕、做漆画。改革开放了嘛,回望传统。东西幸好没断掉。
这几年经济比较好,金漆木雕供不应求。比较粗糙的,建筑房梁上的木雕,一千多块。精细点儿,你看我那副,就得四十多万。如果要买去收藏的话一般会选择有人物的,如果是在客厅当成装饰的一般都喜欢花鸟。木雕本来就产量不高,基本都是定做,如果做成批量商品我做不出来。当然,换到经济差的时候,像日本鬼子打我们那会儿,这东西肯定没人要的,地瓜都换不了。盛世才值钱,三餐吃不饱,拿来烧火都不行。
我们三兄弟,还有一个妹妹。妹妹当老师,大哥做生意,弟弟做不锈钢。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做木雕。我的两个儿子都在学,要传承下去。不学不行,打。他有没有兴趣,不用问那么清楚。如果生活来源有保障,那就得学。保障不起再说改行的事儿。
漆画有很多种,扬州的雕漆,平遥的推光漆,潮汕的金漆,都能叫得上名头。潮汕的金漆,即是用纯金、银箔、真金箔作画。金漆是我们家传了几代的手艺。
打胚只能打粗胚,大块的木头敲掉,留下个粗糙的轮廓。接下来修光,用薄刀修,修光得把东西修干净,磨出木雕的棱角,再开线条,细化纹理。如果是人脸,就得修到表情生动。如果是叶子,就得修到看上去随风摆动。开完线条再打磨,将修光、开线条过程中尚未磨平或有些粗糙的地方进一步修饰,消除修刀的痕迹。
打磨之后就得喷漆,最直接的目的是将木头和空气隔开,避免氧化腐朽,得喷三四次才能有质感,最后再贴金箔。
一个木头一个雕,有点儿失误就毁了。偶尔断了能用化学胶水粘回去,但大多时候仍需要一次性完成。最可恶的是精细的木雕,做到一大半弄岔了,师傅一口气上不来直吐血。
木雕最好十到二十岁的时候学。学工艺靠头脑,没结婚前一心一意能学成。成家后心有旁骛,没法学。更早一点太年轻,没定性,学不来。
学会要三四年,学精得一辈子。基本手法很简单,但你要学到登峰造极,那可难。我跟我徒弟说,你要活学,别死学。如果活学的话你以后就能超过我,如果我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永远超不过。
我的太祖父那辈就在做这个了。我曾祖父、爷爷、父亲都做这个。我太祖父当时在老家有一个名号,叫“盖三阳”。那还是清朝,潮安还叫海阳,旁边是揭阳、潮阳。这3个地方,他木雕做得最好,名号就这么打出来。福建的东山岛关帝庙木雕就是他做的,当时福建的人抬着轿子请他去做。清朝末年,我曾祖父吸鸦片,太祖父也跟着吸,父子俩命都很短。太祖爷死的时候,曾祖父不到二十岁,曾祖父死的时候,我爷爷也不到二十岁。一代代快断层。二十岁,基本上木雕的技术没法学全。这样就一代不如一代。在我们老家,大家一提到我太祖爷,都觉得好厉害,到了我们这一代,这成为一种动力,你要重新把这个名号、把这个招牌擦亮。
太祖父名头虽响,但毕竟是工匠,三教九流里算九流。作品也没办法刻下自己的名字。不像现在,做出成绩来,就是社会名人,人家请你做一件作品,会要求你把名字刻上去。
“文革”那会儿,爷爷被分去了军营里做油漆。弹药库要防水、防腐蚀。像第一代红旗车,都是推光漆的技术。但是那时就只有做漆,没有漆画了,基本断层了。我爸在“文革”前学过一些。大概到了81年,又有人悄悄出来做,做木雕、做漆画。改革开放了嘛,回望传统。东西幸好没断掉。
这几年经济比较好,金漆木雕供不应求。比较粗糙的,建筑房梁上的木雕,一千多块。精细点儿,你看我那副,就得四十多万。如果要买去收藏的话一般会选择有人物的,如果是在客厅当成装饰的一般都喜欢花鸟。木雕本来就产量不高,基本都是定做,如果做成批量商品我做不出来。当然,换到经济差的时候,像日本鬼子打我们那会儿,这东西肯定没人要的,地瓜都换不了。盛世才值钱,三餐吃不饱,拿来烧火都不行。
我们三兄弟,还有一个妹妹。妹妹当老师,大哥做生意,弟弟做不锈钢。只有我一个人还在做木雕。我的两个儿子都在学,要传承下去。不学不行,打。他有没有兴趣,不用问那么清楚。如果生活来源有保障,那就得学。保障不起再说改行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