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中学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表现出与前代中学生不同的特点来。本文就如何掌握他们的新特点,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运用正确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当代中学生;特点;教育方式
当代中学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表现出与前代中学生不同的特点来,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的溺爱、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致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表现出偏执、任性、脆弱的一面来。如何掌握他们的新特点,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运用正确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以简要的阐述。
一、新时期中学生的特点
思维的独立性。喜欢独立思考,是当代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智力活动的转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对很多问题他们不再像少儿时期那样对家长、老师的观点盲目信从,而是喜欢怀疑,愿意争论,追求认识自主;他们不仅不再信赖过去心目中的权威,而且对权威的观点进行挑战,提出不同见解;他们常常执拗地以怀疑、批判的态度对待世俗的行为准则。当然,由于阅历浅、经历少、知识面窄,他们的独立见解往往带有幼稚的成分。他们好怀疑、愿争论,论据不足;他们意见尖锐,也不乏正确的观点,但往往片面、偏激,总喜欢做出“全是”或“全否”的绝对结论。
思想的可塑性。他们对新生事物敏感好奇、求知欲强。凡是奇特的、变化着的、矛盾着的、能给予他们强烈刺激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求知好奇心,也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由于他们理论水平不高,缺乏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喜欢猎奇,因此也很容易受不正确思潮的影响。大量事实证明:不良的社会风气,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对某些学生的心灵腐蚀和毒害是极其可怕的;而且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因特网的普及,它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有时候,一次坏黄色网站的浏览,就能使学生受到长期难以治愈的心灵伤害。
习惯的群体性。所谓群体,即在具体的生活和交际的条件下人们结成的共同体。当代中学生既接受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人对自己的影响,又对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人施加自己的影响,就这样,在进行不断的交往中形成、发展、完善并且表现着自己的个性。他们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聚合好友,畅谈人生,憧憬未来。但是,在他们中间总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个人品行方面的原因)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排斥,对此,他们不满不服,在一种反抗心理的基础上,会自然而然地结合成自己的群体,这种群体,如果老师不施之于正确的思想教育,如果这时遇到社会上坏人的拉拢、教唆,就很容易演变成在一起抽烟、讲粗话,跟学校、老师、家长作对的损人利己的小集团。
情绪的逆反性。他们不肯唯命是从,逆来顺受,而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异想天开,敢于独立探索,敢于质疑。这是由于我国正出在一个锐意改革的时代,经济体制的改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理想,追求宏伟的人生目标,这是好的一面。我们还应看到:①有些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认识上还不够全面成熟,当个人需要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时,就容易产生怀疑和不满情绪,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他们就背离原则而表现盲目行动。②十三至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心理变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求知、求真、求人生的价值,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然而他们的这种确立自我,追求独立的意向往往被教育者忽视,因而时常产生一种出乎教育者意料之外的“逆反效应”,表现在情绪上要么“任你说破嘴皮,我也一声不吭”;要么“叫我上东我上西,叫我打狗我偏撵鸡”的逆反心理,对老师的话尽管表面上顺从,内心却很反感。
生活的活跃性。他们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气氛中求知、生活。生活的内容也日益深刻,这主要表现在:①丰富的浪漫、幻想色彩,他们总是自信向上,倾向于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平凡,能为祖国干一番大事业,能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留下闪光的足迹。②从反映日常生活的主题发展到反映生产、政治生活的主题。③越来越注意自己内在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但是他们往往为世俗的观念所左右,只从个人的愿望出发,不考虑社会的需求,且期望水平过高。当代中学生都不愿意一生碌碌无为,这种追求理想、追求较高人生目标的欲望激励着他们奋发向上,但期望水平过高,必然会使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遭受挫折、引起严重的情绪冲突而造成自己个性的畸形发展。
二、教育方式
正因为他们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用过去那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空洞说教的教育方式,已不被他们所接受,因而,必须寻求新的教育方式。根据近年来我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
当代中学生已能意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道德感的社会内容增多了,关心祖国,热爱集体,追求真理的道德感已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他们思想的不成熟,在一些观点上往往存在着模糊认识。在当今时代,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不同的意识形态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受此影响,有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一度时间,学生的学习放松了,课余时间,读报纸的少了,看国外电视剧的多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开展了“学党史·思党恩·志成才”德育教育系列活动,运用党史知识竞赛、搞社会调查、政治理论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消除了模糊认识,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为革命而学的信心。这一事实说明,德育教育只要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能触及他们关心而又不解的问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特殊兴趣、爱好相结合。
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并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时代精神,是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要尽量向他们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家长要积极支持他们的活动,让他们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发挥其思维的独立性,形成才能。近几年来,我校在把德育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的同时,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组织了信息技术、书画、生物、历史等多种课外兴趣小组,把德育教育寓于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正面疏导与启发思考相结合。
我国优越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好风气、健康的内容宣传对当代中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是,在对外开放、国际交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也通过各种渠道乘机而入,腐蚀和影响着他们。对思想可塑性极强的他们来说,运用疏导与启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很有必要。我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一方面注意坚持正面引导,把身边的共产主义因素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我校有一位老教师因腰椎間盘凸出做了手术,医生让他休息两个月,而他只休息了两周就到校坚持给学生上课,时常一堂课下来大汗淋漓,并有几次差点晕倒在讲台上,师生深受感动。学校抓住这一典型事例大张旗鼓地宣传,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起了奋发向上的风帆。另一方面,学校经常邀请司法部门的同志到校作法制报告,运用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这样,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辨别,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
4.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搞好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在集体,由于有正确的集体舆论,个人和集体的相互关系,以及通过共同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最容易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等共产主义品质,最容易克服个人主义、小集团等旧思想、旧习惯。又由于学生是有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的,他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集体教育又必须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集体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既照顾共性又注意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学校在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注意做好系列教育工作,即七年级学生入校后的思想教育;八年级防止分化的思想教育;九年级毕业班的人生观、思想前途教育。通过三个阶段的系列化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级;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使他们勇敢地肩负起历史的重担,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贡献青春。
总之,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能更好地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还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关键词:当代中学生;特点;教育方式
当代中学生,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表现出与前代中学生不同的特点来,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的溺爱、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致使他们当中的一部分表现出偏执、任性、脆弱的一面来。如何掌握他们的新特点,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运用正确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以简要的阐述。
一、新时期中学生的特点
思维的独立性。喜欢独立思考,是当代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智力活动的转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对很多问题他们不再像少儿时期那样对家长、老师的观点盲目信从,而是喜欢怀疑,愿意争论,追求认识自主;他们不仅不再信赖过去心目中的权威,而且对权威的观点进行挑战,提出不同见解;他们常常执拗地以怀疑、批判的态度对待世俗的行为准则。当然,由于阅历浅、经历少、知识面窄,他们的独立见解往往带有幼稚的成分。他们好怀疑、愿争论,论据不足;他们意见尖锐,也不乏正确的观点,但往往片面、偏激,总喜欢做出“全是”或“全否”的绝对结论。
思想的可塑性。他们对新生事物敏感好奇、求知欲强。凡是奇特的、变化着的、矛盾着的、能给予他们强烈刺激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求知好奇心,也较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但由于他们理论水平不高,缺乏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喜欢猎奇,因此也很容易受不正确思潮的影响。大量事实证明:不良的社会风气,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对某些学生的心灵腐蚀和毒害是极其可怕的;而且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因特网的普及,它的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有时候,一次坏黄色网站的浏览,就能使学生受到长期难以治愈的心灵伤害。
习惯的群体性。所谓群体,即在具体的生活和交际的条件下人们结成的共同体。当代中学生既接受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人对自己的影响,又对群体和群体中的个人施加自己的影响,就这样,在进行不断的交往中形成、发展、完善并且表现着自己的个性。他们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聚合好友,畅谈人生,憧憬未来。但是,在他们中间总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个人品行方面的原因)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排斥,对此,他们不满不服,在一种反抗心理的基础上,会自然而然地结合成自己的群体,这种群体,如果老师不施之于正确的思想教育,如果这时遇到社会上坏人的拉拢、教唆,就很容易演变成在一起抽烟、讲粗话,跟学校、老师、家长作对的损人利己的小集团。
情绪的逆反性。他们不肯唯命是从,逆来顺受,而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异想天开,敢于独立探索,敢于质疑。这是由于我国正出在一个锐意改革的时代,经济体制的改革,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追求理想,追求宏伟的人生目标,这是好的一面。我们还应看到:①有些学生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认识上还不够全面成熟,当个人需要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时,就容易产生怀疑和不满情绪,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他们就背离原则而表现盲目行动。②十三至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心理变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求知、求真、求人生的价值,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然而他们的这种确立自我,追求独立的意向往往被教育者忽视,因而时常产生一种出乎教育者意料之外的“逆反效应”,表现在情绪上要么“任你说破嘴皮,我也一声不吭”;要么“叫我上东我上西,叫我打狗我偏撵鸡”的逆反心理,对老师的话尽管表面上顺从,内心却很反感。
生活的活跃性。他们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希望在快乐、活跃的气氛中求知、生活。生活的内容也日益深刻,这主要表现在:①丰富的浪漫、幻想色彩,他们总是自信向上,倾向于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平凡,能为祖国干一番大事业,能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留下闪光的足迹。②从反映日常生活的主题发展到反映生产、政治生活的主题。③越来越注意自己内在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但是他们往往为世俗的观念所左右,只从个人的愿望出发,不考虑社会的需求,且期望水平过高。当代中学生都不愿意一生碌碌无为,这种追求理想、追求较高人生目标的欲望激励着他们奋发向上,但期望水平过高,必然会使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遭受挫折、引起严重的情绪冲突而造成自己个性的畸形发展。
二、教育方式
正因为他们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用过去那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空洞说教的教育方式,已不被他们所接受,因而,必须寻求新的教育方式。根据近年来我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
当代中学生已能意识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道德感的社会内容增多了,关心祖国,热爱集体,追求真理的道德感已占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他们思想的不成熟,在一些观点上往往存在着模糊认识。在当今时代,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些不同的意识形态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受此影响,有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一度时间,学生的学习放松了,课余时间,读报纸的少了,看国外电视剧的多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开展了“学党史·思党恩·志成才”德育教育系列活动,运用党史知识竞赛、搞社会调查、政治理论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消除了模糊认识,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为革命而学的信心。这一事实说明,德育教育只要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能触及他们关心而又不解的问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德育教育与学生的特殊兴趣、爱好相结合。
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并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时代精神,是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学校要尽量向他们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家长要积极支持他们的活动,让他们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发挥其思维的独立性,形成才能。近几年来,我校在把德育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的同时,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组织了信息技术、书画、生物、历史等多种课外兴趣小组,把德育教育寓于各项有意义的活动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正面疏导与启发思考相结合。
我国优越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上的好人好事、好风气、健康的内容宣传对当代中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但是,在对外开放、国际交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也通过各种渠道乘机而入,腐蚀和影响着他们。对思想可塑性极强的他们来说,运用疏导与启发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很有必要。我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一方面注意坚持正面引导,把身边的共产主义因素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我校有一位老教师因腰椎間盘凸出做了手术,医生让他休息两个月,而他只休息了两周就到校坚持给学生上课,时常一堂课下来大汗淋漓,并有几次差点晕倒在讲台上,师生深受感动。学校抓住这一典型事例大张旗鼓地宣传,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起了奋发向上的风帆。另一方面,学校经常邀请司法部门的同志到校作法制报告,运用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这样,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辨别,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
4.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搞好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在集体,由于有正确的集体舆论,个人和集体的相互关系,以及通过共同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最容易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等共产主义品质,最容易克服个人主义、小集团等旧思想、旧习惯。又由于学生是有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的,他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集体教育又必须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集体教育个别学生,又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既照顾共性又注意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学校在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注意做好系列教育工作,即七年级学生入校后的思想教育;八年级防止分化的思想教育;九年级毕业班的人生观、思想前途教育。通过三个阶段的系列化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级;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使他们勇敢地肩负起历史的重担,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贡献青春。
总之,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何能更好地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还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