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坚实 墨韵精华

来源 :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u00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影依稀梦里寻
  
  一场春雨唤醒了对荷的记忆。
  清明过后,午后一杯清茶,让我遐想她曾经的娇态:翠绿玉柱,中通外直,亭亭玉立,不枝不蔓,清波翠盖,绿伞遮阳,红粉上妆,如痴如醉。在一望无际的荷花池,滴水荷叶,四处洒落;花出淤泥,品高不染。
  荷花,盛开暑夏之际,展放烈炎之中,迎骄阳无惧,顶烈日不损,她自立自强,不随波逐流,她孤芳自赏,引文人骚客风情无限。
  荷不羡慕身外物,即使露珠,落在她的身上,哪怕再晶莹再可爱,她都会轻轻抖动,将它回归自然,自己依然自在、快乐、逍遥。
  然而,当我寻觅那一枝红花,却发现风动荷动之间,蹲立的不是凌波仙子,而是一只娇人可爱的鸟儿。它使我想起李清照的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鸟儿或许“误人藕花深处”,但我真心希冀,它是心向往之,为荷而往,为荷而憩,“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怡然自得,省却红尘喧嚣瓜葛。 一花一世界。荷,其实是一个世界,是一种人生。当下,这个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时常在梦里寻寻觅觅。
  一鸟一世界。鸟,是这个世界的精灵,是现实。它来去自由,无拘无束。或为荷叶来,或为荷花来;将荷花的世界,或作永久之地,或作人生驿站。鸟也有它的人生。
  不知哪家邻家的鸟儿啼叫了两声,清脆,醒神,把我唤回明媚阳光之下。
  画画人想着自己的心境,想着观画人的感受,方能构筑心灵的彩虹之桥。《宣和画谱》说,画家要赋予花鸟画伦理道德观念,“有以兴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登临览物之有得也”。这也是陈佩秋先生作品的高妙之处,让观者见荷不见花,有鸟思芙蓉。
  
  万木霜天别样红
  
  曾有翠绿、雪白,如今红色如火。
  春暖花开时节,漫山遍野,绿叶葱茏,它和它的同类并无差别,用绿色显示春的气息,用绿色营造勃勃生机。
  人夏,枝头缀满白色小花,常让人擦肩相过,视而不见。
  然而,当你远离它虬曲古朴的躯干,猛回头,远远望去,如云覆盖,又似盛夏枝头喜迎飘雪,那幕风景如此地静逸,让你萌生出许多感动。此时,折身返回,细察那细嫩的白花,竟会发现,它是那么的精致典雅,花簇团团相围,不耀眼,去华丽,在姹紫嫣红的季节,我行我素,有些格格不入。但它确实很美,是一种洁白无暇的淡雅之美,是一种与世无争的清高之美。
  它在孕育,让下一个季节更加灿烂,让它的生命结出累累果实。
  秋冬时分,生命成熟,也开始凋零。但它显示的是另一番风景。整棵树,缀满了火红的硕果,远看就像点燃万木霜天别样红的火把,鲜艳夺目。
  它给人红火的冲击,让自身的价值显示出与众不同。在金黄的晚秋,平添一把燃烧的烈火;它经冬不衰,即使松柏岁寒,也不凋谢,给枯白的冬季留下盎然生机,让冬的世界看到生命的希望。它与白茫茫原野雪景相映成趣,为这世界定格一道靓丽的风景画卷。
  它就是“火棘”,一种蔷薇灌木,人们又叫它“火把果”。红红的硕果,像火把一样在人们心中燃烧,燃烧着希望,燃烧着丰收的喜悦。
  陈佩秋先生的花鸟画中,时常会看见这种红红的、茂盛的红果果。而枝头鸟儿身临春华秋实后的富足,是依恋不舍,还是飞过这一丛丛无忧的境地?还是到外面看看精彩的世界?
  视线收离画面,猛然间发现右下落款,竟然写在五华山南麓。五华山,何方胜地?是画家长于斯,留恋于斯的地方。它位于云南,是昆明城区的制高点。早年,这里一片青林垂影,亭台掩映。在这山上山下,有画家童年的梦想,少年的记忆。或许,曾经在跟随母亲上山进香时,见过丛丛火棘树上停留过可人的小鸟,或许童年与小伙伴嬉戏间,听过火棘树上小鸟的鸣唱,也或许哪年盛夏回乡避暑,在寻山漫步之时见过此景,于是生发出幽幽之情,继而才有这一页风景。
  当代画坛,陈佩秋先生的花鸟画,以独树一帜的风格享誉画界。她取法两宋,重彩工笔和泼墨写意都别具风韵。在她的笔下,无论休憩枝干的林中鸟,还是一花一叶的大千世界,都流露出画家沉静恬淡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又以强烈的绘画个性,使中国画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有机地融合一起,给中国画赋予了新的生命。
  不在春夏争艳,但在秋冬红火。这或许是陈佩秋先生艺术的真实写照。
  
  空山鸟鸣林幽幽
  
  秋风起,树叶动,山寂寂,百鸟鸣。
  此时,空山不见山,树木不成林。鸟儿鸣唱,少了春之声的欢快,少了夏之歌的流畅,多了丝丝忧悯。叶儿黄,树儿枯,秋风秋雨愁煞人。
  大自然的造化,让生活在四季分明的人们心随物移,感受不同季节,体验不同心情。于是,花鸟就成了人们比兴于喜怒哀乐,移之于精神遐想的理想精灵。
  将自然之物移于丹青,中国人远早于西人。古人善于借花草鸟兽之名,抒画者内心独白,更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诗,和赵佶《芙蓉锦鸡图》李迪《雪树寒禽图》花鸟画,让后人爱不释手,如痴如醉。古人曰:“诗空山鸟鸣林幽幽言志”,“画者,从于心者也。”
  《诗经》中被描写过的鸟类不下百余。西汉始,至南北朝,文人骚客以鸟为题,词赋相咏,留下几多名篇。前有贾谊《鹏鸟赋》汉昭帝《黄鹤歌》,后随曹丕《燕歌行》司马相如《凤求凰》,曲曲劲歌撼古今。唐末后,文人钟情花鸟,有过之而无不及,长歌短吟,诗文竞美;宫廷御用画家,民间布衣文人,诗歌之余,寄情翰墨,中国花鸟画空前繁荣,花鸟诗、百鸟图竞相争美。“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一时妇孺传唱。
  花鸟成丁我们生活的寄托,自然界因此多了许多美丽,人们从此增添许多感受,情趣寄于山水,心情依赖山之精灵——花鸟。有人云:天空有鸟,变得广袤高远、神奇莫测;大海有鸟,变得博大壮阔、无限深奥;花丛有鸟,变得精彩热烈、明丽多姿;森林有鸟,变得静谧空灵;城市有鸟,多一道风情,一份靓丽,一派生机,一种乐达。这世界有花,才可以让我们丰富多彩。
  陈佩秋先生的花鸟作品,表现出画家深深依托于精神乐园的创作激情。她的花鸟画,高扬一种精神,明丽豁达,无畏无惧;花鸟技法,从传统中透出创新。她的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之美,更重要的是把花鸟作为抒发和表现个人意念、情怀的重要媒介,通过笔底生灵,酣畅淋漓地表露对自然的体验认知,抒发内心感受,或迎风斗雪,或世外逍遥,使欣赏者“迁想妙得”“缘物寄情”,各得其所,心旷神怡。
  已不记得,是江南的哪个小镇,曾经也是这样的翠色满目,也是这样的烟雨濛濛;
  已不记得,是哪片乡间的竹林,曾经也是这样的随风摇曳,也是这样的唰 唰出声。
  竹楼上,凭窗而坐,凝神窗外如丝的细雨,薄纱般的烟雾,深吸一口湿漉漉的空气,顿感沁人心脾,心情豁然开朗。突然,一只小鸟从屋檐上一头栽下,又迅疾跃起,窜入不远处的竹林,停留在挂满雨水的竹间,反复低咛。竹林将鸟儿的细浯传遍每张竹叶,顺着嫩绿的叶画,和着透明的雨水,滑淌到泥土里,又伴随—路的清泉,绕着竹楼徘徊流转。
  鸟儿的白在,不在于会不顾那正在下着的小雨,不在于有一个人类的冷眼旁观,而是任由自己的心境,放飞自己的心情,能够躲进竹林成一统,管他冬竹林听雨静悠悠夏与春秋,悠游悠哉地过着自己熟悉自己喜欢不怨不悔的日子。
  回到城里,耸立的高楼,时常思念曾经有过的瞬间。每当下雨,依然会把日光投向那群楼间难得的一片竹林。风雨中,竹儿扭动身躯,竹叶开始飘洒一地,但再也没有那欢快的鸟儿折身飞进竹林。
  都市的烟雨不再潆潆,当一阵雨滴敲打玻璃的淅沥声传来,目光会从书本上移开,凝目窗外,霏霏细雨中,竟会发现黑黑的柏油路上,少女正撑着碎花小伞,独自漫步雨中,那身影是那么的无奈,是那么的无助,此时竟幻化出寂寞和迷离,就像蒙着淡淡的忧伤的烟雨……
  一边是恣意浪漫,一边是惆怅哀伤,于是,人们不断地在遥远的地方寻觅如画般的意境,企求与那雨中的精灵对话。
  看陈佩秋先生的这幅花鸟画,给人的就是这样一种超然脱俗的画境。那竹竿竹叶的晕化,那远山田野的虚化,给人的视觉感受,正是江南雨后的朦胧意境。
  画家笔下一草一木、一鸟一兽,是作者自然观和人生观的真实映照,这也是花鸟画之所以能够感动人的地方。有人说,山水画要讲究意境,人物画要强调思想,那么,陈佩秋先生的花鸟画是思想和意境的完美结合。
  从绘画艺术来讲,在美术史上,能够创造性继承前人的经验,反映画家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探索新的审美样式,将会被历史所肯定。陈佩秋先生在几十年的不懈探询中,创造出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具有现代审美特色的花鸟画艺术语言,这也是她的作品之所以感动人而被人们爱不释手的原因所在。
  
  陈佩秋简介
  
  陈佩秋,当代最杰出的中国画画家之一,1923年生,河南南阳人,青少年时期在昆明度过。自幼即显现艺术天赋。1942年高中毕业考入西南联大,虽学工科却并未放弃对绘画热爱。抗战时期的昆明,集中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在他们的影响之下,陈佩秋毅然报考了撤退至重庆的国立艺专,开始在黄君璧、潘天寿、黄宾虹、郑午昌等画家指导下学习,从此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与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谢稚柳结为伉俪,潜心书画研究。陈佩秋先生早年为了打下良好的绘画功底,曾长期进行写生创作,并将这一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即便步入晚年的今天,也依旧没有改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陈佩秋大胆变法,汲取西方绘画之长,创中国画艺术之新,在传统青绿山水的创新与发展方面,不拘泥于传统的勾皴和点染,并在敷色、光感等方面多有创造;在花鸟画方面引入青绿,面貌焕然一新。
其他文献
妻子郑洁说过,许德民不是一个善于放过自己的人,不放过自己在时间上的松懈,更重要的是,他不善于放过自己的创造力。他总在自己身上挖井,深深浅浅,坑坑洼洼,非得不时地冒出涌泉来。在探索生命的历程中,许德民总是不断地发现开掘自我、调整重塑自我,在肩负责任、人生转轨、理念生发、价值确立、艺术创造等诸方面,以一以贯之的激情与睿智、卓尔不群的才华彰显个性,为时代增辉添彩。    重聚在诗歌的旗帜下    许德民
期刊
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政协委员屠杰最近向有关方面递吏的一份《关于组建中国艺术院,设立艺术院士的建议》,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强烈关注。这个具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的提案,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经济崛起后,中国文化如何相适应这一当前亟需思考的重大命题,无疑将在中国文化艺术界产生巨大影响。  ——题记  随流(以下简称随):这几年你提出很多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有质量的,可行的提案而受到重视,今年,你又在全国率先提出“组
期刊
一、“激烈地打着回旋”    “我都六十岁啦,不会胡说八道,你放心!”  1975年春,有一天我从国务院文化组回人文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文井同志办公室汇报情况,他笑嘻嘻地说了这么句话,似乎是想多听一些“内情”,又似乎是想让我吃定心丸。  “我知道,老社长。”  我虽然称他“老社长”,但他绝不是以领导者身份同我谈话,没有丝毫的官架子。记得此前他曾和我聊起访日时,按日本的习俗,同日本朋友一起洗澡,
期刊
蚂蚁兵团的缔造者    叶蓉(以下简称叶):观众朋友,今天走进财富人生的这位嘉宾,相貌清奇,身单力薄,却有着大侠般的胸怀与气概。他合纵连横,书写了春秋,笑傲网络江湖,之所以给他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他为800多万家中小企业和上千万的普通人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富的大门,他用一个梦想,把中国的蚂蚁兵团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他,就是阿里巴巴公司的董事局主席马云。  马云(以下简称马):你好。  叶:在过去的两
期刊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的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上,中国花样滑冰队两对选手获得的银牌和铜牌闪耀着更绚烂的光彩。  2006年2月14日凌晨,都灵冬季奥运会“看着20岁的张丹摔倒、爬起、流泪、振作,看着张吴给予搭档温暖的鼓励,看着申雪与赵宏博沉着坚定的拼搏,看着庞清与佟健一丝不苟的坚持”(《人民日报》2006年2月14日),真实的中国人再次在国际体坛展现了人性的光彩和美妙。申雪/赵宏博凭借自己出色
期刊
在澳大利亚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土著人生活的历史已逾万年。可英国入库克第一次登陆的时间,距今只有233年。库克一上岸,便被那里一种从未见过的动物所吸引,他形容那是用后腿站立的兔子,跳起来却像只鹿,显然他是忽略了那条长长的尾巴。  库克指着这些动物、好奇地问土著人:“What is this?”(这是什么动物?)土著人回答:“kangaroo”(土著语:不知道)。土著人的意思显然是“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期刊
2000年4月9日,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诞生了全国首家金融行业博物馆——上海市银行博物馆:这家由中国工商银行主办的博物馆以翔实的资料,众多的银行器具、票据实物以及生动、鲜明的表现手段,再现上海百年银行沧桑,真实记录上海自开埠以来这段有着落后与屈辱、奋进与光荣的银行历史。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位于浦东大道9号,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共有藏品20000余件,展出2000余件,内容包括历史馆、钱币
期刊
“知识产权”是个法律概念。“产权”也是个法律概念,就是谁对这个东西拥有产权,意味着谁对这个东西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知识产权”,是跟脑力劳动创造的成果有关系的一种权利,还有,在长期经营当中形成的一些特殊的标志所拥有的民事权利。知识产权也是民事权利中的一种,民事权利所有的特点它都具备,但是它有自己特殊的地方。  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是脑力劳动创造的成果,是在长期经营当中形成的一些特殊的标
期刊
对于一稿两投,著名学术刊物《粉刺露与脚气灵》的执行主编孔庆西有自己的看法:中国读者多,刊物杂;稿酬低,记性差 这和辜鸿名老先生的茶壶茶杯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能收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之效。各位,这就叫中国特色;我很同意他的观点,跺双脚赞成,之所以跺双脚,是因为举双手的样子看上去太像缴械投降。我继承并发展了他的观点,一稿岂止两投,要努力做到多投:每篇《俗语歪考》,就像练习投标枪那样,我至少要二十投呢!
期刊
没有一本书不是一个作者的灵魂。  他创作了数以百首声乐以及大量的器乐、合唱、舞剧等音乐作品,但他仅仅只出版了一本《飞天——徐景新艺术歌曲选》,况且还“诞生”得很艰难。在众多的作品中,他最倾心于其中12首艺术歌曲,因为,那里有他灵魂深处的东西……  ——题记  当翻开刚刚出版的《飞天——徐景新艺术歌曲选》一书时,我仿佛看见了采风途中常常陷于沉思的中国电影音乐作曲大家徐景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