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2020年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规划时间, 2020年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完成的计划完成时间,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克难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是覆盖全方位全区域和全人口,宁夏作为西北地区欠发达省,贫困地区超过宁夏全区面积的一半,高达56%,贫困人口占比34%,全区十一个县,八个是贫困县。解决宁夏地区的脱贫迫在眉睫,十三五期间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时机,需要把握住难得机会,抓住机遇搭上发展的快车,依靠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早日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一、宁夏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扶贫工作现状
1.宁夏地区特色产业。 宁夏地处西北地区,坐落于黄河上游部分,与陕西、内蒙古和甘肃省相连,南北长度约456公里,东西距离250公里,首府为银川。宁夏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冬天长夏天短,降水集中在夏秋,气候干燥。气候特征为气温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八个贫困县主要集中在南部。 独特的气候特征、地理區位和资源优势使农业和能源产业成为宁夏的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形成了具备一定成熟作业的产业链和生产模式,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宁夏特色农业产业主要有清真牛羊肉产业、奶产业、葡萄产业、枸杞、马铃薯。
1.1清真牛羊肉产业。 独特的人口结构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地理优势使宁夏的牛羊肉无论是在品牌,品种还是市场和价格质量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在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单上宁夏盐池滩羊肉以第898名的品牌强度和67.28亿元品牌价值荣誉登榜,在地理标志畜禽水产类榜单位列第五名。
1.2乳制品产业。 宁夏乳制品产业在资源和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比较明显优势,靠近黄河中上游,灌溉自然条件优渥,劳动里丰富,奶农养奶牛经验丰富。本土品牌“夏进”和“北塔”在全国的市场上都有客观的市场份额。
1.3葡萄产业、枸杞和马铃薯淀粉加工产业。在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和冲积平原是世界葡萄种植公认的“黄金地带”,也是西北地区新开发的最大的酿葡萄酒基地,在那里种植的葡萄树由于独特的气候、地形、土壤和灌溉条件使所生产酿造的酒葡萄具备了天然的优势,葡萄树病害少,空气质量较好,葡萄的成熟率高。宁夏与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签署合作。2013年宁夏地区已有超过60家酒庄,到2016年年底已发展到超过100多家。枸杞在宁夏特产里被誉为红宝,是宁夏享誉中外的特产之一,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都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中宁、银川、惠农、固原等地已经形成了4个规模生产基地。全区有七个枸杞研究所。宁夏是国内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随着加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马铃薯淀粉加工产业已经成为宁夏当地重要的致富产业。现在马铃薯产业不再是简单的原材料生产,而是在原产品上增加附加价值,加工规模逐年增大,生产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1.4旅游产业。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同样造就了宁夏独特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兼具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六大旅游区,沙湖旅游区、西夏陵旅游区、金水旅游区、青铜峡旅游区、沙坡头旅游区和六盘山旅游区。其中沙坡头、沙湖、水洞沟、镇北堡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每个景区游客量超过百万。
2.宁夏地区扶贫工作进展现状。自2014年来精准扶贫为宁夏地区带来显著的时候,通过精准扶贫识别贫困人口并对口实施扶贫政策,使全宁夏贫困人口在2014年减少了10万人。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人口80万人,其中重点贫困人口51万人。截至2015年底,全区200个脱贫销号村完成投资25.15亿元,支持7.5万户30万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同时,宁夏开展“雨露计划”,补贴中高职贫困学生1.3万人,安排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5000人。2016年,宁夏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已减至58.1万人,其中27万集中在固原。2017年的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时期,固原将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方面,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里宁夏继续实施教育投资改善项目,投入13.5亿用来改善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基本教学条件。13.5亿资金用来新建、改扩见学校宿舍37.4万平方米,配备教学设施160万台,购买图书99万册。“全面薄改”自2014年正式启动至今,总共投入29.6亿元,取得阶段性成果,校舍建设竣工率和设备采购率分别完成总规划任务的17.42%和33.21%。改善了200个农村教学点的办学条件,今年也已对剩余的63个教学点全部进行了改造,学校这个最基层最重要的教学单位面貌最先得到全部改善。
二、宁夏特色产业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贫困人口基数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大。截至2016年底还有800个贫困村尚未脱贫,精准扶贫任务艰巨。
2.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力偏弱,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特色产业转化率低,产业链条短,本土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品牌少。以葡萄种植产业为例,受冻害和土地政策影响,使葡萄产业难以长久稳定的持续发展,导致宁夏鲜有知名葡萄酒品牌,打造一个葡萄酒企业,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沉淀品牌文化。
3.产业扶贫投入不足,支撑保障能力薄弱。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复苏缓慢,宁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缺少大项目,大企业带动。资金的后续支持难以迅速就位,产品种类不够丰富,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
4.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贫困村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劳动力供给匮乏,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空心化”严重。
三、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规划与措施
1.将特色产业努力培育成主导产业,凸显地方特色,根据各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贫困居民的个人意愿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形成多维发展,各具特色的的发展格局。
1.1畜牧产业。加快牛羊品种优选优育,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促进养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向可持续发展和可循环利用发展方向努力。学习和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特殊情况的养殖路径和方法,在全区做推广。做出地域特色知名的品牌。建立牛羊养殖专业村,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的养殖人才和技术,帮助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自我繁育相结合。引进和培育深加工企业,带领当地贫困居民共同富裕。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不住和奖励政策,建设人工草场,增加生牧草种植面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强农户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 1.2枸杞产业。提升宁夏枸杞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努力做好枸杞品牌文化输出工作,向亚洲甚至全球打响宁夏枸杞品牌声誉。促使枸杞产业生产种植环保绿色化、基地建设标准化、链条拓展生态化、加工转化精细化发展。探索枸杞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增加枸杞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技术,提高产量。可以实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增加贫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争取在2020年之前,贫困县的枸杞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
1.3葡萄产业。根据地域气候特征,引进优良葡萄品种,增加种植品种多样化、存活量增加。凭借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建立以红寺堡、永宁闽宁镇、青铜峡甘城子为片区的葡萄产业精准扶贫带,支持和鼓励贫困户参以入股、租凭、流转、托管方式与企业合作。引入知名葡萄酒企业驻入,指导当地农户葡萄树种植,教授葡萄树种植技术。与当地政府合作,联手改善和帮助贫困居民,带动贫困村脱贫发展葡萄产业。
1.4马铃薯产业。对马铃薯种植散户进行整合安排,对处在马铃薯种植优势地区的贫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并为贫困户免费发放马铃薯种,帮助他们形成体系种植规模。升级改善马铃薯深加工技术,减少废水排污,做好环保工作。稳定土地政策和种植种类品种决策,保护市场的稳定,避免马铃薯价格过山车,营造长期稳定的种植环境,让农户敢于种种的安心,企业乐于帮帮的无后虑。并由马铃薯种植逐渐扩向小麦玉米等其他粮食产业。
1.5旅游产业。做好旅游文化对外宣传工作,增加客流量,对景区周边贫困村的劳动力进行工作安排帮助,积极吸纳周边贫困居民劳动力,进行岗前培训,让每个人有活干,有收入。增加景区文化内涵并做好二期三期甚至四期工程,增加游客的二次观光,对旅游景点及周边村落做好配套旅游设施和服务,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比如住宿,餐饮,交通等工作。这样也会产生大量的劳动力需求,解决贫困村的劳动力收入问题。
2.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共同带动经济发展。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延长加深产业链,促进特色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扩展贫困户的收入来源,增加收入渠道,打造三大产业合理布局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健全和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特色产业的转换率。牛羊肉可以向冷鲜肉、熟肉、休闲食品等方向精深加工;马铃薯深加工为淀粉、主食等;枸杞加工发展为枸杞酒、八宝茶、保健品等。葡萄产业深加工为饮料、葡萄酒、葡萄干等销往全国;牧草可以重点发展中药材、保健品等。促进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吸引城市游客在周末节假日及黄金周等休息游玩感受农家乐,体验趣味别样生活。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服务体系,向生态的可持续的有趣的农家乐发展。使贫困村和特色产业相结合,发展一批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打造不同风格的乡村旅游,例如回乡风情,沙漠草原特色风情,枸杞园特色风情。推动旅游业、农业、贫困村共同发展。
3.加大农业科技支持。组织贫困户对基本农林和培养技术的学习和培训,组织农业专家深入贫困村进行技术实战指导,在贫困县推广标准化生产,农林气候灾害防范和病虫灾害知识和技术,争取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当李村民人才。争取让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家庭成员掌握一门谋财生存技术,拥有自身脱贫致富能力。加快推进贫困村县的信息化进程,共享农业部门信息资源,对贫困县提供政策、科技、价格、人才、保险、气象等信息服务支持。
4.推进生态绿化建设。要重绿色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发展落实高效节水和旱作节水农业,推广节水品种种植,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较少化肥农药使用,保证农地环境优良,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加强枸杞园、葡萄园的防护林建设,注重美化与防护效果。
四、建议
1.做好政策的保障与支持。特色产业的精准扶贫不仅需要财政政策同样需要金融支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配套实施,形成多角度全面的政策保障与支持。不仅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更需要切实落实到实处,使贫困居民切身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注与重视,也能真正实现制定的百年目標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2.健全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建立动态检测管理机制,加强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成立专门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多单位组织配合协调工作。任命主要负责人,分清主次责任,以及工作任务。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分解、工作落实。完善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做到精准扶贫,建立健全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对各个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实施情况做综合全面考评。成立专门的督察小组,促使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罗强强.宁夏移民扶贫开发的经验和效果[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5):576-577.
[2]宋乃平.试论宁夏扶贫移民的发展方略[J].人文地理,2000,15(10):49-50.
[3]潘劲.西北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市政研究—以宁夏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6(3):46-52.
[4]王亮.宁夏立下军令状:2018年,5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Z].中央财经频道,2016-12-17.
[5]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 宁夏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Z].2016-10-19.
[6]王鹏飞.宁夏今年投入13.5亿元改善贫困地区薄弱中小学办学条件[Z].固原日报,2016-02-28.
[7]艾福梅. 宁夏投13.5亿改善贫困地区薄弱中小学办学条件[N].新华社,2016-02-28.
一、宁夏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扶贫工作现状
1.宁夏地区特色产业。 宁夏地处西北地区,坐落于黄河上游部分,与陕西、内蒙古和甘肃省相连,南北长度约456公里,东西距离250公里,首府为银川。宁夏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冬天长夏天短,降水集中在夏秋,气候干燥。气候特征为气温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八个贫困县主要集中在南部。 独特的气候特征、地理區位和资源优势使农业和能源产业成为宁夏的特色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形成了具备一定成熟作业的产业链和生产模式,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宁夏特色农业产业主要有清真牛羊肉产业、奶产业、葡萄产业、枸杞、马铃薯。
1.1清真牛羊肉产业。 独特的人口结构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地理优势使宁夏的牛羊肉无论是在品牌,品种还是市场和价格质量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在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榜单上宁夏盐池滩羊肉以第898名的品牌强度和67.28亿元品牌价值荣誉登榜,在地理标志畜禽水产类榜单位列第五名。
1.2乳制品产业。 宁夏乳制品产业在资源和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比较明显优势,靠近黄河中上游,灌溉自然条件优渥,劳动里丰富,奶农养奶牛经验丰富。本土品牌“夏进”和“北塔”在全国的市场上都有客观的市场份额。
1.3葡萄产业、枸杞和马铃薯淀粉加工产业。在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和冲积平原是世界葡萄种植公认的“黄金地带”,也是西北地区新开发的最大的酿葡萄酒基地,在那里种植的葡萄树由于独特的气候、地形、土壤和灌溉条件使所生产酿造的酒葡萄具备了天然的优势,葡萄树病害少,空气质量较好,葡萄的成熟率高。宁夏与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签署合作。2013年宁夏地区已有超过60家酒庄,到2016年年底已发展到超过100多家。枸杞在宁夏特产里被誉为红宝,是宁夏享誉中外的特产之一,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都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中宁、银川、惠农、固原等地已经形成了4个规模生产基地。全区有七个枸杞研究所。宁夏是国内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随着加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马铃薯淀粉加工产业已经成为宁夏当地重要的致富产业。现在马铃薯产业不再是简单的原材料生产,而是在原产品上增加附加价值,加工规模逐年增大,生产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
1.4旅游产业。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同样造就了宁夏独特的旅游资源,形成了兼具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六大旅游区,沙湖旅游区、西夏陵旅游区、金水旅游区、青铜峡旅游区、沙坡头旅游区和六盘山旅游区。其中沙坡头、沙湖、水洞沟、镇北堡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每个景区游客量超过百万。
2.宁夏地区扶贫工作进展现状。自2014年来精准扶贫为宁夏地区带来显著的时候,通过精准扶贫识别贫困人口并对口实施扶贫政策,使全宁夏贫困人口在2014年减少了10万人。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人口80万人,其中重点贫困人口51万人。截至2015年底,全区200个脱贫销号村完成投资25.15亿元,支持7.5万户30万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同时,宁夏开展“雨露计划”,补贴中高职贫困学生1.3万人,安排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5000人。2016年,宁夏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已减至58.1万人,其中27万集中在固原。2017年的扶贫工作进入攻坚克难时期,固原将是自治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方面,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里宁夏继续实施教育投资改善项目,投入13.5亿用来改善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基本教学条件。13.5亿资金用来新建、改扩见学校宿舍37.4万平方米,配备教学设施160万台,购买图书99万册。“全面薄改”自2014年正式启动至今,总共投入29.6亿元,取得阶段性成果,校舍建设竣工率和设备采购率分别完成总规划任务的17.42%和33.21%。改善了200个农村教学点的办学条件,今年也已对剩余的63个教学点全部进行了改造,学校这个最基层最重要的教学单位面貌最先得到全部改善。
二、宁夏特色产业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贫困人口基数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大。截至2016年底还有800个贫困村尚未脱贫,精准扶贫任务艰巨。
2.特色产业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力偏弱,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特色产业转化率低,产业链条短,本土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品牌少。以葡萄种植产业为例,受冻害和土地政策影响,使葡萄产业难以长久稳定的持续发展,导致宁夏鲜有知名葡萄酒品牌,打造一个葡萄酒企业,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沉淀品牌文化。
3.产业扶贫投入不足,支撑保障能力薄弱。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复苏缓慢,宁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缺少大项目,大企业带动。资金的后续支持难以迅速就位,产品种类不够丰富,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
4.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贫困村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劳动力供给匮乏,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空心化”严重。
三、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规划与措施
1.将特色产业努力培育成主导产业,凸显地方特色,根据各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贫困居民的个人意愿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形成多维发展,各具特色的的发展格局。
1.1畜牧产业。加快牛羊品种优选优育,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促进养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向可持续发展和可循环利用发展方向努力。学习和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特殊情况的养殖路径和方法,在全区做推广。做出地域特色知名的品牌。建立牛羊养殖专业村,引进和培养一批专业的养殖人才和技术,帮助养殖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自我繁育相结合。引进和培育深加工企业,带领当地贫困居民共同富裕。实施草原生态保护不住和奖励政策,建设人工草场,增加生牧草种植面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强农户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 1.2枸杞产业。提升宁夏枸杞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努力做好枸杞品牌文化输出工作,向亚洲甚至全球打响宁夏枸杞品牌声誉。促使枸杞产业生产种植环保绿色化、基地建设标准化、链条拓展生态化、加工转化精细化发展。探索枸杞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增加枸杞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技术,提高产量。可以实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增加贫困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争取在2020年之前,贫困县的枸杞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
1.3葡萄产业。根据地域气候特征,引进优良葡萄品种,增加种植品种多样化、存活量增加。凭借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建立以红寺堡、永宁闽宁镇、青铜峡甘城子为片区的葡萄产业精准扶贫带,支持和鼓励贫困户参以入股、租凭、流转、托管方式与企业合作。引入知名葡萄酒企业驻入,指导当地农户葡萄树种植,教授葡萄树种植技术。与当地政府合作,联手改善和帮助贫困居民,带动贫困村脱贫发展葡萄产业。
1.4马铃薯产业。对马铃薯种植散户进行整合安排,对处在马铃薯种植优势地区的贫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并为贫困户免费发放马铃薯种,帮助他们形成体系种植规模。升级改善马铃薯深加工技术,减少废水排污,做好环保工作。稳定土地政策和种植种类品种决策,保护市场的稳定,避免马铃薯价格过山车,营造长期稳定的种植环境,让农户敢于种种的安心,企业乐于帮帮的无后虑。并由马铃薯种植逐渐扩向小麦玉米等其他粮食产业。
1.5旅游产业。做好旅游文化对外宣传工作,增加客流量,对景区周边贫困村的劳动力进行工作安排帮助,积极吸纳周边贫困居民劳动力,进行岗前培训,让每个人有活干,有收入。增加景区文化内涵并做好二期三期甚至四期工程,增加游客的二次观光,对旅游景点及周边村落做好配套旅游设施和服务,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比如住宿,餐饮,交通等工作。这样也会产生大量的劳动力需求,解决贫困村的劳动力收入问题。
2.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共同带动经济发展。培育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延长加深产业链,促进特色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扩展贫困户的收入来源,增加收入渠道,打造三大产业合理布局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健全和延长产业链条。增加特色产业的转换率。牛羊肉可以向冷鲜肉、熟肉、休闲食品等方向精深加工;马铃薯深加工为淀粉、主食等;枸杞加工发展为枸杞酒、八宝茶、保健品等。葡萄产业深加工为饮料、葡萄酒、葡萄干等销往全国;牧草可以重点发展中药材、保健品等。促进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吸引城市游客在周末节假日及黄金周等休息游玩感受农家乐,体验趣味别样生活。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完善乡村服务体系,向生态的可持续的有趣的农家乐发展。使贫困村和特色产业相结合,发展一批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打造不同风格的乡村旅游,例如回乡风情,沙漠草原特色风情,枸杞园特色风情。推动旅游业、农业、贫困村共同发展。
3.加大农业科技支持。组织贫困户对基本农林和培养技术的学习和培训,组织农业专家深入贫困村进行技术实战指导,在贫困县推广标准化生产,农林气候灾害防范和病虫灾害知识和技术,争取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当李村民人才。争取让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家庭成员掌握一门谋财生存技术,拥有自身脱贫致富能力。加快推进贫困村县的信息化进程,共享农业部门信息资源,对贫困县提供政策、科技、价格、人才、保险、气象等信息服务支持。
4.推进生态绿化建设。要重绿色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发展落实高效节水和旱作节水农业,推广节水品种种植,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较少化肥农药使用,保证农地环境优良,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加强枸杞园、葡萄园的防护林建设,注重美化与防护效果。
四、建议
1.做好政策的保障与支持。特色产业的精准扶贫不仅需要财政政策同样需要金融支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配套实施,形成多角度全面的政策保障与支持。不仅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更需要切实落实到实处,使贫困居民切身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注与重视,也能真正实现制定的百年目標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2.健全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建立动态检测管理机制,加强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成立专门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多单位组织配合协调工作。任命主要负责人,分清主次责任,以及工作任务。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分解、工作落实。完善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做到精准扶贫,建立健全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考核评价体系,对各个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实施情况做综合全面考评。成立专门的督察小组,促使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罗强强.宁夏移民扶贫开发的经验和效果[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5):576-577.
[2]宋乃平.试论宁夏扶贫移民的发展方略[J].人文地理,2000,15(10):49-50.
[3]潘劲.西北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集群与经济发展的市政研究—以宁夏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6(3):46-52.
[4]王亮.宁夏立下军令状:2018年,5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Z].中央财经频道,2016-12-17.
[5]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 宁夏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Z].2016-10-19.
[6]王鹏飞.宁夏今年投入13.5亿元改善贫困地区薄弱中小学办学条件[Z].固原日报,2016-02-28.
[7]艾福梅. 宁夏投13.5亿改善贫困地区薄弱中小学办学条件[N].新华社,201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