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频道”, 你与父母或许 才能共振

来源 :中学生博览·甜橙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we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石依婧,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心理老师
  “老师,我有自己的梦想,想成为一个歌手。但我觉得我实现梦想最大的阻碍就是我的爸爸妈妈。韩国的练习生,都是从十几岁就开始为自己的演艺生涯作准备,而我如果就这样一路读下去,就很可能错过最好的时机,再也无法实现。每次跟他们提起我不想读书了,想去奋斗一下,做自己真正擅长又喜欢的事,都会被他们训斥。我真的很苦恼。”
  其实,我也不喜欢爸爸妈妈们武断又无趣地对你们的梦想进行打压,所以我打算客观公平地听听你们的梦想和关于梦想的计划。可我听到的却是这样的:“我想退学,然后去做生意,想当企业家。”“我想退学,然后去当艺人。”
  但你知道退学和当企业家、当艺人之间差了什么吗?差了大概几十万的无业游民和上百万的入不敷出的底层工作者。你们听了太多所谓励志的鸡汤了:李嘉诚退学,成为亚洲首富;比尔·盖茨退学,成为世界首富;水木年华退学,成为红极一时的明星……
  我也认识一些退学的人,和你听说的完全不同:当我们在各地上大学、闯世界的时候,他们在老家打着零工或做啃老族。并不是说生活和职业有贵贱之分,但是他们现在过的,肯定远远不是当初的他们想要的生活。这是我所见所闻,大多数退学的人的人生。
  所以说,“我要退学去实现梦想”,是不现实,也是不负责任的。父母不同意你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父母不问青红皂白地打压孩子的梦想也是不可取的。
  在现实社会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因为理想问题发生矛盾的不在少数。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首先,传统的父权制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中的父母,他們代替孩子决定;其次,现在年轻人独立性强,谁都想要规划自己的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
  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很多时候是不同频的。
  怎么化解冲突和矛盾呢?
  一方面,家长应帮助子女作选择,而不是取代他们作出选择。另一方面,孩子应该学会尊重父母的意见,因为家长往往有更多的生活体验。
  如果你和父母能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这样就会形成共振。
  回到你的问题上来。要让爸爸妈妈看得起你的梦想,你的正确做法是:告诉他们你打算做什么,你已经有了什么样的潜能和资质,你需要再参加哪些培训,对于这些培训你的决心和计划是怎样的,有哪些先例来说明你的计划是可行的,如果你全力以赴的话,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需要爸爸妈妈提供多少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支持,以及万一你没有成功的话,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代价和补救计划有哪些。这才叫作“我要跟你们谈谈我的梦想”,而不仅仅是小孩子的异想天开。然后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方面考虑不周。
  这样,你和你的梦想才会越来越近。
其他文献
[1]  乐悠悠满腹心事地依靠在楼下的路灯上,一手插在卫衣口袋,一手提着塑料袋,右脚不停地踢踏路边的石子。夜风渐凉,昏黄的灯光下,16岁的乐悠悠仿佛一个惆怅的小老太太,止不住地叹气。  不过是放学后,因为先写作业还是先练钢琴的事情和妈妈有了矛盾。原本不过是一件小事,只因她一向很反感妈妈的强势,于是,便争吵起来。乐悠悠气不过,在妈妈喊她买酱油的时候便怒气冲冲地跑了出来。现在酱油倒是买好了,但回家面对
期刊
学习的日常:  放好作业本,突然想起没喝水,冲杯咖啡尝一尝,哦,得先烧一壶水……  啊!今天是个明媚的星期天,阳光真好!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咯,听着听着忽然想起来爱豆今天生日啊,去打个赏……  活动、作业好多啊,从哪儿入手才好呢?对!先写个手账、做个计划表吧!  有时候,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觉?总是觉得,“正事儿”太困难了,所以就像画太极一样,先做了无数周边的事情之后,再去面对那个不得不面对的困难。
期刊
表白这个事儿,看运气看运气!哈哈哈,你细品!  母胎单身了18年的小鹿也好想有甜甜的恋爱呀,我也好想被喜欢的人追啊!不过想想我的颜值,我觉得如果想体验一把被喜欢的人追的感觉,还不如上去踹他一脚,这样估计他就直接过来追我了。  下面就跟你们讲一件我悲催的表白故事吧!  在一个我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很合适的晚上,万事俱备,只差小哥哥了。于是我以一种端庄的姿势(其实并没有人在看我……)坐在书桌前,打开
期刊
叶和,浙江省乐清市白象中学高二女生,心理社社长,喜欢文学创作和英语配音。  【故事梗概】小心进入高中后,成绩渐渐不如以往,内心逐渐感到迷茫和无助。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小心跟同学之间的相处出现了问题,同时也遭遇了同学们的语言暴力。  第 一 幕  地点:教室  时间:期中考试后的早自习  小心(愁眉苦脸地盯着自己的成绩单):唉,怎么又是这点儿分数!我这么努力了,为什么成绩还是上不去。我都已经每天五点
期刊
邴格格,一个爱学爱玩儿尤其爱写文的资深小博粉,凭借不断打怪升级摸索出一条学习之路,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这里跟你分享我的学习进化史,我们一起开挂式成长吧!  不知道各位学习时有没有这种经历:每学五分钟休息半小时,刷刷动态看看微博,没有电子设备就转转笔扎扎头发,甚至一到学习的时候连小学做过的事情都能回忆起来,反正只要一开始学习,学习之外的一切就都充满了乐趣。  如果有的话很遗憾,你和我一样陷
期刊
假期,我和朋友一起逛街。  “哇,那个好可爱,我好喜欢啊!”朋友清指着橱窗里摆放的精致的玩偶激动不已,拉着我就冲进了店门。  清少女心大起,挨个儿地玩赏着那些娃娃和玩偶,还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姨母笑,嘴里不停地赞叹:“这个我也想买,这个也好看。鸾,你快看!”  我简直觉得她是8岁小孩儿,而不是18岁少女。而且我想清恐怕忘记了她刚刚还在向我抱怨她这个月的生活费不够花。  而我看到这些玩偶,内心毫无波动,
期刊
我的记忆力总是在细枝末节的事上出奇地好。  譬如,我甚至记得两岁左右发生的事。好多幼年的琐事,我一说,我爸妈才能想起来。但是他们也困惑,对两岁时家里养的奶牛、大母猪都记忆深刻的娃,为什么上起学来却记忆力不行。  我打小起就土土的,脸色青黄,穿堂姐剩下的衣服,留我妈亲手剪的狗啃式头发,没有漂亮的粉色头花,没有蓬蓬的公主裙,没有画着米老鼠唐老鸭的卡通铅笔盒,最想要的手摇削笔器到今天也没有拥有过,也没有
期刊
通常情况下,若非必要,我极少会告诉别人,我学心理学,涉及心理咨询。  因为大部分人听说后的反应,是这样的:哇哦,好厉害呀,那你能不能帮我分析分析,我……(此处省略长篇陈述)是什么情况?  还有另一部分人,则是:麻鸭,好可怕,我都不敢和你讲话了,别人心里想什么你是不是一下子都能看出来?感觉你能看透一切!可怕!  我:???  大哥,我只是学一门知识,掌握一项技能而已,不要被网上和电视剧里那种神乎其神
期刊
社恐患者看过来!如何与陌生人成为朋友,建立舒适的社交圈子,机智地化解尴尬,处理亲密关系中的矛盾……?老司机在此与你分享TA的独家故事。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时刻:想要学会儿习,看会儿书,或者安安静静地追一部剧,但是要么闺蜜找自己谈心,要么朋友找自己帮忙,还有无穷无尽的社团活动和学生会任务……一不小心,就没有时间留给自己了。  这样的困境,以及常常与之并发的每隔五分钟就要看一眼微信的焦虑,在无穷
期刊
去年高考,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一下子我也跟着借光成了我们当地的名人,“学霸妈妈”成了代替我名字的另一个称呼。开始有人向我讨教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其实我并不知道该怎么提高成绩,因为我觉得女儿学习上很少让我们操心,好像我们一直没特意关注过她的学习成绩——这样讲,真怕被大家群起而攻,不过回想起来好像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强调过成绩,女儿才可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吧。我们所做的就是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