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浅谈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思维存在着一定的思维方法,主要有观察、比较、分析、分类、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类比联想、归纳猜想、数学化归纳及假设等,这些方法必须从小开始进行培养。下面,笔者就其中一些方法的培养进行浅析。
  
  一、观察法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视觉器官去认识事物的性质,状态及相互关系的活动。
  例如:学生观察教师出示的两组算式:第一组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第二组为两个积的和:
  (25+75)×4   25×4+75×4
  (0.37+0.63)×8 0.37×8+0.63×8
  (3+7)×9    3×9+7×9
  (100+125)×8  100×8+125×8
  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出左右两边算式对应结果相等,把握了“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与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再把积加起来,结果相同”的规律,即乘法分配律。
  观察是思维的出发点,观察能力对数学学习和发现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在推导公式法则的过程中提出观察任务,在口算法则中提出观察任务,在口算训练中强调观察数据的特征,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教会学生审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促进其初步观察能力的形成。
  
  二、比较法
  
  比较是用以确定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的思维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比较才能认识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
  比较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有效的方法,教师运用比较法进行数学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有两类比较:同类事物的比较、不同类事物的比较。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各种变式中同类事物的共同和本质的特点;通过不同类事物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区别不同类事物间的本质差异。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新旧知识之间密切联系。通常,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准备;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教师应通过比较,突出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概念。例如:多位数加法计算法则与两位数加法计算法则,通过比较可以找出其相同点: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不同点是:百以内两位数加法只是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而万以内的数的加法是十位、百位、千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进位。这就概括出多位数加法与两位数加法不同的一条计算法则: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不仅相互联系紧密,而且容易混淆。例如: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单位、正比例、反比例和似是而非的不成比例的量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形成明确的科学概念。
  在教学中应用比较法应抓好比较的时机,有的教师将联系紧密、对比性强的知识放在一起同时学习,如:约分和通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效果较好。但要注意,应用比较,应使学生在基本掌握概念的条件下再进行比较。另外,教师要看到,小学生喜欢比较但又不善于比较。他们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干扰。例如:学生学习整数乘法时乘得的积一般比被乘数大,而学习小数和分数乘法时,乘得的积有时又小于被乘数,这使他们迷惑不解,因为他们错误地把“积比两个因数都大”看作乘法的本质特征。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比较时要启发学生分析。例如:
  100×2=200:表示2个100,即100的2倍是多少。
  100×1=100:表示1个100,即100的1倍是多少。
  100×0.5=50:表示半个100,即100的二分之一倍是多少。
  100×1/2=50:表示半个100,即100的二分之一倍是多少。
  通过比较,使学生理解了“乘数比1小的时候,乘得的数比被乘数小”的道理,也学到了进行比较的方法。
  
  三、分类法
  
  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标准,依据事物的性质,把相同性质的事物归入同一类,不同性质的事物归入不同类事物的思维方法。
  分类是一种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逐步形成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系统化,也有利于数学的解题等。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在指导学生分类时,要注意分类的原则:(1)一次分类应按一个标准;(2)分类应是完备的,即各类的集合中元素不漏分;(3)分类应是纯粹的,即分类事物间不能重复。
  例如:三角形的分类:按角来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来分,可分为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四、分析与综合法
  
  分析就是指把反形容或思维的对象的整体分成各个部分、方面、层次和因素,并分别对它们进行研究、考察和探究。
  综合是把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合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体性的认识。
  综合与分析是对立的两个方面,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思维方法。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学生先分别认识“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等概念,这实际上是对分数概念的一种分析过程;然后把这些概念联合起来,形成分数的概念。又如:教学复合应用题,也是先分析,即把它分成若干个连续的一步应用题,然后再把这些一步应用题综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应用题的解法。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这两种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还有很多,如抽象与概括、类比联想、归纳猜想、化归、假设等,这里不作一一阐述。希望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教学中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其他文献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帮助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也是阅读写话的工具。它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在一定程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犹如“移山”一样费时费力,效果却并不明显。所以,作文教学中写作文花费时间多、写作次数少和质量不高这些问题也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是老师在训练时从文体、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字。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一篇作文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其次,由于一次作文
期刊
识字是学生提早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从而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因而,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借助形象思维,让学生在尝试中自主识字    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学生们常常能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运用讲故事、编口诀等方式识记生字。自主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如
期刊
爱因斯坦在谈到教育时曾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象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象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可见,现代语文教学必须做到以美塑美、以美育人。根据语文课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的特点,可将审美教育分为三个层次。    一、发现美    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中的
期刊
散文作为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范文,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理解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技巧之外,还可以借助各种媒体作为审美情感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感受和体验,获得审美经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和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并有益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学到对未来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的数学知识。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出数学的有价性和实用性。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期刊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汉字,培养学生喜欢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新课程标准下的低年级识字教材与传统的识字教材有所不同,其要求的识字量比较大,目的是让学生尽早地进入阅读过程。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识字量,教师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
期刊
在曾经的唯理性作文教学模式中,我们往往过分强调传授修辞逻辑、写作技法等知识,忽视培养情感、创造力、磨练意志和人格的完整塑造;过分强调作文教学课堂分析与训练,忽视文学作为承鉴和涵咏人类文化中人文精神载体的艺术性,急功近利,不关心学生身心发展、不遵循知识建构的基本规律。这样的作文教学导致学生苦不堪言,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产生焦虑、厌恶等情绪,也导致学生智力和人格的脱离与完整人格的肢解。  新课标的实施,
期刊
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需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并负有一定的责任。   
期刊
数学素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的重要载体。选择不同的学习素材或对相同素材的不同组织,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了让数学素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笔者认为,在素材选用上应把握三个“适应”。    一、适应教材    教材中的每道例题、每幅插图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选用素材时,要适应教材的编写意图,在准确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合理取舍、补充或调整,以便揭示数学的本质,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