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价值观,其中初中历史的五大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是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要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就必须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比如,研读教材、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家国情怀的融入等,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培养切入,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与相关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培养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家国情怀教育;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09-01
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培养,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有提到,要让学生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认识,以国家为认识基础,培养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对家庭的幸福感与对国家的尊崇感,提高学生对于国家兴亡的责任感。而初中历史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非常独特的良好条件,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家国情怀教育培养上要做出相应的策略与要求,结合课内外,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历史知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怀。
1.对家国情怀教育的历史课程资源上进行拓展
历史教师对于教材资源上要进行深度挖掘,为了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供丰富素材,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家国情怀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化,教师要对课程的资源上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教材的内容要做到合理的综合利用,对课内外的优质内容也要做积极的拓展工作,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C。
比如在部编版的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蒙古族的兴起于元朝的建立》一课中,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从古至今最大的板块是什么时期吗?当时我们国家有多强大呢?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做出总结,是在元朝,当时中国的国土板块多大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对于现在国家土地板块的两个,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设的帝国,在那时期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世界面前树立了我国的强大面容,由此提高学生对于国家兴盛时期的崇拜感与自豪感[2]。
2.教学活动结合课内外,增加学生的心理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初中历史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图文收集,还有历史影视观影等。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中,教师在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广州之战”、“签订南京条约”等重大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事件的影视资料进行生动的讲解,影视资料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国家衰落的心理感悟程度也随之高涨,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馆陈列,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国家的爱国之情与复国之情。在此期间教师对于参观与影视播放等方面的时间、地点安排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3]。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还需要教师对教学观念进行合理的改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在初中部编版的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戊戌变法》与《抗击八国联军》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对学生提问,如果你知晓了《马关条约》的签订,你作为当时一名进京参加科举的人员,你会有何感受和做法,同时播放相关视频,比如“公车上书”,然后引导学生对梁启超等文学爱国者的事迹进行了解,然后询问学生是否会在“万言书”上签字,并说出相应的理由。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于历史事迹的了解程度越来越深,并且能带领学生身临其境般的再现当时的时代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对于国家兴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4-5]。
4.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但是对于学的家国情怀培养却有所忽视,所以说,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结合课外活动对学生增加对历史事件的感情体验,利用历史人物的事件体现家国情怀,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爱国之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蔡冬梅.在初中歷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8(04).
[2]张玫.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爱国情感[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4).
[3]张自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6(10).
[4]朱亚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8).
[5]谢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13).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家国情怀教育;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09-01
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培养,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有提到,要让学生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认识,以国家为认识基础,培养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对家庭的幸福感与对国家的尊崇感,提高学生对于国家兴亡的责任感。而初中历史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非常独特的良好条件,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家国情怀教育培养上要做出相应的策略与要求,结合课内外,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历史知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爱国情怀。
1.对家国情怀教育的历史课程资源上进行拓展
历史教师对于教材资源上要进行深度挖掘,为了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供丰富素材,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家国情怀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化,教师要对课程的资源上充分的准备工作,对于教材的内容要做到合理的综合利用,对课内外的优质内容也要做积极的拓展工作,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C。
比如在部编版的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蒙古族的兴起于元朝的建立》一课中,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知道我们国家从古至今最大的板块是什么时期吗?当时我们国家有多强大呢?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做出总结,是在元朝,当时中国的国土板块多大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对于现在国家土地板块的两个,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设的帝国,在那时期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在世界面前树立了我国的强大面容,由此提高学生对于国家兴盛时期的崇拜感与自豪感[2]。
2.教学活动结合课内外,增加学生的心理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丰富的课内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初中历史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图文收集,还有历史影视观影等。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中,教师在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广州之战”、“签订南京条约”等重大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事件的影视资料进行生动的讲解,影视资料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国家衰落的心理感悟程度也随之高涨,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博物馆陈列,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国家的爱国之情与复国之情。在此期间教师对于参观与影视播放等方面的时间、地点安排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3]。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还需要教师对教学观念进行合理的改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在初中部编版的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戊戌变法》与《抗击八国联军》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对学生提问,如果你知晓了《马关条约》的签订,你作为当时一名进京参加科举的人员,你会有何感受和做法,同时播放相关视频,比如“公车上书”,然后引导学生对梁启超等文学爱国者的事迹进行了解,然后询问学生是否会在“万言书”上签字,并说出相应的理由。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于历史事迹的了解程度越来越深,并且能带领学生身临其境般的再现当时的时代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对于国家兴亡的使命感与责任感[4-5]。
4.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但是对于学的家国情怀培养却有所忽视,所以说,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结合课外活动对学生增加对历史事件的感情体验,利用历史人物的事件体现家国情怀,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爱国之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蔡冬梅.在初中歷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8(04).
[2]张玫.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爱国情感[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4).
[3]张自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6(10).
[4]朱亚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8).
[5]谢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