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关部门提出,中国的消费品工业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简称“三品”,只要做到这些,不但中国经济转型有希望,而且能启动国内消费增长,进而推动经济继续向前。
“增品种”源于个性化消费和市场细分
国内消费品品种不够多吗?原来在商场实体店,逛一天累得要死,觉得真大呀。现在“逛淘宝”,买双袜子都会花眼,品种太多了。你想买什么淘宝上都有,就怕你想不出来。这是很多人的心得。可为什么还要“增品种”呢?增什么品种呢?普通人真是想不出来。
据称,目前全球共有80万种商品。我们日常所接近商场或超市,商品品种从几万种到10多万种不等。而据淘宝称,目前每天上淘宝的固定访客超过6000万人,每天的在线商品数已经超过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具体品种不详,但数目一定也相当可观。
然而,品种多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吗?我们总是喜欢量多,淘宝给世人的印象仍旧是“低价”,精致商品有,但似乎仍未能成为主流。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提出工业消费品的生产要“增品种”,主要还是针对分类粗糙。虽然我们的品种数量多,但仍不够细化。在个性化的消费趋势和浪潮中,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品种,仍需要的细分,即:在现有的品种分类中,仍然需要分出更细化的子类目。“私人订制”、“量身定做”这些概念,正在互联网企业中发芽。“高、中、低”市场正在客观形成。
“提品质”针对“中产阶级改善型消费”
经济学家吴晓波认为, “丝经济”毁了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经济,他说中国现有1亿多“中产阶级”,社会发展和启动消费,应主要依靠这些人,果真如此的话,理解拉动消费和所谓的“提品质”,就应该从这个阶层开始。
关于“中产阶级”,我们的感性理解是有房有车、经常出国又大量购物的人。从消费的角度看,他们买车买好车,购房购好房,出国买洋货,给人一种有点“奢侈”的感觉。他们一般不上淘宝网,购物只到专卖店,甚至只认某些牌子。因此,他们不仅对商品的品种有个性化需求,同时对同类商品的品质有更高的期待,这也可以称之“改善型消费”。从生活用品到一般消费品,这个阶层的人对商品的品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许多洋品牌都是他们的消费目标。
因此,对于“提品质”,中国企业和消费者一点也不陌生,只是两者的对接一直不是很顺畅。一个令人不太愉快的普遍事实是:中国产品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而国外同类产品则能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
“创品牌”一直是中国企业的难题
“海尔”、“格力”、“联想”、“华为”、“小米”、“乐视”,中国知名品牌一大串儿,并且已经或正在形成世界影响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知名度不是品牌”,品牌的要义之一是“持续被市场接受和好评”,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一夜就名声大噪的“网红”企业,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品牌企业”。
因此,提倡“创品牌”的真正意义,在于要做一个好企业,并且能生存很久。
“增品种”源于个性化消费和市场细分
国内消费品品种不够多吗?原来在商场实体店,逛一天累得要死,觉得真大呀。现在“逛淘宝”,买双袜子都会花眼,品种太多了。你想买什么淘宝上都有,就怕你想不出来。这是很多人的心得。可为什么还要“增品种”呢?增什么品种呢?普通人真是想不出来。
据称,目前全球共有80万种商品。我们日常所接近商场或超市,商品品种从几万种到10多万种不等。而据淘宝称,目前每天上淘宝的固定访客超过6000万人,每天的在线商品数已经超过8亿件,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具体品种不详,但数目一定也相当可观。
然而,品种多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吗?我们总是喜欢量多,淘宝给世人的印象仍旧是“低价”,精致商品有,但似乎仍未能成为主流。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提出工业消费品的生产要“增品种”,主要还是针对分类粗糙。虽然我们的品种数量多,但仍不够细化。在个性化的消费趋势和浪潮中,目前市场上的商品品种,仍需要的细分,即:在现有的品种分类中,仍然需要分出更细化的子类目。“私人订制”、“量身定做”这些概念,正在互联网企业中发芽。“高、中、低”市场正在客观形成。
“提品质”针对“中产阶级改善型消费”
经济学家吴晓波认为, “丝经济”毁了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经济,他说中国现有1亿多“中产阶级”,社会发展和启动消费,应主要依靠这些人,果真如此的话,理解拉动消费和所谓的“提品质”,就应该从这个阶层开始。
关于“中产阶级”,我们的感性理解是有房有车、经常出国又大量购物的人。从消费的角度看,他们买车买好车,购房购好房,出国买洋货,给人一种有点“奢侈”的感觉。他们一般不上淘宝网,购物只到专卖店,甚至只认某些牌子。因此,他们不仅对商品的品种有个性化需求,同时对同类商品的品质有更高的期待,这也可以称之“改善型消费”。从生活用品到一般消费品,这个阶层的人对商品的品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许多洋品牌都是他们的消费目标。
因此,对于“提品质”,中国企业和消费者一点也不陌生,只是两者的对接一直不是很顺畅。一个令人不太愉快的普遍事实是:中国产品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而国外同类产品则能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
“创品牌”一直是中国企业的难题
“海尔”、“格力”、“联想”、“华为”、“小米”、“乐视”,中国知名品牌一大串儿,并且已经或正在形成世界影响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知名度不是品牌”,品牌的要义之一是“持续被市场接受和好评”,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一夜就名声大噪的“网红”企业,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品牌企业”。
因此,提倡“创品牌”的真正意义,在于要做一个好企业,并且能生存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