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改革实践性教学计划,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技能考核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了机电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实践性教学 体系构建 改革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点,即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我们课题组在对高职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教革过程中,突出职业观念,强调岗位针对性,在完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做了一些尝试:
一、坚持高职特色,制定实践性教学计划
1、实践性教学计划是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核心,如何坚持高职特色,制定科学、可行的实践性教学计划,是办好高职首要环节。为了在实践性教学计划中突出高职特色,我们采取两个步骤使其完善。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培养目标近年来,根据本地区人才市场和沿海开放地区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世纪初人才需求的趋向及发展前景包括人才的知识,能务结构和素质要求;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意见包括工作岗位、适应性、能力等;了解社会各阶层/企业、事业、机关、学校等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人才规格的要求、工作岗位等。通过调查更明确了在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把握,实行的是非学科教育,理论教学强调“必需、够用”为度,它与普通高等教育机电专业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1)以培养从事机电行业的应用型大专层次的生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3)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4)“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5)高职教育技能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考核体系是高职专业教学质量、人才质量的保证;(6)学校必需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建立专业委员会,科学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专业委员会一般由企事业专家或专家型的领导人员和学院副教授以上教师共5~6人组成,各专业负责人担任秘书,专业委员会对各专业高职教学计划逐一进行评审,听取他们的意见加以修改和完善。通过专家、企业家的评审、修改后的机电专业教学计划具有如下特点:
(1)培养方向更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够用,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
(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各类实践教学总量达到总学时。
(3)国家或行业规定的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标准纳为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和保证规格特色。
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必备条件,为完成实践教学计划内容,我院建立并完善了金工操作室,投资近百万元购置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先进的数字化控制机床。我院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三环锻压机床厂、东贝集团、网安科技有限公司、科威自控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我院学生实习基地,这些企业每学期接纳学生到厂实习,并负责实训指导。租赁东贝集团的金工车间为我院机电专业学生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场地,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办学效益,也使学校在调整专业设置时显得轻便灵活,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实训手段,条件滞后生产第一线的问题。
三、建立实践课程的考核办法
对于每一门实践课程,尤其是核心实践课程必须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以确保实践课程的实施。它们的建立必须与企业和行业的标准相统一。因此,必须有企业直接参与制定或者采用社会承认的行业证书进行考核,所以可以建立完整的能力证书体系,每一个实训项目对应一种或一类能力,若干个实训模块对应着一个层次综合职业能力或一个专业领域的职业核心能力,证书体系的建立则与这些能力相对应,最终通过证书的获得来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建立能力证书体系的时候,应注意尽量与社会的技能证书相结合。机电一体化的证书体系如下:车工高中等级工、钳工高中等级工、数控高中等级工、电工初级证书、版+质量内部审核员证书,绘图中级证书等。针对目前社会暂无考核证书的实训科目,必须制订符合市场需求,又结合本院实际的技能教学考核标准。根据专业能力模块,制订各阶段考核标准,使刚进校的新生人手一份,这样学生的技能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
四、提高实践课教师队伍的素质
师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培训和建设,使之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是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保证。作为我院重点专业机电专业,现任在职教师除人为工人技师,其余学历全部达到本科以上,硕士13人,“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占60%,长期以来,我院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划具体、措施到位政策向重点专业倾斜,基本上形成了一支层次高能力强的适应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
(l)对专职教师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工作。根据实验室、实训操作室自身的性质,结构规模,实践教学范畴,以及实践教学、科研任务,工作量多少,技术人员的职称、学历、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条件,实施应聘上岗、定编、定岗、定员,保证实验室、实训操作室工作人员结构,层次水平的合理化和整体素质。(2)对技能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我们采取检查教学计划、教案,听课评估,按技能考核标准抽考学生,要求合格率在90%以上,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来综合评估教师教学质量。(3)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中青年教师到社会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取得相关的技术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到社会兼职,进行横向课题研究,锻炼其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4)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高职实践技能方面的优势兼职教师队伍是从企事业聘请的有一定业务专业长的中高级技师和管理人员,他们发挥其专长,一方面对教学计划进行指导,如组成专业委员会;另一方面,直接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课。我们聘请几位企业有实践经验的退休技师来指导机电专业学生的金工实习,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实践性教学 体系构建 改革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点,即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我们课题组在对高职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教革过程中,突出职业观念,强调岗位针对性,在完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做了一些尝试:
一、坚持高职特色,制定实践性教学计划
1、实践性教学计划是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核心,如何坚持高职特色,制定科学、可行的实践性教学计划,是办好高职首要环节。为了在实践性教学计划中突出高职特色,我们采取两个步骤使其完善。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培养目标近年来,根据本地区人才市场和沿海开放地区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世纪初人才需求的趋向及发展前景包括人才的知识,能务结构和素质要求;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意见包括工作岗位、适应性、能力等;了解社会各阶层/企业、事业、机关、学校等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人才规格的要求、工作岗位等。通过调查更明确了在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把握,实行的是非学科教育,理论教学强调“必需、够用”为度,它与普通高等教育机电专业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1)以培养从事机电行业的应用型大专层次的生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3)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应用性;(4)“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5)高职教育技能教学的质量评估体系,考核体系是高职专业教学质量、人才质量的保证;(6)学校必需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建立专业委员会,科学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专业委员会一般由企事业专家或专家型的领导人员和学院副教授以上教师共5~6人组成,各专业负责人担任秘书,专业委员会对各专业高职教学计划逐一进行评审,听取他们的意见加以修改和完善。通过专家、企业家的评审、修改后的机电专业教学计划具有如下特点:
(1)培养方向更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够用,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
(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各类实践教学总量达到总学时。
(3)国家或行业规定的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标准纳为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和保证规格特色。
二、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必备条件,为完成实践教学计划内容,我院建立并完善了金工操作室,投资近百万元购置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先进的数字化控制机床。我院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三环锻压机床厂、东贝集团、网安科技有限公司、科威自控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我院学生实习基地,这些企业每学期接纳学生到厂实习,并负责实训指导。租赁东贝集团的金工车间为我院机电专业学生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生产场地,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办学效益,也使学校在调整专业设置时显得轻便灵活,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实训手段,条件滞后生产第一线的问题。
三、建立实践课程的考核办法
对于每一门实践课程,尤其是核心实践课程必须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以确保实践课程的实施。它们的建立必须与企业和行业的标准相统一。因此,必须有企业直接参与制定或者采用社会承认的行业证书进行考核,所以可以建立完整的能力证书体系,每一个实训项目对应一种或一类能力,若干个实训模块对应着一个层次综合职业能力或一个专业领域的职业核心能力,证书体系的建立则与这些能力相对应,最终通过证书的获得来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建立能力证书体系的时候,应注意尽量与社会的技能证书相结合。机电一体化的证书体系如下:车工高中等级工、钳工高中等级工、数控高中等级工、电工初级证书、版+质量内部审核员证书,绘图中级证书等。针对目前社会暂无考核证书的实训科目,必须制订符合市场需求,又结合本院实际的技能教学考核标准。根据专业能力模块,制订各阶段考核标准,使刚进校的新生人手一份,这样学生的技能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
四、提高实践课教师队伍的素质
师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培训和建设,使之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是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保证。作为我院重点专业机电专业,现任在职教师除人为工人技师,其余学历全部达到本科以上,硕士13人,“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占60%,长期以来,我院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划具体、措施到位政策向重点专业倾斜,基本上形成了一支层次高能力强的适应高职教育的师资队伍。
(l)对专职教师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工作。根据实验室、实训操作室自身的性质,结构规模,实践教学范畴,以及实践教学、科研任务,工作量多少,技术人员的职称、学历、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条件,实施应聘上岗、定编、定岗、定员,保证实验室、实训操作室工作人员结构,层次水平的合理化和整体素质。(2)对技能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我们采取检查教学计划、教案,听课评估,按技能考核标准抽考学生,要求合格率在90%以上,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来综合评估教师教学质量。(3)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中青年教师到社会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取得相关的技术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到社会兼职,进行横向课题研究,锻炼其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4)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高职实践技能方面的优势兼职教师队伍是从企事业聘请的有一定业务专业长的中高级技师和管理人员,他们发挥其专长,一方面对教学计划进行指导,如组成专业委员会;另一方面,直接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课。我们聘请几位企业有实践经验的退休技师来指导机电专业学生的金工实习,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