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我国法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总体效果,但也出现了流于形式、教学效果良莠不齐等问题。本文结合《继承法》课程教学的实践,分析搞好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探索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继承法 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它要求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为准则,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1.案例教学法在《继承法》教学实践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1.1推出案例
案例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讲解、讨论、对话、总结等具体教学过程都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它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因此,案例要来自实际生活中,它要内涵一堂课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案例可以由学生陈述、也可由教师讲述,但我们更提倡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展现,这样更直接明了。比如在《继承法》一课中,笔者用投影推出一个继承法方面的案例,这一案例来自生活实际,人物关系复杂,而且基本内涵了继承法的基础理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清人物关系,找出案例的突破口。
1.2学生讨论案例
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思考,通过讨论交换各自的体验、不同的观点,这个阶段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始自终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从学生的眼神、表情中捕捉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积极进行引导、组织。通过讨论基本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案例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2)案例中涉及到什么法律问题?(3)结合案例提出自己什么样的观点及解决的方法?在课堂讨论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提供自由交谈渠道,让学生学会如何接受别人观点、如何与人合作交际,向别人学习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要采用非指导性的方式引导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对一筹莫展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启示,诱导思路;对思路敏捷、分析深透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坚定他们的信心,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3教师点评案例
点评阶段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对所学理论进行总结,对学生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发言归纳出一般性的理论观点,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巩固所要学的法律理论知识,并且在这基础上教师能把一般的观点进一步深化、拓展。最后,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进一步检查一下学生的理解知识、应用原理的能力如何。在《继承法》一课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后,笔者归纳出继承法的基本理论。比如继承与遗产的基本内容;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基本内容;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基本内容;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基本内容。最后,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案例,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2.搞好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
2.1精心挑选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案例的选用和设计十分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选择和设计教学案例应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的案例不在大小,案情不在复杂,关键是所选择的案例能否系统、概括地反映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法律规则的内涵,使学生深化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案例也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内容必须有客观依据,以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解析,培养学生作为法律职业人才的独特的现实视角和扎实的法学功底,不仅要培养学生像法官那样思考,而且也要训练像律师和检察官那样的控辩能力和技巧。
(2)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必须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活动才得以启动运行,从而获得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要考虑所选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有意识地将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融于案例中,使案例教学做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3)疑难性和思考性的原则。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既要注重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法律规则,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蕴涵一定的问题,问题要能启发人们思考,能诱人深入,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不能从书本上得到的,而是通过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才能得到。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可选择一些具有疑难性的案件,把多种处理意见、处理方案提供给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分析基本案情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各种处理意见和方案进行评价,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2课前周密的计划和组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案例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需在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其内容包括本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及主要涵盖的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应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案例类型、案例来源、向学生发放案例素材的时间、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讨论地点的安排等。一个成功的案例教学课同样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教学组织者,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与其在传统的讲授教学中的作用一样重要,教师应创造一个有利于相互学习和研讨的氛围,要适时引导、详细记录和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讨论。一个优秀的教学组织者应该是学识广博,熟悉所要讨论的案例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处理诸如讨论过程中出现冷场、偏题、过激等各种特殊情况,有能力引导和控制局面,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2.3良好的成绩测评机制
良好的成绩测评机制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也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结的一个必要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与案例教学的目的相适应,必须建立以思维状况的考查为主体的成绩评判、考核机制;否则,如果依然采取以往那种以知识积累的考查为主体的机制,即使是采用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自然的惯性仍会使人们回到传统的测评轨道上去。
案例法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群体与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真实的法律问题,运用已经掌握的法学理论和各方面的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因此,良好的案例教学必须具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评判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方面,以全面评判学生把握案件关键点、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及综合运用法律的各项规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段志平.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J].中北大学学报,2006,(3).
[3]杨军.法学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误区及完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继承法 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它要求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为准则,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1.案例教学法在《继承法》教学实践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1.1推出案例
案例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讲解、讨论、对话、总结等具体教学过程都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它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因此,案例要来自实际生活中,它要内涵一堂课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案例可以由学生陈述、也可由教师讲述,但我们更提倡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展现,这样更直接明了。比如在《继承法》一课中,笔者用投影推出一个继承法方面的案例,这一案例来自生活实际,人物关系复杂,而且基本内涵了继承法的基础理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清人物关系,找出案例的突破口。
1.2学生讨论案例
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思考,通过讨论交换各自的体验、不同的观点,这个阶段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始自终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从学生的眼神、表情中捕捉反馈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积极进行引导、组织。通过讨论基本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案例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2)案例中涉及到什么法律问题?(3)结合案例提出自己什么样的观点及解决的方法?在课堂讨论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提供自由交谈渠道,让学生学会如何接受别人观点、如何与人合作交际,向别人学习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要采用非指导性的方式引导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对一筹莫展的学生给予必要的启示,诱导思路;对思路敏捷、分析深透的学生应给予肯定,坚定他们的信心,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3教师点评案例
点评阶段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对所学理论进行总结,对学生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发言归纳出一般性的理论观点,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巩固所要学的法律理论知识,并且在这基础上教师能把一般的观点进一步深化、拓展。最后,举几个简单的例子进一步检查一下学生的理解知识、应用原理的能力如何。在《继承法》一课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充分讨论后,笔者归纳出继承法的基本理论。比如继承与遗产的基本内容;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基本内容;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基本内容;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的基本内容。最后,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案例,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2.搞好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
2.1精心挑选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案例的选用和设计十分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选择和设计教学案例应遵循以下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的案例不在大小,案情不在复杂,关键是所选择的案例能否系统、概括地反映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法律规则的内涵,使学生深化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案例也要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内容必须有客观依据,以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解析,培养学生作为法律职业人才的独特的现实视角和扎实的法学功底,不仅要培养学生像法官那样思考,而且也要训练像律师和检察官那样的控辩能力和技巧。
(2)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必须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活动才得以启动运行,从而获得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要考虑所选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有意识地将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融于案例中,使案例教学做到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3)疑难性和思考性的原则。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既要注重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法律规则,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蕴涵一定的问题,问题要能启发人们思考,能诱人深入,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不能从书本上得到的,而是通过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才能得到。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可选择一些具有疑难性的案件,把多种处理意见、处理方案提供给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分析基本案情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各种处理意见和方案进行评价,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2课前周密的计划和组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案例教学的组织者——教师,需在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其内容包括本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及主要涵盖的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应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计划,内容包括:案例类型、案例来源、向学生发放案例素材的时间、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讨论地点的安排等。一个成功的案例教学课同样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教学组织者,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与其在传统的讲授教学中的作用一样重要,教师应创造一个有利于相互学习和研讨的氛围,要适时引导、详细记录和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讨论。一个优秀的教学组织者应该是学识广博,熟悉所要讨论的案例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处理诸如讨论过程中出现冷场、偏题、过激等各种特殊情况,有能力引导和控制局面,使案例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2.3良好的成绩测评机制
良好的成绩测评机制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方式,也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结的一个必要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与案例教学的目的相适应,必须建立以思维状况的考查为主体的成绩评判、考核机制;否则,如果依然采取以往那种以知识积累的考查为主体的机制,即使是采用了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自然的惯性仍会使人们回到传统的测评轨道上去。
案例法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群体与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需要面对真实的法律问题,运用已经掌握的法学理论和各方面的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因此,良好的案例教学必须具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评判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量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方面,以全面评判学生把握案件关键点、区分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及综合运用法律的各项规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段志平.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J].中北大学学报,2006,(3).
[3]杨军.法学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误区及完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