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比较
纵观我国识字教学,从民国初期到现在,识字教学基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集中认读,而是随文分散识字,即学一篇课文,识几个字,寓识字于阅读之中。随文分散识字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为“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即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本课要识认的生字学习任务,一般是集中在初读课文阶段完成;“分散识字”则指按阅读进程随机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目前,对这两类识字教学法的认知分歧比较大,通过对教师“公开阅读教学中,你选择的识字教学方法”(《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中识字教学方法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82.8%的教师选择分散识字,并认为分散识字更符合新课改理念,符合当前识字潮流,课上得更新颖有趣,而集中识字是传统识字方法,不符合新课程理念;6.9%的教师选择集中识字;10.3%的教师选择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可见,分散识字更受推崇。
从阅读角度看,分散识字经常中断阅读,对阅读教学的妨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分散识字效果是否优于集中识字?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对不同学生的识字效果有无影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有无影响?对完成阅读课中的识字任务有无影响?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弄清楚,一味地凭经验、感觉选择某一种识字教学方法均会影响小学识字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我们开展了“阅读课中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效果比较研究”,通过教学实验检测,用数据说话,帮助教师以更有效的方法提高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研究概况
1.研究目的
比较阅读课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效果。
2.研究内容
二、四年级阅读课中的识字教学。根据学段要求,我们分别选择了二年级与四年级学生未学过的本年级的选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分别选定若干个学生未学过的生字。二、四年级学生各代表低、中学段的学生,这两个学段的学生正处于打好识字基础的关键时期且识字能力已达到所处学段的成熟期。实验内容选择学生未学过的本年级的选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分别选定若干个学生未学过的生字,最大可能地排除部分学生事先预习的可能性,保证实验的效度。生字数以一节课能教完为准,生字的选择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附录4中适合本学年学生学习的为依据。
须特别说明的是,阅读教学中,识字与阅读两个领域不是绝对泾渭分明的,识字教学中的字义教学与阅读教学中的词义教学存在交集,字义教学往往也是词义教学。课程标准要求联系上下文了解词的意思,那是因为上下文正是词义反映的生活,所以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符合语言内在规律,也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单从识字角度看也是理解字义的方法。但为了便于区别阅读课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效果,本研究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的做法排除在外。
3.研究对象
为保证实验对象的广度,本研究选取了平潭城东小学二年级两个平衡班的部分学生和平潭中湖小学四年级两个平衡班的部分学生,分别代表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被测试情况见表1。编组说明:进行识字能力前测,根据前测结果,在二年级两个班、四年级两个班中分别选出类别比例相同、人数相当的同年段各两个班组。同一年段的两个班组分别接受同一篇课文中相同生字的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其中,城东小学二年级一班、中湖小学四年级七班接受的是集中识字教学,城东小学二年级三班、中湖小学四年级六班接受的是分散识字教学。
4.研究工具
(1)《二年级识字效果检测卷》《四年级识字效果检测卷》
根據二、四年级学生识字能力及识字基础,结合学生在该阅读课中所学的生字,以课程标准识字、写字评价标准为依据,结合问卷、访谈、调查等,制定了“小学生识字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这两份测试卷根据“小学生识字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拟制,从音、形、义三个维度对学生的识字效果进行检测。
(2)《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中识字教学方法的问卷调查表》
(3)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21
5.研究程序
(1)在确定的二年级与四年级的两个平衡班,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及相同的教学时间,分别以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两种方式,对同年级同一篇选读课文中选取的特定生字进行生字教学。
(2)采用团体测验法将定型的“二年级学生识字效果的测验”“四年级学生识字效果的测验”分别施测于二年级70名、四年级72名被测试者。
(3)根据被测试者完成的认真情况,获得有效试卷,并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得到每位被测试者在每个题目维度上的得分以及总量表得分。
(4)采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21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阅读课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培养的学生的识字成绩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二、研究结果与结论
1.研究结果
表3表明,从效果差异看,两种识字效果无显著差异(测试维度中各项识字效果差异t检验的p值均
纵观我国识字教学,从民国初期到现在,识字教学基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集中认读,而是随文分散识字,即学一篇课文,识几个字,寓识字于阅读之中。随文分散识字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为“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即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本课要识认的生字学习任务,一般是集中在初读课文阶段完成;“分散识字”则指按阅读进程随机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目前,对这两类识字教学法的认知分歧比较大,通过对教师“公开阅读教学中,你选择的识字教学方法”(《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中识字教学方法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82.8%的教师选择分散识字,并认为分散识字更符合新课改理念,符合当前识字潮流,课上得更新颖有趣,而集中识字是传统识字方法,不符合新课程理念;6.9%的教师选择集中识字;10.3%的教师选择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可见,分散识字更受推崇。
从阅读角度看,分散识字经常中断阅读,对阅读教学的妨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分散识字效果是否优于集中识字?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对不同学生的识字效果有无影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有无影响?对完成阅读课中的识字任务有无影响?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弄清楚,一味地凭经验、感觉选择某一种识字教学方法均会影响小学识字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我们开展了“阅读课中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效果比较研究”,通过教学实验检测,用数据说话,帮助教师以更有效的方法提高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研究概况
1.研究目的
比较阅读课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效果。
2.研究内容
二、四年级阅读课中的识字教学。根据学段要求,我们分别选择了二年级与四年级学生未学过的本年级的选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分别选定若干个学生未学过的生字。二、四年级学生各代表低、中学段的学生,这两个学段的学生正处于打好识字基础的关键时期且识字能力已达到所处学段的成熟期。实验内容选择学生未学过的本年级的选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分别选定若干个学生未学过的生字,最大可能地排除部分学生事先预习的可能性,保证实验的效度。生字数以一节课能教完为准,生字的选择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附录4中适合本学年学生学习的为依据。
须特别说明的是,阅读教学中,识字与阅读两个领域不是绝对泾渭分明的,识字教学中的字义教学与阅读教学中的词义教学存在交集,字义教学往往也是词义教学。课程标准要求联系上下文了解词的意思,那是因为上下文正是词义反映的生活,所以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符合语言内在规律,也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单从识字角度看也是理解字义的方法。但为了便于区别阅读课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效果,本研究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的做法排除在外。
3.研究对象
为保证实验对象的广度,本研究选取了平潭城东小学二年级两个平衡班的部分学生和平潭中湖小学四年级两个平衡班的部分学生,分别代表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被测试情况见表1。编组说明:进行识字能力前测,根据前测结果,在二年级两个班、四年级两个班中分别选出类别比例相同、人数相当的同年段各两个班组。同一年段的两个班组分别接受同一篇课文中相同生字的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其中,城东小学二年级一班、中湖小学四年级七班接受的是集中识字教学,城东小学二年级三班、中湖小学四年级六班接受的是分散识字教学。
4.研究工具
(1)《二年级识字效果检测卷》《四年级识字效果检测卷》
根據二、四年级学生识字能力及识字基础,结合学生在该阅读课中所学的生字,以课程标准识字、写字评价标准为依据,结合问卷、访谈、调查等,制定了“小学生识字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这两份测试卷根据“小学生识字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拟制,从音、形、义三个维度对学生的识字效果进行检测。
(2)《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中识字教学方法的问卷调查表》
(3)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21
5.研究程序
(1)在确定的二年级与四年级的两个平衡班,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及相同的教学时间,分别以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两种方式,对同年级同一篇选读课文中选取的特定生字进行生字教学。
(2)采用团体测验法将定型的“二年级学生识字效果的测验”“四年级学生识字效果的测验”分别施测于二年级70名、四年级72名被测试者。
(3)根据被测试者完成的认真情况,获得有效试卷,并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得到每位被测试者在每个题目维度上的得分以及总量表得分。
(4)采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21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阅读课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培养的学生的识字成绩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二、研究结果与结论
1.研究结果
表3表明,从效果差异看,两种识字效果无显著差异(测试维度中各项识字效果差异t检验的p值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