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中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效果的比较研究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felo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比较
  纵观我国识字教学,从民国初期到现在,识字教学基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集中认读,而是随文分散识字,即学一篇课文,识几个字,寓识字于阅读之中。随文分散识字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为“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即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完成本课要识认的生字学习任务,一般是集中在初读课文阶段完成;“分散识字”则指按阅读进程随机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目前,对这两类识字教学法的认知分歧比较大,通过对教师“公开阅读教学中,你选择的识字教学方法”(《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中识字教学方法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82.8%的教师选择分散识字,并认为分散识字更符合新课改理念,符合当前识字潮流,课上得更新颖有趣,而集中识字是传统识字方法,不符合新课程理念;6.9%的教师选择集中识字;10.3%的教师选择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可见,分散识字更受推崇。
  从阅读角度看,分散识字经常中断阅读,对阅读教学的妨碍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分散识字效果是否优于集中识字?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对不同学生的识字效果有无影响?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有无影响?对完成阅读课中的识字任务有无影响?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弄清楚,一味地凭经验、感觉选择某一种识字教学方法均会影响小学识字教学的质量。基于此,我们开展了“阅读课中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效果比较研究”,通过教学实验检测,用数据说话,帮助教师以更有效的方法提高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研究概况
  1.研究目的
  比较阅读课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效果。
  2.研究内容
  二、四年级阅读课中的识字教学。根据学段要求,我们分别选择了二年级与四年级学生未学过的本年级的选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分别选定若干个学生未学过的生字。二、四年级学生各代表低、中学段的学生,这两个学段的学生正处于打好识字基础的关键时期且识字能力已达到所处学段的成熟期。实验内容选择学生未学过的本年级的选读课文,并在课文中分别选定若干个学生未学过的生字,最大可能地排除部分学生事先预习的可能性,保证实验的效度。生字数以一节课能教完为准,生字的选择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附录4中适合本学年学生学习的为依据。
  须特别说明的是,阅读教学中,识字与阅读两个领域不是绝对泾渭分明的,识字教学中的字义教学与阅读教学中的词义教学存在交集,字义教学往往也是词义教学。课程标准要求联系上下文了解词的意思,那是因为上下文正是词义反映的生活,所以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符合语言内在规律,也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单从识字角度看也是理解字义的方法。但为了便于区别阅读课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的效果,本研究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的做法排除在外。
  3.研究对象
  为保证实验对象的广度,本研究选取了平潭城东小学二年级两个平衡班的部分学生和平潭中湖小学四年级两个平衡班的部分学生,分别代表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被测试情况见表1。编组说明:进行识字能力前测,根据前测结果,在二年级两个班、四年级两个班中分别选出类别比例相同、人数相当的同年段各两个班组。同一年段的两个班组分别接受同一篇课文中相同生字的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其中,城东小学二年级一班、中湖小学四年级七班接受的是集中识字教学,城东小学二年级三班、中湖小学四年级六班接受的是分散识字教学。
  4.研究工具
  (1)《二年级识字效果检测卷》《四年级识字效果检测卷》
  根據二、四年级学生识字能力及识字基础,结合学生在该阅读课中所学的生字,以课程标准识字、写字评价标准为依据,结合问卷、访谈、调查等,制定了“小学生识字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这两份测试卷根据“小学生识字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拟制,从音、形、义三个维度对学生的识字效果进行检测。
  (2)《关于小学语文阅读课中识字教学方法的问卷调查表》
  (3)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21
  5.研究程序
  (1)在确定的二年级与四年级的两个平衡班,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及相同的教学时间,分别以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两种方式,对同年级同一篇选读课文中选取的特定生字进行生字教学。
  (2)采用团体测验法将定型的“二年级学生识字效果的测验”“四年级学生识字效果的测验”分别施测于二年级70名、四年级72名被测试者。
  (3)根据被测试者完成的认真情况,获得有效试卷,并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得到每位被测试者在每个题目维度上的得分以及总量表得分。
  (4)采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21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对阅读课中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培养的学生的识字成绩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二、研究结果与结论
  1.研究结果
  表3表明,从效果差异看,两种识字效果无显著差异(测试维度中各项识字效果差异t检验的p值均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以一种独特的形式丰富教育方式、优化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准,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且具有独特的思政教育功能。完善组织制度,保障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重视课程体系,搭建校园音乐教育实践平台;发挥社团作用,营造音乐育人的文化氛围等,能实现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效能的最大化。正确认识并有针对性地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
为激发学生全程投入学习的热情,教师应把创设的“情境点”连接成“情境链”.以《阿长与〈山海经〉》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创设“寻人启事”情境任务,初识阿长形象,培养学生筛选
本文根据“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教学理念,论证了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明确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同时批评了把文本内容与语言表达手段分离开来,单独进行生命教育的不当做
初看这个题目,可能觉得作者心平气和讲述着反对教条主义的道理,但是,还原到党史当时的语境,对于党和作者来说,形势相当严峻。教条主义者三度占据统治地位,其间经过持续十多年的生死搏斗。在最危急之际,党和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作者也几度处于被处置的危境。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是共产国际的一个组织,教条主义者打着马克思主義经典的大旗,理论上占据合法性的优势,拥有组织和纪律的最后制裁权。毛泽东仍然在理论上进行斗争,对教
《呐喊》的批判性既源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也与鲁迅个人经历和性格特质密切相关,集中表现为批判内容与对象的广泛、批判思想的深刻与超前以及批判精神与人道主义的统一.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简式大单元教学设计,衔接学段教学  随着大单元教学的推进,理论研究者与一线教师都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大单元教学的很多空白区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近年来越来越成为焦点的衔接学段大单元教学。  一、初高中大单元教学的衔接困境  大单元教学逐渐进入中学语文,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是深度学习的特征决定旧有的单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大单元教学的出現,
基于情境的测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考命题提出的要求,但通过对2021年语文高考中几道题的分析会发现,试卷本质上仍在做知识点的叠加、陈旧的文本分析手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阅读素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一个十分重要且基础的任务。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仍然将归纳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是教学参考书里统一规定的,教师多是在教学中将其强行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阅读质量不高,阅读能力难以提升。本文旨在通过引入问题教学法,切实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问题引入—
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凝结情感的文化载体,其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古诗文历来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更是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
期刊
【关键词】革命根据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与研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一方面创建革命政权,一方面又创办真正属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国语国文教育由于所处的基础性地位,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民主主义教育革新的重点项目。  针对革命根据地时间跨度长达22年、覆盖全国人口总数1/4的语文学科教育的丰富实践,本文撷取有代表性的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和华北解放区,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