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教学法,阅读素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一个十分重要且基础的任务。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仍然将归纳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是教学参考书里统一规定的,教师多是在教学中将其强行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阅读质量不高,阅读能力难以提升。本文旨在通过引入问题教学法,切实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问题引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宋代著名教育学家、理学家朱熹认为,读书必须要有“疑”。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问题意识,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通道,真正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讨的场所。要想推动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思考的主動性,在问题中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须要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主动从阅读中提炼问题并寻找答案。
  如在学习《木兰诗》的时候,有一名学生对课文提出一些质疑:木兰行军十多年,同行的战友怎么会不知木兰是女郎呢?木兰晚上洗脚的时候,小脚怎么能够不被战友发现呢?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和学生一起查阅相关历史材料,发现关于女子缠足的记载是在宋朝,木兰生活的北魏时期,女子是不缠足的。因此,战友们不会通过脚的大小发现木兰是女性。教师与学生一起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营造了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逐渐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并善于提问,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同教师探讨。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更像是一种课题引导,能够帮助学生从细节处出发,激发其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并在阅读中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教师需要提前设置好问题加以引导,设置的问题既要符合文章的大概内容,又要凸显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阅读和思考。
  二、问题牵引——带领学生走进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实际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中设置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教学要求,进入学习状态。情境的设置也为问题的提出奠定基础,情境其实可以被看作一种学习场景,是教师根据当前教学具体情况,与学生一起创造的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学习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提出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如在《故乡》的备课过程中,笔者试着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组问题,让学生思考文章主旨、写作方法等。作者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介绍了闰土外貌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对此笔者提出问题:闰土的性格是否也随之产生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进一步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引导他们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教师提出的问题发挥了牵引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展开了全面系统的学习。
  三、问题延伸——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问题教学法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上。初中生提问能力并不强,需要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提升他们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故乡》这篇课文中,闰土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教师在讲述这一细节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闰土最小的孩子几岁了?”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么小的孩子不需要上学吗? 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帮忙干活,这样做是否合理? 随着这些问题的抛出,学生会加深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即使最小的孩子都已经必须要参与劳动,闰土一家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由此就可以引申到对当时社会经济大背景的思考。
  阅读教学实际上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在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过程中,问题一个一个被提出来,而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之后,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然获得提升。新问题的提出,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理解深化的基础上,阅读一遍和阅读数遍提出的问题是有所差别的。因此,学生一定要反复阅读、仔细思考,寻找疑问,再将新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共同探讨,最终得出答案。
  四、问题总结——反馈课程学习实况
  总结是问题阅读法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思考和提升的环节。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将学习与反思结合,学习才能收到成效。
  反馈环节中,应该对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其学习的具体内容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形成系统性的经验。例如在《故乡》的学习中,通过问题的设置和分析,学生是否能够领会到作者对儿时好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思考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如何体现在文本中的,对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是一种考验。此外,应该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行考核和了解,通过朗读、概述文章大意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建立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在问题阅读法的指导下,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再到后续的问题的延伸,环环相扣地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实践证明,这种阅读教学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在问题教学法的实际运用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差异,循序渐进地利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并及时进行反馈,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本文以南京市南湖中心广场游园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际调查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等构建适老化评价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IPA分析法重点探究老年群体对游园环境的适老化评价,并
摘要:城市绿地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能够展现一所城市的精神文明风貌。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向人们展示植物丰富的外观和颜色,以及植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姿态。除此之外,园林植物配置还具有隔离噪声、净化空气等功能。因此,进行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能让城市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还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配置;城市绿地;植物选择  中图分类号
摘要:汉字承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它不仅见证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而且也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对外进行汉字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将汉字文化因素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是人们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在汉字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难度,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真正学好汉语,这对汉字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汉字;文化因素;对外教学;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
摘要:音乐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以一种独特的形式丰富教育方式、优化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准,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且具有独特的思政教育功能。完善组织制度,保障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重视课程体系,搭建校园音乐教育实践平台;发挥社团作用,营造音乐育人的文化氛围等,能实现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效能的最大化。正确认识并有针对性地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
为激发学生全程投入学习的热情,教师应把创设的“情境点”连接成“情境链”.以《阿长与〈山海经〉》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创设“寻人启事”情境任务,初识阿长形象,培养学生筛选
本文根据“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教学理念,论证了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明确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同时批评了把文本内容与语言表达手段分离开来,单独进行生命教育的不当做
初看这个题目,可能觉得作者心平气和讲述着反对教条主义的道理,但是,还原到党史当时的语境,对于党和作者来说,形势相当严峻。教条主义者三度占据统治地位,其间经过持续十多年的生死搏斗。在最危急之际,党和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作者也几度处于被处置的危境。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是共产国际的一个组织,教条主义者打着马克思主義经典的大旗,理论上占据合法性的优势,拥有组织和纪律的最后制裁权。毛泽东仍然在理论上进行斗争,对教
《呐喊》的批判性既源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也与鲁迅个人经历和性格特质密切相关,集中表现为批判内容与对象的广泛、批判思想的深刻与超前以及批判精神与人道主义的统一.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简式大单元教学设计,衔接学段教学  随着大单元教学的推进,理论研究者与一线教师都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大单元教学的很多空白区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近年来越来越成为焦点的衔接学段大单元教学。  一、初高中大单元教学的衔接困境  大单元教学逐渐进入中学语文,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是深度学习的特征决定旧有的单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大单元教学的出現,
基于情境的测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考命题提出的要求,但通过对2021年语文高考中几道题的分析会发现,试卷本质上仍在做知识点的叠加、陈旧的文本分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