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的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所代表的文化、历史价值意义重大。不仅见证了我国的历史发展,同时也为收藏历史文物、记录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现阶段博物馆文化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笔者围绕新形势下博物馆文化信息化管理为研究目标,有效梳理了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现状和不足,以及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新时期我国博物馆文化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更好的优化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
关键字:博物馆;文物管理;信息化管理; 策略研究
引言: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被提上日程,并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在此过程中,博物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传承和弘扬了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提升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随着社会对博物馆开发和建设的关注,博物馆的管理水平也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创新,实现博物馆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利于新时期博物馆管理的发展。
一、博物馆文物管理的风险要素分析
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收藏、保护以及展示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文化指导价值。一直以来,在我国博物馆管理中,文物的管理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要素。文物丢失和损毁以及博物馆内部的管理漏洞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给我国的民族文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严峻考验。
二、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理念滞后。
一直以来,博物馆文物管理在我国都受到及其重要的关注,随着我国历史文物开发,博物馆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从内部收藏走向开放式管理,让历史文物、有价值的藏品等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但是纵观现阶段我国社会博物馆文物的管理现状,还存在诸多漏洞,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当下的文物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博物馆文化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也相对滞后。这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文物管理意识薄弱,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风险,同时也给新形势下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很大难题。
(二)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无法为文物管理提供保障。
随着我国博物馆规模的不断扩大,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艰巨。其不仅需要做好文物的日常保护和维修的工作,同时要保证博物馆文物日常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是现如今我国针对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制度和体系还比较欠缺,缺乏完善的工作指导规范。一直以来,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都是以粗放型的方式为主,为博物馆文物管理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其不仅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对博物馆文物的开发、展示也缺少一定的制度约束,无法让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有序的开展。
(三)文物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滞后。
现如今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虽然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纵观现阶段的管理方式来看,还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存在很大差距,对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有待提升。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博物馆在日常文物的管理中依旧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仅管理的效率低下,同时对于文物的安全性也很难保证。在文物的陈列和展示中,手段和方式也比较单一,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还不成熟,面临各种突发事件中的准备也不充足。这给新时期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化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创新。
(四)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管理技能,直接影响了博物馆文物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现如今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对于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纵观现阶段博物馆的管理人员队伍,无论在文化素质还是管理思想上都有待提升,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文物保护理论和文物保护技能,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但是我国当前大多数博物馆的管理人员隊伍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不仅文化理论不成熟,同时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有待提高。无法在根本上推动新时期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创新和发展,也无法为文物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
(五)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各大区域的博物馆历史都比较悠久,承载着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但是纵观现阶段博物馆的发展,都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一方面,博物馆自身的管理经费有限,极大的制约了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完善,很多文物以及历史藏品都被存放在面积狭小的库房内,不仅文物的存放条件比较差,同时在防尘、防潮的措施保障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安全性,同时对陈列和展示也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条件也比较滞后,对于现代化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强,同时对于信息化管理的系统软件维护也相对滞后,无法与信息时代的发展相融合。
三、新形势下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博物馆文物的创新管理。
现如今,随着我国博物馆社会地位的日益提升,博物馆的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通过落实博物馆文物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文物的管理效率,切实提升博物馆文物的安全性,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社会基层博物馆的创新,引导博物馆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推动博物馆的现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信息共享。
通过博物馆文物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不仅为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了的途径,加速了历史文化与现代化信息的共享,极大的改变传统博物馆文物陈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可以使当代社会群众随时在互联网等信息化的平台上查询和欣赏历史文物信息,这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便捷。 传统的博物馆文物管理普遍依赖人工,不仅博物馆管理效率低下,博物馆文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很难得到保障。新形势下,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改革,为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便捷,可以实现文物管理和工作人员信息的有效查询,同时也为历史文物研究提供了信息化的手段,这对于新时期文物资源的开发和历史文化的挖掘都具有很大帮助。
四、新时期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要点
(一)人才要素分析。
人才要素是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关键节点,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不仅要在管理思想和理念创新,同时也要确保人才素养和技术水平上为博物馆文物管理信息化改革提供支持。
(二)技术要素分析。
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技术要素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传统博物馆文物管理上的滞后,就是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只有从技术角度上为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才能在根本上推动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三)组织要素分析。
传统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滞后,是由于人员、技术以及组织架构上的滞后所导致的。通过梳理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制度,优化管理层级,能够对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新形势下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创新管理理念,提高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
新时期随着博物馆文物管理化的升级,博物馆内部管理者也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的意识,首先,博物馆领导层要明确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对于信息技术做全面的了解。实现博物馆管理思想的创新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融合。其次,博物馆在深化内部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创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在此过程中积极借鉴解西方文化管理的思想和手段,结合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发展环境,做到因地制宜的创新。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基层博物馆规模的不断扩大,文物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多,博物馆要积极寻求全新的管理路径和技术手段,在根本上提升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二)完善博物馆管理体制和机制,为管理改革保驾护航。
为了实现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博物馆也要针对自身的管理现状以及社会市场需求,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为现阶段文物管理的改革提供规范化指导,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落实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了保证文物开发、文物陈列以及文物保管的科学性,要引进和完善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规范文物管理人员的行为,在根本上降低文物管理的风险,进一步提升文物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要针对当下的文物管理人员做好系统的奖惩机制,对于文物管理信息化改革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只有切实完善和优化博物馆文物的管理机制,才能为博物馆信息化管理保驾护航。
(三)搭建全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技术手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手段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创新,为了更好的创新博物馆信息化管理,打造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是关键,为博物馆搭建全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一方面,博物馆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积极掌握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在技术上做好创新工作,在此过程中,基层博物馆可以有效借鉴国际上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我国的文物保护行业以及基层的政府部门要积极给予博物馆在技术引进上的支持,为博物馆的技术引进和创新提供条件。不仅要为其做好一定的财政规划,增拨财政资金,为基层博物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不仅如此,基层政府部门也要帮助博物馆引进现代化的技术人才,为博物馆信息化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以此实现在根本上推动博物馆文物优化管理的实现。
(四)强化对现代化博物馆管理人才的培养。
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人员是推动博物馆信息化管理创新的关键,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及自身的信息化技术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了当代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因此,在新时期博物馆要想创新自身的管理方式,还需要对于高素质人才进行引进和培养,强化对于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在信息化技术以及管理理念上的培训,帮助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信息化技能。其次,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以及博物馆自身管理的改革,博物馆也要积极吸纳现代化高素质人才。与社会和高等院校做好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对接,进一步丰富当代博物馆文物管理队伍。用专业素质高、信息化技术强以及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人员,带动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不仅如此,各基层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也要积极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强化自身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博物馆管理思想的学习,为当前博物馆文物管理信息化的改革提供支持。
(五)优化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管理改革。
在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是重要的因素。传统的博物馆管理过程中,自身的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化技术都比较落后。在新形势下,就要积极进一步强化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积极优化博物馆文物陈列和保管的客观环境。定期对文物陈列环境进行卫生打扫和安全检查。以此切实保证博物馆文物的安全性。其次,要积极做好对于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等硬件的引进。通过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各个环节。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升级博物馆的安保系统以及文物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社会群众的需求,让社会群众借助全新的手段和平台来了解历史文物信息,传承历史文化。不仅如此,在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设置专门的技术岗位以及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定期做好信息化技术的更新和维护。以此为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改革创造技术条件。
结束语:
综合上面的阐述和分析,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改革,是新时期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我国基层博物馆改革和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梳理了我国基层博物馆的管理现状和不足,并整合新时期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要点,对于新时期我国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提供研究策略。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过程漫长且艰难,新时期博物馆要积极客观认识自身的管理不足和管理缺陷。了解我国博物馆的宏观发展环境,对于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推动博物馆管理的创新指明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俊峰.博物馆信息化及RFID技术在馆藏管理中的应用设想[J].苏州文博论丛,2012,(3).
[2]董清.试论摄影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运用[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1).
[3]王裕昌.浅谈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布线智能化管理[J]. 甘肃科技,2010,(9):80-84.
作者简介:
姓名:张仙玉,性别:女,籍贯: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工作单位:连城县博物馆 职称: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藏品保护与研究
关键字:博物馆;文物管理;信息化管理; 策略研究
引言: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被提上日程,并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在此过程中,博物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传承和弘扬了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提升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需求。随着社会对博物馆开发和建设的关注,博物馆的管理水平也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创新,实现博物馆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利于新时期博物馆管理的发展。
一、博物馆文物管理的风险要素分析
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收藏、保护以及展示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文化指导价值。一直以来,在我国博物馆管理中,文物的管理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要素。文物丢失和损毁以及博物馆内部的管理漏洞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给我国的民族文化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给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严峻考验。
二、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理念滞后。
一直以来,博物馆文物管理在我国都受到及其重要的关注,随着我国历史文物开发,博物馆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从内部收藏走向开放式管理,让历史文物、有价值的藏品等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但是纵观现阶段我国社会博物馆文物的管理现状,还存在诸多漏洞,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当下的文物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博物馆文化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也相对滞后。这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文物管理意识薄弱,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风险,同时也给新形势下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发展带来很大难题。
(二)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无法为文物管理提供保障。
随着我国博物馆规模的不断扩大,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艰巨。其不仅需要做好文物的日常保护和维修的工作,同时要保证博物馆文物日常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是现如今我国针对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制度和体系还比较欠缺,缺乏完善的工作指导规范。一直以来,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都是以粗放型的方式为主,为博物馆文物管理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其不仅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对博物馆文物的开发、展示也缺少一定的制度约束,无法让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有序的开展。
(三)文物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滞后。
现如今我国的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虽然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纵观现阶段的管理方式来看,还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存在很大差距,对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还有待提升。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博物馆在日常文物的管理中依旧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仅管理的效率低下,同时对于文物的安全性也很难保证。在文物的陈列和展示中,手段和方式也比较单一,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还不成熟,面临各种突发事件中的准备也不充足。这给新时期博物馆文物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化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创新。
(四)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管理技能,直接影响了博物馆文物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现如今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对于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纵观现阶段博物馆的管理人员队伍,无论在文化素质还是管理思想上都有待提升,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文物保护理论和文物保护技能,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现代化技术水平,但是我国当前大多数博物馆的管理人员隊伍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不仅文化理论不成熟,同时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有待提高。无法在根本上推动新时期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创新和发展,也无法为文物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撑。
(五)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各大区域的博物馆历史都比较悠久,承载着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但是纵观现阶段博物馆的发展,都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一方面,博物馆自身的管理经费有限,极大的制约了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完善,很多文物以及历史藏品都被存放在面积狭小的库房内,不仅文物的存放条件比较差,同时在防尘、防潮的措施保障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安全性,同时对陈列和展示也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条件也比较滞后,对于现代化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强,同时对于信息化管理的系统软件维护也相对滞后,无法与信息时代的发展相融合。
三、新形势下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博物馆文物的创新管理。
现如今,随着我国博物馆社会地位的日益提升,博物馆的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通过落实博物馆文物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文物的管理效率,切实提升博物馆文物的安全性,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社会基层博物馆的创新,引导博物馆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推动博物馆的现代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信息共享。
通过博物馆文物管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不仅为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了的途径,加速了历史文化与现代化信息的共享,极大的改变传统博物馆文物陈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可以使当代社会群众随时在互联网等信息化的平台上查询和欣赏历史文物信息,这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便捷。 传统的博物馆文物管理普遍依赖人工,不仅博物馆管理效率低下,博物馆文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很难得到保障。新形势下,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改革,为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便捷,可以实现文物管理和工作人员信息的有效查询,同时也为历史文物研究提供了信息化的手段,这对于新时期文物资源的开发和历史文化的挖掘都具有很大帮助。
四、新时期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要点
(一)人才要素分析。
人才要素是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关键节点,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不仅要在管理思想和理念创新,同时也要确保人才素养和技术水平上为博物馆文物管理信息化改革提供支持。
(二)技术要素分析。
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技术要素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传统博物馆文物管理上的滞后,就是由于技术手段的落后,只有从技术角度上为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才能在根本上推动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三)组织要素分析。
传统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滞后,是由于人员、技术以及组织架构上的滞后所导致的。通过梳理博物馆文物管理的组织结构以及管理制度,优化管理层级,能够对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新形势下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创新管理理念,提高对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
新时期随着博物馆文物管理化的升级,博物馆内部管理者也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管理的意识,首先,博物馆领导层要明确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对于信息技术做全面的了解。实现博物馆管理思想的创新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融合。其次,博物馆在深化内部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创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在此过程中积极借鉴解西方文化管理的思想和手段,结合我国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发展环境,做到因地制宜的创新。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基层博物馆规模的不断扩大,文物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多,博物馆要积极寻求全新的管理路径和技术手段,在根本上提升博物馆文物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二)完善博物馆管理体制和机制,为管理改革保驾护航。
为了实现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博物馆也要针对自身的管理现状以及社会市场需求,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为现阶段文物管理的改革提供规范化指导,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落实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了保证文物开发、文物陈列以及文物保管的科学性,要引进和完善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规范文物管理人员的行为,在根本上降低文物管理的风险,进一步提升文物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要针对当下的文物管理人员做好系统的奖惩机制,对于文物管理信息化改革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只有切实完善和优化博物馆文物的管理机制,才能为博物馆信息化管理保驾护航。
(三)搭建全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技术手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手段都较过去有了很大的创新,为了更好的创新博物馆信息化管理,打造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是关键,为博物馆搭建全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一方面,博物馆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积极掌握信息化管理的方式。在技术上做好创新工作,在此过程中,基层博物馆可以有效借鉴国际上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我国的文物保护行业以及基层的政府部门要积极给予博物馆在技术引进上的支持,为博物馆的技术引进和创新提供条件。不仅要为其做好一定的财政规划,增拨财政资金,为基层博物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不仅如此,基层政府部门也要帮助博物馆引进现代化的技术人才,为博物馆信息化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以此实现在根本上推动博物馆文物优化管理的实现。
(四)强化对现代化博物馆管理人才的培养。
博物馆的文物管理人员是推动博物馆信息化管理创新的关键,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及自身的信息化技术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了当代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因此,在新时期博物馆要想创新自身的管理方式,还需要对于高素质人才进行引进和培养,强化对于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在信息化技术以及管理理念上的培训,帮助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信息化技能。其次,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以及博物馆自身管理的改革,博物馆也要积极吸纳现代化高素质人才。与社会和高等院校做好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对接,进一步丰富当代博物馆文物管理队伍。用专业素质高、信息化技术强以及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人员,带动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不仅如此,各基层博物馆文物管理人员,也要积极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强化自身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博物馆管理思想的学习,为当前博物馆文物管理信息化的改革提供支持。
(五)优化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管理改革。
在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是重要的因素。传统的博物馆管理过程中,自身的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化技术都比较落后。在新形势下,就要积极进一步强化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积极优化博物馆文物陈列和保管的客观环境。定期对文物陈列环境进行卫生打扫和安全检查。以此切实保证博物馆文物的安全性。其次,要积极做好对于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等硬件的引进。通过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各个环节。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升级博物馆的安保系统以及文物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社会群众的需求,让社会群众借助全新的手段和平台来了解历史文物信息,传承历史文化。不仅如此,在博物馆文物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设置专门的技术岗位以及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定期做好信息化技术的更新和维护。以此为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改革创造技术条件。
结束语:
综合上面的阐述和分析,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改革,是新时期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我国基层博物馆改革和发展趋势,本文通过梳理了我国基层博物馆的管理现状和不足,并整合新时期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要点,对于新时期我国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提供研究策略。博物馆信息化管理的过程漫长且艰难,新时期博物馆要积极客观认识自身的管理不足和管理缺陷。了解我国博物馆的宏观发展环境,对于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推动博物馆管理的创新指明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俊峰.博物馆信息化及RFID技术在馆藏管理中的应用设想[J].苏州文博论丛,2012,(3).
[2]董清.试论摄影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运用[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1).
[3]王裕昌.浅谈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布线智能化管理[J]. 甘肃科技,2010,(9):80-84.
作者简介:
姓名:张仙玉,性别:女,籍贯: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工作单位:连城县博物馆 职称: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藏品保护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