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世界心理科学发展的新特点,专业心理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文章通过对专业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胜任力进行研究,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更好地开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服务;胜任力
一、心理教师胜任力
1.心理教师胜任力的概念
心理教师胜任力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能将绩优者与绩效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特征,包括能力、自我认识、动机、个性、价值观以及特定的知识和技能等,它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可以预测教师未来的工作绩效。
2.心理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对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有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叶一舵等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否具备必要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他提出学校心理教师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包括拥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具有职业特点的人格特质、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专业技能或能力、专业职责和专业道德、职业个性倾向和自我认同六个方面。王曦的研究中提出,心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应从专业训练、道德准则、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界定[1]。曾玲娟参照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将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素质概括为职业理念和专业意识、职业要求的人格特质、专业知识与技能等。伍新春提出心理教师的胜任特征包括职业理念和专业知识、人格特质、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强的科研能力四个方面[2]。
另一种研究趋势是对胜任特征进行实证研究。邢延清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了包括专业素养、自我发展等鉴别性胜任特征和责任心、应变能力等基准性胜任特征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邓林园等在对资深心理教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出中学心理教师的核心胜任力特征,主要包括自身素质、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3]。王智和张大均从综合研究视角出发,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系统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特点及影响效应模型。
二、心理健康服务
1.心理健康服务的概念
心理健康服务指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导来维护与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活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适用于各类人群的不同心理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是教师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依据,在对一组已知事实、经验结果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健康评估、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活动,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心理健康水平,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在校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服务性活动。
2.国外关于心理健康服务的研究
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服务起源于欧洲和美国,了解其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有借鉴意义。国外“心理健康服务”的概念较为普及,几乎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法。以杜威为代表的西方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校教育要为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服务,以帮助并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得到发展。
在美国,学校的任课教师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就上,针对学生包括学业在内的其他社会的、个人的、职业的问题,由心理服务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服务。美国的学校心理服务体系是由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内容上由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与学校心理学服务两大部分组成,人员组成上以学校心理咨询师和学校心理学家为主体,其他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家长、社会工作者、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校外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协会组织加以支持与配合。
3.国内关于心理健康服务的研究
现今,国内的办学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这就要求服务人员不仅要将学生看作学习和教育的主体,更要以满足学生成长的一切需要为己任。
国内许多学者对心理健康服务的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黄希庭等人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模式、技术体系、服务主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认为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需完善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廖全明等认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实施条件较差、形式主义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模型,具体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矫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预防突发事件治疗学生心理疾病的心理疾病治疗与危机干预体系等三个子系统。俞国良等認为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的工作团队,应当遵循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向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不同层级的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服务,以及围绕该项工作的各种人财物的投入、教育培训、管理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等,构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还有学者从心理需求的角度进行研究。江光荣等对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需要的结构和实际状况进行了研究。王宏方认为教师既是一个迫切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也肩负着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职责。教师需要在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
张爱莲等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指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包含一般特质、专业特质、知识修养、专业技能和职业伦理五个因素。此研究面向的是不同领域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核心胜任特征。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事业的发展,不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之间的专业分工会越来越明确,需要针对性地开发相应的胜任特征评价工具。
三、未来研究的思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世界心理科学发展的新特点,同时也对专业心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对象、内容都在发生变化,专业心理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先前许多学者对心理教师的胜任力进行了研究,也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胜任特征进行了研究,但是尚未发现针对专业心理教师这一特定岗位心理健康服务胜任力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将对专业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胜任力模型进行构建,以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2):54-57.
[2]伍新春.中学生心理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邓林园,王美璇.中学心理教师胜任力探索:对资深心理教师的访谈[J].教师教育研究,2015(3):43-49.
关键词: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服务;胜任力
一、心理教师胜任力
1.心理教师胜任力的概念
心理教师胜任力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能将绩优者与绩效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特征,包括能力、自我认识、动机、个性、价值观以及特定的知识和技能等,它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可以预测教师未来的工作绩效。
2.心理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
对心理健康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有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叶一舵等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否具备必要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他提出学校心理教师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包括拥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具有职业特点的人格特质、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专业技能或能力、专业职责和专业道德、职业个性倾向和自我认同六个方面。王曦的研究中提出,心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应从专业训练、道德准则、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进行界定[1]。曾玲娟参照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将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素质概括为职业理念和专业意识、职业要求的人格特质、专业知识与技能等。伍新春提出心理教师的胜任特征包括职业理念和专业知识、人格特质、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强的科研能力四个方面[2]。
另一种研究趋势是对胜任特征进行实证研究。邢延清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了包括专业素养、自我发展等鉴别性胜任特征和责任心、应变能力等基准性胜任特征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模型。邓林园等在对资深心理教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探讨出中学心理教师的核心胜任力特征,主要包括自身素质、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3]。王智和张大均从综合研究视角出发,将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系统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特点及影响效应模型。
二、心理健康服务
1.心理健康服务的概念
心理健康服务指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导来维护与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活动,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适用于各类人群的不同心理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是教师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依据,在对一组已知事实、经验结果进行理解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健康评估、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等活动,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心理健康水平,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在校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服务性活动。
2.国外关于心理健康服务的研究
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服务起源于欧洲和美国,了解其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有借鉴意义。国外“心理健康服务”的概念较为普及,几乎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法。以杜威为代表的西方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校教育要为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服务,以帮助并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得到发展。
在美国,学校的任课教师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帮助学生取得学业成就上,针对学生包括学业在内的其他社会的、个人的、职业的问题,由心理服务专业人员为学生提供服务。美国的学校心理服务体系是由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内容上由学校心理咨询服务与学校心理学服务两大部分组成,人员组成上以学校心理咨询师和学校心理学家为主体,其他教师、行政人员、学生家长、社会工作者、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校外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协会组织加以支持与配合。
3.国内关于心理健康服务的研究
现今,国内的办学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这就要求服务人员不仅要将学生看作学习和教育的主体,更要以满足学生成长的一切需要为己任。
国内许多学者对心理健康服务的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黄希庭等人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模式、技术体系、服务主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认为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需完善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廖全明等认为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实施条件较差、形式主义倾向严重等诸多问题,提出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模型,具体包括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矫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预防突发事件治疗学生心理疾病的心理疾病治疗与危机干预体系等三个子系统。俞国良等認为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的工作团队,应当遵循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向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不同层级的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服务,以及围绕该项工作的各种人财物的投入、教育培训、管理以及相应的制度建设等,构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还有学者从心理需求的角度进行研究。江光荣等对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需要的结构和实际状况进行了研究。王宏方认为教师既是一个迫切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也肩负着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职责。教师需要在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帮助下提高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
张爱莲等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指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包含一般特质、专业特质、知识修养、专业技能和职业伦理五个因素。此研究面向的是不同领域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核心胜任特征。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事业的发展,不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之间的专业分工会越来越明确,需要针对性地开发相应的胜任特征评价工具。
三、未来研究的思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世界心理科学发展的新特点,同时也对专业心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心理健康服务的对象、内容都在发生变化,专业心理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作用更为突出。先前许多学者对心理教师的胜任力进行了研究,也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胜任特征进行了研究,但是尚未发现针对专业心理教师这一特定岗位心理健康服务胜任力的研究。未来的研究将对专业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服务胜任力模型进行构建,以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2):54-57.
[2]伍新春.中学生心理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邓林园,王美璇.中学心理教师胜任力探索:对资深心理教师的访谈[J].教师教育研究,2015(3):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