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他们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把子女留给了父母或寄养他人,于是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儿童。笔者就年龄在6—15岁之间的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留守儿童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表现
1.性格放纵,不受约束。留守儿童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其监护人不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通常来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而忽略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注很少,一切顺其自然,任其发展,认为孩子不犯什么大错就可以了。对其一般行为不过问,因而缺乏有效的约束管理,导致其纪律松散,没有时间观念,自由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性迟到、旷课、逃学,养成了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行为习惯。
2.学习较差,没有上进心。由于这些孩子留守期间是和老人或其他亲友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较大,身体不好,再加上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与辅导,而且由于年龄相差较大,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久而久之,使留守儿童学习松懈,不按时完成作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便学会了“抄袭”,进而出现逃学、厌学等现象。
3.自卑、孤僻。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对生理、心理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的困惑,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导致他们缺乏基本的交流能力,他们与家庭完整的儿童相比较,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父母不如别人,没有人喜欢他,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自闭心理严重。
二、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环境的具体措施
1.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了学校工作的重点。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全面推广“关爱活动”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组织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交查,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电话,确保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做到清楚姓名、性别、年龄;清楚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方式;清楚监护人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
2.多方管护,倾情关爱。为了更好的关爱留守儿童,开通了免费亲情电话,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购置图书763册,电子钢琴一台,电脑2台及5124元的体育器材。安排骨干教师组织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定期和在节假日期间对其进行思想、心理疏导,为了能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学校开办食堂为他们提供了免费午餐,对贫困留守儿童通过“希望工程”和“654321”结对帮扶活动对他们进行救助。有的同学,家境贫寒,仅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曾几次因家庭原因而辍学,当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他提供了免费午餐,班主任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也及时给予关爱,在后来的学习中,他们积极奋进,多次成绩突出,多次获奖,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学校开设了多种娱乐项目,发放学习用品,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及时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探讨孩子的教育措施。利用秋收和春节外出打工人员回家之机,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或第二监护人进行培训指导、沟通,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学校通过“三星”(全能之星,进步之星,道德之星)评选,“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树立留守儿童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宣传栏、班级手抄报、广播等多种方式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在学校的爱心关注下,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许多留守儿童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够按时到校,不随便旷课、逃学,对自身不良行为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在家能主动帮助爷爷奶奶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应该作为一项“爱心”工程,只要一如既往地抓下去,竭尽全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好,才能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成长的乐园。
一、留守儿童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表现
1.性格放纵,不受约束。留守儿童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其监护人不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通常来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而忽略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注很少,一切顺其自然,任其发展,认为孩子不犯什么大错就可以了。对其一般行为不过问,因而缺乏有效的约束管理,导致其纪律松散,没有时间观念,自由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性迟到、旷课、逃学,养成了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行为习惯。
2.学习较差,没有上进心。由于这些孩子留守期间是和老人或其他亲友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较大,身体不好,再加上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与辅导,而且由于年龄相差较大,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久而久之,使留守儿童学习松懈,不按时完成作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便学会了“抄袭”,进而出现逃学、厌学等现象。
3.自卑、孤僻。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对生理、心理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的困惑,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导致他们缺乏基本的交流能力,他们与家庭完整的儿童相比较,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父母不如别人,没有人喜欢他,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自闭心理严重。
二、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环境的具体措施
1.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了学校工作的重点。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全面推广“关爱活动”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组织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交查,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电话,确保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做到清楚姓名、性别、年龄;清楚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方式;清楚监护人姓名、地址及联系方式。
2.多方管护,倾情关爱。为了更好的关爱留守儿童,开通了免费亲情电话,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购置图书763册,电子钢琴一台,电脑2台及5124元的体育器材。安排骨干教师组织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开展文艺体育活动;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定期和在节假日期间对其进行思想、心理疏导,为了能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学校开办食堂为他们提供了免费午餐,对贫困留守儿童通过“希望工程”和“654321”结对帮扶活动对他们进行救助。有的同学,家境贫寒,仅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曾几次因家庭原因而辍学,当学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他提供了免费午餐,班主任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也及时给予关爱,在后来的学习中,他们积极奋进,多次成绩突出,多次获奖,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学校开设了多种娱乐项目,发放学习用品,丰富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及时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探讨孩子的教育措施。利用秋收和春节外出打工人员回家之机,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或第二监护人进行培训指导、沟通,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加强宣传,树立典型。学校通过“三星”(全能之星,进步之星,道德之星)评选,“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树立留守儿童的先进典型,并通过宣传栏、班级手抄报、广播等多种方式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在学校的爱心关注下,教师的循循善诱下,许多留守儿童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够按时到校,不随便旷课、逃学,对自身不良行为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在家能主动帮助爷爷奶奶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应该作为一项“爱心”工程,只要一如既往地抓下去,竭尽全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好,才能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