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要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要给学生多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学生只有想好了才能说出来;其次,要向学生清晰、细腻地展现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贴合学生实际,去感召、去激发、去亲和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再次,知识之间也存在内在的联系,教师要利用这种联系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推导新知识;此外,还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森林”,长期坚持,学生就能学会科学思考,且思维灵活、敏捷、准确。
【关键词】初中物理;如何发展;思维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优劣主要是看:是否最大程度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视角。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的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物理现象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再现,物理规律是左右同类现象的隐藏特征,所以物理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物理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呢?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加强表达与交流,发展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语言也是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物理教学中,要多开展小组探讨活动,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最多的发言机会,促进学生去思维。学生要在小组内交流与表达,那必然要进行思维,想好了才能说得出来,说出来的观点得不到大家的认可,那还得再思考,这样不断进行思维碰撞,引导思维朝着深度和广度发展,思维活动也就变成了学生的自主需求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就会得到改善,特别是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会得到超常发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说”,多引导学生“说”。
2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多媒体动画、可见的实验现象、可动手操作的实验器具,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建视角下的物理环境和意念中浮现的物理景象,不断地螺旋式地递进置疑,唤起学生物理思维兴趣,创建物理思维基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适时适度地调控,诱导学生思维不断升级,让学生从“心求通而未通”、“口欲书而不能”的基层“愤徘”状态之中跳出,跃进“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的高层思维激发,像这样递进地跳出跳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物理思维的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展开,爬升和跃进,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知识素养得到发展,得到提高。那种脱离了物理环境或与物理环境联系不紧密的“说教理论”是空洞的说教,是让学生反感抵触的教学。例如: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由于内容的抽象性,学生难以接受,难以与原有知识对接,教师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动画,激发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考:当摩擦愈小,小车运动越远,如果不受摩擦力呢?小车会怎样?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
3展示思维过程,发展思维
展示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展示清晰的思维历程。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语言、肢体动作、实验、多媒体、板书等多种手段放大、舒缓细微的思维过程,将思考问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思维轨迹清晰地再现给学生,去吸引、感召、亲和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伴随教师思维的节奏而跃动、碰撞与互动交流,这样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后,觉得经历了一次疑惑、重组、整合、认同思路历程。其次,学生在自己动脑、动手的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描述就会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通过生生、师生多维交流,学生的思维缺陷、思维角度、思路历程就暴露无遗,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客观评价学生的思路,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兴性,使他们在分析问题中学会思考,学会把面对的问题通过等效、模拟、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反证等形式的思维后而求得简捷,冰释疑惑,在运用中求得灵活、创新,在疏漏后学会缜密。例如:在教授《并联电路中的电阻》时,为什么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并联的任意一个电阻都小?教师可通过三个视角给学生展示思维过程,诱发学生思考,达到认同:(1)通过学生亲身实验,处理数据,分析归纳、小组交流得出一般性结论。(2)教师利用教具或动画结合语言给学生展示等效思维方法引发学生共鸣:几个长度相等的电阻并联相当于几个电阻并列凑在一起,两端接线头拧在一起的“一个”电阻,这样,增大了电阻的横切面积,当然总电阻就会减小。(3)、利用数学知识对公式推导可求证并联总电阻小于并联的任意一个电阻。因为 1/R总=1/R1+1/R2+1/R3+…
所以 1/R总>1/R1; 1/R总>1/R2; 1/R总>1/R3; …
所以 R总< R1; R总< R2; R总< R3; …每一步都要学生讲出理由
4以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物理现象不是孤立的,因此各章节的物理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章节的链接性、包容性、嵌入型很强,可以结成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物理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规律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物理教学应从知识结构出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利用已学的知识、原有的经验去解释特殊的新物理现象、推到新的规律、印证新的结论,再把特殊结论推广到普遍适用的一般结论。依据新旧现象间的知识联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推导的新起点,启迪学生质疑、解惑 ,这样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了。这样,新的知识一经建立,便会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成新的知识系统。例如;在教授《浮力产生的原因》一节时,要着重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原有知识)去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新现象),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去推导特殊情形下的浮力计算公式,并计算特殊情形下的浮力,并将推广到一般情况下产生的浮力原因,演变一般情况浮力的计算公式,为下一节内容《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铺设阶梯,降低认知难度。
赞可夫曾说过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永恒不变的教学追求,是新课程、新课改的呼唤,是新课标和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如何发展;思维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优劣主要是看:是否最大程度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视角。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的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物理现象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再现,物理规律是左右同类现象的隐藏特征,所以物理学是思维的体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物理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呢?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加强表达与交流,发展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语言也是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物理教学中,要多开展小组探讨活动,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最多的发言机会,促进学生去思维。学生要在小组内交流与表达,那必然要进行思维,想好了才能说得出来,说出来的观点得不到大家的认可,那还得再思考,这样不断进行思维碰撞,引导思维朝着深度和广度发展,思维活动也就变成了学生的自主需求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就会得到改善,特别是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会得到超常发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说”,多引导学生“说”。
2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多媒体动画、可见的实验现象、可动手操作的实验器具,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建视角下的物理环境和意念中浮现的物理景象,不断地螺旋式地递进置疑,唤起学生物理思维兴趣,创建物理思维基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适时适度地调控,诱导学生思维不断升级,让学生从“心求通而未通”、“口欲书而不能”的基层“愤徘”状态之中跳出,跃进“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的高层思维激发,像这样递进地跳出跳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物理思维的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展开,爬升和跃进,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知识素养得到发展,得到提高。那种脱离了物理环境或与物理环境联系不紧密的“说教理论”是空洞的说教,是让学生反感抵触的教学。例如: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由于内容的抽象性,学生难以接受,难以与原有知识对接,教师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动画,激发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考:当摩擦愈小,小车运动越远,如果不受摩擦力呢?小车会怎样?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
3展示思维过程,发展思维
展示思维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展示清晰的思维历程。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语言、肢体动作、实验、多媒体、板书等多种手段放大、舒缓细微的思维过程,将思考问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思维轨迹清晰地再现给学生,去吸引、感召、亲和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伴随教师思维的节奏而跃动、碰撞与互动交流,这样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后,觉得经历了一次疑惑、重组、整合、认同思路历程。其次,学生在自己动脑、动手的尝试、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描述就会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通过生生、师生多维交流,学生的思维缺陷、思维角度、思路历程就暴露无遗,我们要在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客观评价学生的思路,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兴性,使他们在分析问题中学会思考,学会把面对的问题通过等效、模拟、转化、分析、综合、假设、对比、反证等形式的思维后而求得简捷,冰释疑惑,在运用中求得灵活、创新,在疏漏后学会缜密。例如:在教授《并联电路中的电阻》时,为什么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并联的任意一个电阻都小?教师可通过三个视角给学生展示思维过程,诱发学生思考,达到认同:(1)通过学生亲身实验,处理数据,分析归纳、小组交流得出一般性结论。(2)教师利用教具或动画结合语言给学生展示等效思维方法引发学生共鸣:几个长度相等的电阻并联相当于几个电阻并列凑在一起,两端接线头拧在一起的“一个”电阻,这样,增大了电阻的横切面积,当然总电阻就会减小。(3)、利用数学知识对公式推导可求证并联总电阻小于并联的任意一个电阻。因为 1/R总=1/R1+1/R2+1/R3+…
所以 1/R总>1/R1; 1/R总>1/R2; 1/R总>1/R3; …
所以 R总< R1; R总< R2; R总< R3; …每一步都要学生讲出理由
4以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物理现象不是孤立的,因此各章节的物理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部分章节的链接性、包容性、嵌入型很强,可以结成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物理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按照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规律进行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物理教学应从知识结构出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利用已学的知识、原有的经验去解释特殊的新物理现象、推到新的规律、印证新的结论,再把特殊结论推广到普遍适用的一般结论。依据新旧现象间的知识联系和迁移条件,引导学生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连接点,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推导的新起点,启迪学生质疑、解惑 ,这样就自然地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了。这样,新的知识一经建立,便会纳入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建成新的知识系统。例如;在教授《浮力产生的原因》一节时,要着重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原有知识)去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新现象),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去推导特殊情形下的浮力计算公式,并计算特殊情形下的浮力,并将推广到一般情况下产生的浮力原因,演变一般情况浮力的计算公式,为下一节内容《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铺设阶梯,降低认知难度。
赞可夫曾说过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那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就是我们永恒不变的教学追求,是新课程、新课改的呼唤,是新课标和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