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教学内容。物理习题的解决,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化。通过习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由此可见,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习题教学;思维品质;高中物理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习题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与广阔,但在实际的习题课堂教学中,其效益往往不高。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物理教师的无奈之声:“这道题目我已经在课堂上讲了很多次了,可是好多学生怎么还是做错了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别是在高一高二草草的灌输结论性知识后,以大量的习题充斥物理课堂。以学生在物理习题演练过程中的频繁失败体验,换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这种做法费时、费力,既没有明显的收效,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习题教学的必要性
1.习题教学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次的训练、实际讲解、具体分析,学生就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自然提高了。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设置问题陷阱可以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等。
2.习题教学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往往是“高速度”教学,即三年课,两年讲完,更有甚者一年半就完成了高中三年的所有新内容。尽管表面上学生初步了解了所学的概念和规律,但对它们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孤立的、肤浅的。习题教学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物理习题的教育功能
1.物理教师应更新观念,全面理解课程目标
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习题教学对“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有余,对“过程与方法”的理解有失偏颇,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习题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更是要求物理教学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解决物理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物理习题教学变革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课程目标的需要
(1)丰富习题的内容使之成为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载体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是推动学习的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物理实验是以直观形象为先导,而习题教学则是以抽象逻辑为前提,如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将抽象思维具体化、形象化。在习题教学中通过“体验”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意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精心设计习题教学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氛围
学生之间存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教师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教师如果能够精心设计习题教学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层次深入,步步递进的氛围。
例如:滑旱冰运动是中学生所喜好的一项运动,冲上斜坡再滑下更是这一项运动中最刺激的内容。过程模型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带斜坡且质量M=2kg的小车A处于静止,小车上表面有一段长度BC=1m的直线轨道,和直线轨道相连的右侧为一光滑的1/4圆弧轨道,其半径R=2.8m。现有一个质量m=1kg的小物块从平台以速度VO滑上小车的左端,小物块和小车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素μ=0.4,(g取10m/s2)。
求:(1)若小车固定不动,要使小物块恰好滑上斜坡的最高点,初速度VO应是多少?(2)若小车不固定,使小物块以速度VO=4m/s滑上小车的左端,小车A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此题第一问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得出结论,但第二问却显得无从下手了。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当小物块滑至与小车在水平方向具有共同速度时小车能获得最大速度。为此在评讲时可设置三个问题:
①若小车不固定,使小物块不滑上圆弧的初速度VO应满足什么条件?
②若小车不固定,使小物块能冲出圆弧的初速度VO应满足什么条件?
③若小物块能滑上圆弧,它能相对小车静止不动吗?若要运动,那么小车如何运动?
这样此题就变得丰富多彩了,充分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
(3)拓展习题的广度和深度使之作为探究的材料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即使在有些实验探究中,学生走了弯路,遭遇到挫折和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只能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总而言之,物理习题中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其结论往往更具有生活实践意义和情感教育意义。物理习题教学更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针对自己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习题的设计上,习题的讲评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上渗透新理念、新方法,激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赵凯华 丛树桐 贾起民,从学生负担过重谈起,《科学导报》,2000年第二期。
[2]布鲁纳著《论教学若干原则》,译文载《教育研究》1979年第5期。
[3]殷传宗 查有梁 廖伯琴《物理教育学研究》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2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
【关键词】习题教学;思维品质;高中物理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习题教学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与广阔,但在实际的习题课堂教学中,其效益往往不高。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物理教师的无奈之声:“这道题目我已经在课堂上讲了很多次了,可是好多学生怎么还是做错了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别是在高一高二草草的灌输结论性知识后,以大量的习题充斥物理课堂。以学生在物理习题演练过程中的频繁失败体验,换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这种做法费时、费力,既没有明显的收效,又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习题教学的必要性
1.习题教学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次的训练、实际讲解、具体分析,学生就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自然提高了。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设置问题陷阱可以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等。
2.习题教学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目前高中物理教学往往是“高速度”教学,即三年课,两年讲完,更有甚者一年半就完成了高中三年的所有新内容。尽管表面上学生初步了解了所学的概念和规律,但对它们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孤立的、肤浅的。习题教学能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物理习题的教育功能
1.物理教师应更新观念,全面理解课程目标
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习题教学对“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有余,对“过程与方法”的理解有失偏颇,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习题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物理课程的三维目标更是要求物理教学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在解决物理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物理习题教学变革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课程目标的需要
(1)丰富习题的内容使之成为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载体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是推动学习的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物理实验是以直观形象为先导,而习题教学则是以抽象逻辑为前提,如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将抽象思维具体化、形象化。在习题教学中通过“体验”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意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精心设计习题教学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氛围
学生之间存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教师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教师如果能够精心设计习题教学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层次深入,步步递进的氛围。
例如:滑旱冰运动是中学生所喜好的一项运动,冲上斜坡再滑下更是这一项运动中最刺激的内容。过程模型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带斜坡且质量M=2kg的小车A处于静止,小车上表面有一段长度BC=1m的直线轨道,和直线轨道相连的右侧为一光滑的1/4圆弧轨道,其半径R=2.8m。现有一个质量m=1kg的小物块从平台以速度VO滑上小车的左端,小物块和小车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素μ=0.4,(g取10m/s2)。
求:(1)若小车固定不动,要使小物块恰好滑上斜坡的最高点,初速度VO应是多少?(2)若小车不固定,使小物块以速度VO=4m/s滑上小车的左端,小车A所能获得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此题第一问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得出结论,但第二问却显得无从下手了。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当小物块滑至与小车在水平方向具有共同速度时小车能获得最大速度。为此在评讲时可设置三个问题:
①若小车不固定,使小物块不滑上圆弧的初速度VO应满足什么条件?
②若小车不固定,使小物块能冲出圆弧的初速度VO应满足什么条件?
③若小物块能滑上圆弧,它能相对小车静止不动吗?若要运动,那么小车如何运动?
这样此题就变得丰富多彩了,充分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
(3)拓展习题的广度和深度使之作为探究的材料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即使在有些实验探究中,学生走了弯路,遭遇到挫折和艰辛,甚至最终也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只能求助于教师直接给出解释,但学生仍从这一亲历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总而言之,物理习题中具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其结论往往更具有生活实践意义和情感教育意义。物理习题教学更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针对自己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习题的设计上,习题的讲评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上渗透新理念、新方法,激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赵凯华 丛树桐 贾起民,从学生负担过重谈起,《科学导报》,2000年第二期。
[2]布鲁纳著《论教学若干原则》,译文载《教育研究》1979年第5期。
[3]殷传宗 查有梁 廖伯琴《物理教育学研究》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2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