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新的课程改革浪潮此起彼伏。传统教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势在必行,于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作为新型教育形式和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冲击,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也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机会,且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滥用甚至误用媒体也会使课堂教学眼花缭乱,华而不实。那么,如何促进数学课堂中媒体技术的有益衔接,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数学教学呢?
1 数学课堂中媒体技术衔接存在的问题
1.1 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媒体和教育技术的运用,应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新的知识、方法。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或助手,运用多种媒体于教学时不可忽视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就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只是“解说员”进行讲解或者是在以“演员”的身份做各种表演,失去媒体的教育意义。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懂得,教学媒体本身是一种教学工具,课堂上,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的基本关系入手,探讨媒体在教学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规划、设计,使媒体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不能为了图新鲜而使用媒体。
1.2 异化媒体的教学功能
笔者在日常的观课过程中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盲目地追求新和鲜,出现不同程度地滥用甚至误用教学媒体的现象。
从教学理念上看,现在教育技术、教学媒体的运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为目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发展与教学的具体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实上,有些数学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媒体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忽略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些教师在教学媒体方面的不当运用或过度运用,出现了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现象,学生还是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真的是对媒体教学功能的异化。
2 如何做好数学媒体技术的有
益衔接
2.1 媒体使用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现象和过程由教师口头讲解学生总是含糊不清,这些往往正是数学教学的重点知识。如果利用教学媒体,比如模拟操作、动画图形、实际测量等,的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补偿手段,在适当时机利用多种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媒体使用要促进直观性与抽象性的结合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学媒体直观性特点,以形象思维来协同、互补完成思维过程,特别是利用教学媒体来突出概念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联系直观性实际内容,使学生真正了解是自然的,或者是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内容,不断地提升知识水平与能力。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如何选择数学多媒体教学内容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多媒体的大容量、高速、省时的特点是非常灵活的。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性文字,由于学生记忆中缺乏相应的认识图式,教学中仅靠语言的理解既枯燥又难懂,往往构成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轻易地突破这些难点。在一些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将课文中的图片提供给学生,很显然比起只让学生想象要容易得多。事实上,基于这样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要更加深入,记忆会更加持久。再如,教材中的一些动态变化的现象最适宜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弥补教师个人解说才能的缺陷。
另外,多媒体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通过提供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把要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收的知识,变为无意注意而轻松获得,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媒体的使用要遵循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从教学的目的性来看,怎么确定教学媒体的内容和播放时间?如何选择教学方法?这要由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本课内容要使学生了解什么?知道什么?掌握什么?培养学生哪些方法和能力?为达到这些目的该选择哪些教学方法和有效资源?从教学的针对性来看,要针对本节的重点难点,特别是针对学生的那些薄弱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媒体。从数学教学的启发性来看,注重启发就是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学方式组合和教学媒体衔接互补的综合性应用。基本的程序就是问题→猜想→验证(媒体展示)→应用(媒体应用情景)。媒体的运用就是对于抽象的、难懂的部分,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使之表象化、生动化。
3 在新技术环境下,实现数学教学媒体的
继承和创新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动,但它不是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仍然是教师,是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改变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课时间少了,绝对权威的地位减弱了,实际上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信息内化”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方法,应是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实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的设计、精心的组织才能发挥效能。而计算机所具有的诸多功能也是传统手段无法匹敌的,所以不能厚此薄彼,二者应优势互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提倡的,用它来解决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或难以实现的问题,更加容易,更有价值。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仅要求教师能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熟练地进行操作,而且需要更高的专业修养和系统知识。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学习者、研究者,不但要懂得新教法,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但是,多媒体只是一个中介,切不可喧宾夺主地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多媒体引入课堂后,能取代教师的部分功能,但不能完全取代教师。教学中,不可热衷于搞“多媒体”的花架子,而违背课堂教学规律,忽视学生的反应和认知规律,形成“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这就失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大力提倡“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把课堂教学中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去实践,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基。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恰当使用,可以起到传统的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也要注意,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要求授课教师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现代教育的本质,既要运用多媒体手段,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评价、监督控制、师生情感交流方面的优势。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促进媒体技术的有益衔接,才能使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美的结合。
1 数学课堂中媒体技术衔接存在的问题
1.1 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媒体和教育技术的运用,应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新的知识、方法。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或助手,运用多种媒体于教学时不可忽视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就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只是“解说员”进行讲解或者是在以“演员”的身份做各种表演,失去媒体的教育意义。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懂得,教学媒体本身是一种教学工具,课堂上,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的基本关系入手,探讨媒体在教学中的基本规律和要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规划、设计,使媒体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不能为了图新鲜而使用媒体。
1.2 异化媒体的教学功能
笔者在日常的观课过程中发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盲目地追求新和鲜,出现不同程度地滥用甚至误用教学媒体的现象。
从教学理念上看,现在教育技术、教学媒体的运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学生能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为目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发展与教学的具体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事实上,有些数学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媒体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忽略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些教师在教学媒体方面的不当运用或过度运用,出现了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现象,学生还是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真的是对媒体教学功能的异化。
2 如何做好数学媒体技术的有
益衔接
2.1 媒体使用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现象和过程由教师口头讲解学生总是含糊不清,这些往往正是数学教学的重点知识。如果利用教学媒体,比如模拟操作、动画图形、实际测量等,的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补偿手段,在适当时机利用多种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媒体使用要促进直观性与抽象性的结合
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学媒体直观性特点,以形象思维来协同、互补完成思维过程,特别是利用教学媒体来突出概念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联系直观性实际内容,使学生真正了解是自然的,或者是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内容,不断地提升知识水平与能力。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如何选择数学多媒体教学内容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多媒体的大容量、高速、省时的特点是非常灵活的。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性文字,由于学生记忆中缺乏相应的认识图式,教学中仅靠语言的理解既枯燥又难懂,往往构成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轻易地突破这些难点。在一些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将课文中的图片提供给学生,很显然比起只让学生想象要容易得多。事实上,基于这样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要更加深入,记忆会更加持久。再如,教材中的一些动态变化的现象最适宜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多媒体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不但有利于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弥补教师个人解说才能的缺陷。
另外,多媒体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通过提供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把要强制学生有意注意接收的知识,变为无意注意而轻松获得,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媒体的使用要遵循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启发性
从教学的目的性来看,怎么确定教学媒体的内容和播放时间?如何选择教学方法?这要由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本课内容要使学生了解什么?知道什么?掌握什么?培养学生哪些方法和能力?为达到这些目的该选择哪些教学方法和有效资源?从教学的针对性来看,要针对本节的重点难点,特别是针对学生的那些薄弱环节,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媒体。从数学教学的启发性来看,注重启发就是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学方式组合和教学媒体衔接互补的综合性应用。基本的程序就是问题→猜想→验证(媒体展示)→应用(媒体应用情景)。媒体的运用就是对于抽象的、难懂的部分,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使之表象化、生动化。
3 在新技术环境下,实现数学教学媒体的
继承和创新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动,但它不是决定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仍然是教师,是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要改变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课时间少了,绝对权威的地位减弱了,实际上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信息内化”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方法,应是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实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的设计、精心的组织才能发挥效能。而计算机所具有的诸多功能也是传统手段无法匹敌的,所以不能厚此薄彼,二者应优势互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提倡的,用它来解决传统教学所不能解决或难以实现的问题,更加容易,更有价值。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仅要求教师能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熟练地进行操作,而且需要更高的专业修养和系统知识。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学习者、研究者,不但要懂得新教法,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但是,多媒体只是一个中介,切不可喧宾夺主地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多媒体引入课堂后,能取代教师的部分功能,但不能完全取代教师。教学中,不可热衷于搞“多媒体”的花架子,而违背课堂教学规律,忽视学生的反应和认知规律,形成“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的现象,这就失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大力提倡“生活中的数学”实践,把课堂教学中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去实践,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基。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恰当使用,可以起到传统的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也要注意,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要求授课教师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现代教育的本质,既要运用多媒体手段,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评价、监督控制、师生情感交流方面的优势。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促进媒体技术的有益衔接,才能使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完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