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关注。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方面,不少学生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急需教师引导。初中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为此,要注重培养课前认真准备和预习习惯;培养学生上课听说看想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复习的习惯和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学习习惯
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末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据科学家研究,一个动作重复 27 天便成为一种习惯,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可谓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关注。
1 学习习惯的内涵及其作用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学生会自动地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有着明显的影响,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策略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有效地形成结构化的智力活动和知识结构,从而拥有高质量的学习。从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来看,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在学习早期阶段,如果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并形成个体的一种需要,将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导致学生在社会结构中位置分化的重要条件。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对学生说:“你非常聪明,就是太懒了。”“我讲过的题,你为什么还要做错?”等等。对于上述这些现象,在大多数老师的教学生涯中都或多或少出现过。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比较重要的,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超过80%的学生认为课前、课后、课中都对学习的影响非常深远,值得重视,其中85.32%左右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85%左右的学生认为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和做好课前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有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而我们的学生又做得怎样呢?调查分析显示:认为自己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占到了约55%,其中认为自己经常进行课前预习的只占24.77%,约60%的学生是偶尔在家进行课前预习;超过半数的学生预习功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到30分钟之间,属于比较正常的时间范围,其他学生多数为10分钟内;对课后复习的态度存在较大问题,有55%的学生是做完家庭作业后就不再看书学习。
可见,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不少学生还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急需我们去引导和解决。
3 初中生數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
3.1注重培养课前认真准备和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的良好习惯。如教科书、笔、课堂作业本、作图工具、草稿本、笔记本等要有序的摆放在课桌上。具体做法是:首先在开学的第一节课给学生交代数学课上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然后在以后的每节上课预备铃响后不急于进入教室,而是站在教室门口环视一下,观察学生是否做好课前准备,待学生准备妥当后再进入教室。
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3.2 培养学生上课听说看想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上课听说看想的良好习惯,具体就是教会学生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是指课堂上,一是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拔、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具体做法是:当我讲完一个知识或一个例题后,专门抽上课开小差的学生起来复述我所讲的内容或解题思路,如果不能复述,就抽一名上课专心的学生来复述,然后再让他复述一遍。另外也可就一些较为简单的例题进行口述解答,然后叫学生自己独立写出解答的详细过程。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具体做法是:当我讲完一个重点内容或重点例题或典型几何图形后,将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擦掉,然后叫学生快速地在课堂作业本上写出来或画出来。
会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具体做法: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提问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对回答得较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具体做法:一是给学生说的机会,如比较简单的口算练习、一些重点的定义等问题让后进生说,难点的让中等生说,当他们不能说的时候,就让优生说,然后再让他们说;二是鼓励学生要说,哪怕是说得不对,都要就其某一优点给予表扬;三是要多叫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来说。
3.3 认真复习的习惯
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竞赛制度,每天每人都有记载,然后进行阶段性的奖励和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学生进行复习,又增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趣,而且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效果比批评和职责效果好得多。
3.4 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赵红洋.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学习习惯
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末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据科学家研究,一个动作重复 27 天便成为一种习惯,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可谓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关注。
1 学习习惯的内涵及其作用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学生会自动地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有着明显的影响,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策略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有效地形成结构化的智力活动和知识结构,从而拥有高质量的学习。从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来看,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在学习早期阶段,如果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并形成个体的一种需要,将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导致学生在社会结构中位置分化的重要条件。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对学生说:“你非常聪明,就是太懒了。”“我讲过的题,你为什么还要做错?”等等。对于上述这些现象,在大多数老师的教学生涯中都或多或少出现过。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比较重要的,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超过80%的学生认为课前、课后、课中都对学习的影响非常深远,值得重视,其中85.32%左右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85%左右的学生认为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和做好课前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有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而我们的学生又做得怎样呢?调查分析显示:认为自己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占到了约55%,其中认为自己经常进行课前预习的只占24.77%,约60%的学生是偶尔在家进行课前预习;超过半数的学生预习功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到30分钟之间,属于比较正常的时间范围,其他学生多数为10分钟内;对课后复习的态度存在较大问题,有55%的学生是做完家庭作业后就不再看书学习。
可见,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不少学生还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急需我们去引导和解决。
3 初中生數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
3.1注重培养课前认真准备和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的良好习惯。如教科书、笔、课堂作业本、作图工具、草稿本、笔记本等要有序的摆放在课桌上。具体做法是:首先在开学的第一节课给学生交代数学课上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然后在以后的每节上课预备铃响后不急于进入教室,而是站在教室门口环视一下,观察学生是否做好课前准备,待学生准备妥当后再进入教室。
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3.2 培养学生上课听说看想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上课听说看想的良好习惯,具体就是教会学生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是指课堂上,一是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拔、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具体做法是:当我讲完一个知识或一个例题后,专门抽上课开小差的学生起来复述我所讲的内容或解题思路,如果不能复述,就抽一名上课专心的学生来复述,然后再让他复述一遍。另外也可就一些较为简单的例题进行口述解答,然后叫学生自己独立写出解答的详细过程。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具体做法是:当我讲完一个重点内容或重点例题或典型几何图形后,将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擦掉,然后叫学生快速地在课堂作业本上写出来或画出来。
会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具体做法: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提问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对回答得较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具体做法:一是给学生说的机会,如比较简单的口算练习、一些重点的定义等问题让后进生说,难点的让中等生说,当他们不能说的时候,就让优生说,然后再让他们说;二是鼓励学生要说,哪怕是说得不对,都要就其某一优点给予表扬;三是要多叫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来说。
3.3 认真复习的习惯
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竞赛制度,每天每人都有记载,然后进行阶段性的奖励和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学生进行复习,又增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趣,而且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效果比批评和职责效果好得多。
3.4 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赵红洋.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