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师本教育、老师一言堂教学,教师在说学生在听,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说教,课堂没有生气。这样的课堂费时费力,而且还吃力不讨好。“学·导·用”教学模式是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引下的、扎根于我县本土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生“学”为核心,最大程度激发师生生命潜能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在这一新模式下,学生摆脱原有教育体系的桎梏,摆脱完全由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使课堂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自己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课教学采用“学·导·用”教学模式后,学生开始了自主、独立探索的学习历程,不仅激活了课堂,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我就以《国家财政》教学为例,谈谈“学·导·用”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面面俱到的繁杂——以《国家财政》的教学目标为例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备课教案书写比较繁琐,在教案的起始部分就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等内容。而且“教学过程”写的特别的详细。
新课改以后,教学目标又被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个三维目标本是一体的,但在实践中常常被人为的割裂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而无所适从。
如《国家财政》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传统模式下,高一政治老师是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的:
※知识目标:1.知道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2.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3.知道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6.获得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1.提高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
2.提高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能力。3.培养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4.增强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5.发展辩证的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2.关注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主人翁意识。3.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社会主义优越感以及对宁化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宁化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相信不要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自己看完了,也是够“晕”的。这也是以“教”为中心的课堂理念决定的。
二、“学·导·用”教学模式下的教案举例
“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特征:1.以简单、根本、开放、有效的“课前学习研究单”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先学,学有所思;2.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学生合作小组为基本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帮互助,学有所获;3.以发展性的多元评价为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在展示、质疑、补充、探究中完善自我,学有所成;4.以教师点拨、帮助、促进为支点,穿针引线地引领不同层次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提高进步,学有所长;5.以当堂训练,运用拓展为立足点,在堂清日结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学有所用。
例如,高一《国家财政》的学·导·用”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如下:
教案书写很简略,便于教师操作。同时,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整个一节课下来,我自己讲解引导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中心。我在教学中对于关键点的把握也是比较准确实用。这是真正体现了“导学”的课堂功能的。而传统的课堂则老师讲学生记的满堂灌,耗时40分钟,还拖课3分钟,这节课学生只听不练,师生也缺乏互动,师生都累,教学效果显然不理想,是吃力不讨好的无效课堂。
从以上两种课堂教学案例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沉闷的,教师备课也是非常辛苦的,是一种燃烧自己但却也没有照亮别人的吃力不讨好行为,是以“教”为中心的苦苦煎熬。“学·导·用”教学模式转变了观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课堂就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使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得省心。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他们很容易理解了我原来需要三番五次强调的知识点,使我感觉到了当教师的幸福感。学生课堂参与的踊跃性是传统教法无法比拟的,小组讨论的形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课堂产生的巨大辐射力也是令人向往的。
经过一学年的“学·导·用”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我感觉到了这是一种很好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教学模式,同时,它把课堂完全的还给学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参与积极性,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思维,从而更好的释放潜能、绽放自己。俗话说: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用对,事半功倍。“学·导·用”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的教学模式。在“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启发下,师生都能够获得共同成长,生命化教育因此得以落实与体现,课堂因此得以迸发出生命的火花,表现出生命化的特征。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面面俱到的繁杂——以《国家财政》的教学目标为例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备课教案书写比较繁琐,在教案的起始部分就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等内容。而且“教学过程”写的特别的详细。
新课改以后,教学目标又被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个三维目标本是一体的,但在实践中常常被人为的割裂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而无所适从。
如《国家财政》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我们传统模式下,高一政治老师是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的:
※知识目标:1.知道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2.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3.知道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5.理解我国财政的作用。6.获得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1.提高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
2.提高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能力。3.培养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4.增强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5.发展辩证的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2.关注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主人翁意识。3.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社会主义优越感以及对宁化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为宁化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相信不要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自己看完了,也是够“晕”的。这也是以“教”为中心的课堂理念决定的。
二、“学·导·用”教学模式下的教案举例
“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特征:1.以简单、根本、开放、有效的“课前学习研究单”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先学,学有所思;2.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学生合作小组为基本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帮互助,学有所获;3.以发展性的多元评价为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在展示、质疑、补充、探究中完善自我,学有所成;4.以教师点拨、帮助、促进为支点,穿针引线地引领不同层次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提高进步,学有所长;5.以当堂训练,运用拓展为立足点,在堂清日结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学有所用。
例如,高一《国家财政》的学·导·用”教学模式及教学过程如下:
教案书写很简略,便于教师操作。同时,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整个一节课下来,我自己讲解引导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中心。我在教学中对于关键点的把握也是比较准确实用。这是真正体现了“导学”的课堂功能的。而传统的课堂则老师讲学生记的满堂灌,耗时40分钟,还拖课3分钟,这节课学生只听不练,师生也缺乏互动,师生都累,教学效果显然不理想,是吃力不讨好的无效课堂。
从以上两种课堂教学案例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沉闷的,教师备课也是非常辛苦的,是一种燃烧自己但却也没有照亮别人的吃力不讨好行为,是以“教”为中心的苦苦煎熬。“学·导·用”教学模式转变了观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课堂就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使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得省心。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他们很容易理解了我原来需要三番五次强调的知识点,使我感觉到了当教师的幸福感。学生课堂参与的踊跃性是传统教法无法比拟的,小组讨论的形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课堂产生的巨大辐射力也是令人向往的。
经过一学年的“学·导·用”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我感觉到了这是一种很好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教学模式,同时,它把课堂完全的还给学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参与积极性,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思维,从而更好的释放潜能、绽放自己。俗话说: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用对,事半功倍。“学·导·用”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的教学模式。在“学·导·用”教学模式的启发下,师生都能够获得共同成长,生命化教育因此得以落实与体现,课堂因此得以迸发出生命的火花,表现出生命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