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作文教学生成性模仿是指充分利用我们在教师、团队、网络、图书馆等方面的优势,借鉴书法练习的方法,借助“模仿——借鉴——创造”的三级递升平台,探索一套符合读写规律的作文“入格、出格”的有效、优效模式,试图在应试教育的框架里,通过名家经典的阅读,让学生因为喜欢一个片段、一篇美文,进而喜欢一本书,喜欢一位作家,喜欢阅读,进而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通过快速入格,激发学生蛰伏的写作欲望,培养信心和成就感,进而养成终身写作的习惯。
关键词:生成性模仿 初中作文教学 教学模式
从词语的本意上,“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提升的过程与结果,具有顺应自然、动态渐变、生发创新的特征。在学科教育和课堂教学中,“生成”和“预设”相对,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元性的特点。“生成”理论的创始人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生成性模仿是与机械性模仿相对的概念。它从“人的发展”出发,以名家经典为模仿范本,引导学生建立名家经典与个人生活的联系,将名家经典融入我心,汇于我口,流于我笔,在名家经典与学生个性的磨合中,最终凝聚激发出个人经典。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时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他们因摹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摹仿就是学习。”美学家朱光潜说:“学一门艺术的特殊的筋肉技巧,要用什么方法呢?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和‘学习’本来不是两件事。姑且以写字为例来说。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这些方法都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但是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学写字最得益的方法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看他如何提笔,如何运用手腕,如何使全身筋肉力量贯注在手腕上。他的筋肉习惯已养成了,在实地观察他的筋肉如何动作时,我可以讨一点儿诀窍来,免得自己去暗中摸索,尤其重要的是免得自己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书法是讲究“心手相应”的技能,书法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磨砺过程。初中作文教学生成性模仿拟将书法练习“描红——临帖——背临——自写”的循序渐进方法科学转化为写作训练的科学递升程序,形成“模仿——借鉴——创造”的三级递升平台;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梳理形成适合初中生阅读和模仿的名家经典片段系统;从初中三年学生生活的内外层面,组建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角度的名家经典“范本”体系。
临摹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记忆的过程,任何技能都是通过模仿和联系获得的。作文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如何塑造好语言离不开好的摹本,离不开书法常用的方法——临摹。所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阅读教学中的经典段落作为学生模仿的“范本”,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表达方式,是达到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精选模本,观察学习
生成性模仿并不是人类初始阶段所进行的随意性的模仿,为了保证学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应当发挥指导性作用。这种指导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精选模仿范本,预设模仿范本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指导性价值。学生通过观察,对语言的妙用、句式的长短,修辞的分类,描写的方法、整体的风格、神韵等变化万端的语言组合,产生鲜明而具体的感受和感性认识,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抽象概括。提高观察有效性的关键是对注意力的训练。初学者临摹一般要求尽量逼真,但范文提供的信息很多,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这些信息并不容易。一般来说,在没有明确目的指导下的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注意对象,他可能对范文的各个部分都泛泛地加以注意,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维持注意最有效的办法是明确其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各种强化增强其完成任务的愿望。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目标任务分解,例如,第一步只需注意范文的语言情感,第二步只需注意范文的句式修辞。这样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在小范围内对某一方面的技能进行特别训练,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经典文章,通过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引起学生关注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对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背影》中父亲的数次背影及翻越月台时的细节描写,《一面》里三次肖像描写,《绿》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无不在学生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印记,都可以成为写作教学中学习的重点。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名家名篇中的特色写作片段,有意识地为学生模仿预设情感,让学生在写作技巧上有所提高。
二、融合感受,自由模仿
心理学理论认为:信息刺激在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建立暂时联系,在大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种“痕迹”的保持就是记忆。临摹,就是要将文本中的“信息刺激”,即所蕴含的语言情感、句式修辞、写作手法等,通过重复模仿训练,在大脑中建立联系和留下痕迹,不断积累后变为自己的能力。记忆是整个写作过程不可或缺的,临摹的成效与记忆的深浅是成正比例的。冰心说:“模仿是最大的喜爱。”只有学生认为模仿范本的语言形式有助于对自身情感的表达,模仿才能从机械性模仿转化为生成性模仿。
学习《冰心诗四首》后仿写诗歌,可以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的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根据学生读诗的体会和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诗歌写作指导,共同讨论诗歌写作的特点,即诗歌应饱含感情,注重意象,不宜平铺直叙,应有些比喻象征,还要有韵律、音乐性。学习《安恩与奶牛》后结合文中对安恩的外貌描写加以指导,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写得准确传神,使读者如见其人。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在课堂上完成模仿作业——写自己熟悉的人,顿觉有话可说,人物也就自然写得栩栩如生。
三、提升品位,生成价值
一般的形似要求是没人怀疑的。由于人们习惯于用“继承——创新”、“古——今”、“古人——自我”等二元论思考问题,对逼真的程度可能会时刻反思。到底如何算临摹得像,怎样的度才算标准呢?答案每人会不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就是个性化、体验化,教师应调整作文教学的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但学生的认识水平必定是有限的,他们的观点难免偏颇,对思想价值的挖掘难免不够。所以,要使学生的作文有文采、有底蕴,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渗透文化气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从摹本的语言中寻找与主题自然贴切的名言警句,借助他们的智慧火花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从根本上来讲,作文教学除了在语言上提高学生的运用和创新能力之外,更要在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在作文中有所体现,所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根本。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因此,在作文评价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写作倾向,引导他们在生成性模仿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品格塑造和品位提升中真正提高自身素质。
所以说,写作教学中的“生成性模仿”,是作文教学改革中的有效探索,通过模仿范本的精心预设,把学生的模仿情绪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个体体验与写作潜能,最终融合经典阅读与写作实践,形成一套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素养、阅读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校本课程教材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林佳颖.试析书法学习中技能习得的心理机制.
关键词:生成性模仿 初中作文教学 教学模式
从词语的本意上,“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提升的过程与结果,具有顺应自然、动态渐变、生发创新的特征。在学科教育和课堂教学中,“生成”和“预设”相对,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元性的特点。“生成”理论的创始人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生成性模仿是与机械性模仿相对的概念。它从“人的发展”出发,以名家经典为模仿范本,引导学生建立名家经典与个人生活的联系,将名家经典融入我心,汇于我口,流于我笔,在名家经典与学生个性的磨合中,最终凝聚激发出个人经典。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时起就有摹仿的本能,他们因摹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摹仿就是学习。”美学家朱光潜说:“学一门艺术的特殊的筋肉技巧,要用什么方法呢?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和‘学习’本来不是两件事。姑且以写字为例来说。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这些方法都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但是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学写字最得益的方法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看他如何提笔,如何运用手腕,如何使全身筋肉力量贯注在手腕上。他的筋肉习惯已养成了,在实地观察他的筋肉如何动作时,我可以讨一点儿诀窍来,免得自己去暗中摸索,尤其重要的是免得自己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书法是讲究“心手相应”的技能,书法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磨砺过程。初中作文教学生成性模仿拟将书法练习“描红——临帖——背临——自写”的循序渐进方法科学转化为写作训练的科学递升程序,形成“模仿——借鉴——创造”的三级递升平台;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梳理形成适合初中生阅读和模仿的名家经典片段系统;从初中三年学生生活的内外层面,组建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诸角度的名家经典“范本”体系。
临摹实际上是一个观察、记忆的过程,任何技能都是通过模仿和联系获得的。作文是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如何塑造好语言离不开好的摹本,离不开书法常用的方法——临摹。所以,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阅读教学中的经典段落作为学生模仿的“范本”,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表达方式,是达到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精选模本,观察学习
生成性模仿并不是人类初始阶段所进行的随意性的模仿,为了保证学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应当发挥指导性作用。这种指导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精选模仿范本,预设模仿范本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指导性价值。学生通过观察,对语言的妙用、句式的长短,修辞的分类,描写的方法、整体的风格、神韵等变化万端的语言组合,产生鲜明而具体的感受和感性认识,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抽象概括。提高观察有效性的关键是对注意力的训练。初学者临摹一般要求尽量逼真,但范文提供的信息很多,要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这些信息并不容易。一般来说,在没有明确目的指导下的学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注意对象,他可能对范文的各个部分都泛泛地加以注意,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维持注意最有效的办法是明确其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各种强化增强其完成任务的愿望。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目标任务分解,例如,第一步只需注意范文的语言情感,第二步只需注意范文的句式修辞。这样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在小范围内对某一方面的技能进行特别训练,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经典文章,通过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不但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引起学生关注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对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背影》中父亲的数次背影及翻越月台时的细节描写,《一面》里三次肖像描写,《绿》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无不在学生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印记,都可以成为写作教学中学习的重点。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名家名篇中的特色写作片段,有意识地为学生模仿预设情感,让学生在写作技巧上有所提高。
二、融合感受,自由模仿
心理学理论认为:信息刺激在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建立暂时联系,在大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这种“痕迹”的保持就是记忆。临摹,就是要将文本中的“信息刺激”,即所蕴含的语言情感、句式修辞、写作手法等,通过重复模仿训练,在大脑中建立联系和留下痕迹,不断积累后变为自己的能力。记忆是整个写作过程不可或缺的,临摹的成效与记忆的深浅是成正比例的。冰心说:“模仿是最大的喜爱。”只有学生认为模仿范本的语言形式有助于对自身情感的表达,模仿才能从机械性模仿转化为生成性模仿。
学习《冰心诗四首》后仿写诗歌,可以借诗歌来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的纯正趣味,提高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根据学生读诗的体会和对诗歌的理解,结合诗歌写作指导,共同讨论诗歌写作的特点,即诗歌应饱含感情,注重意象,不宜平铺直叙,应有些比喻象征,还要有韵律、音乐性。学习《安恩与奶牛》后结合文中对安恩的外貌描写加以指导,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征,要按一定的顺序描写。要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写得准确传神,使读者如见其人。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在课堂上完成模仿作业——写自己熟悉的人,顿觉有话可说,人物也就自然写得栩栩如生。
三、提升品位,生成价值
一般的形似要求是没人怀疑的。由于人们习惯于用“继承——创新”、“古——今”、“古人——自我”等二元论思考问题,对逼真的程度可能会时刻反思。到底如何算临摹得像,怎样的度才算标准呢?答案每人会不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就是个性化、体验化,教师应调整作文教学的思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作文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但学生的认识水平必定是有限的,他们的观点难免偏颇,对思想价值的挖掘难免不够。所以,要使学生的作文有文采、有底蕴,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渗透文化气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从摹本的语言中寻找与主题自然贴切的名言警句,借助他们的智慧火花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从根本上来讲,作文教学除了在语言上提高学生的运用和创新能力之外,更要在思想感情上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在作文中有所体现,所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根本。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因此,在作文评价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写作倾向,引导他们在生成性模仿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品格塑造和品位提升中真正提高自身素质。
所以说,写作教学中的“生成性模仿”,是作文教学改革中的有效探索,通过模仿范本的精心预设,把学生的模仿情绪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个体体验与写作潜能,最终融合经典阅读与写作实践,形成一套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素养、阅读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校本课程教材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林佳颖.试析书法学习中技能习得的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