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食品安全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关系着人们的饮食健康。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基层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不合格食品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枣庄市市中区是典型的鲁南饮食文化聚集地,食品业态繁杂、从业人员众多,具有基层餐饮的众多特质。本文通过深入该区食品生产企业、商超、集市及餐饮服务单位实地了解食品生产、经营情况,汇总监管信息,探讨枣庄市市中区食品安全现状和监管情况。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该区食品安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以此为例,提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市中区;食品安全;基层;监管对策
1 基本情况
1.1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截至2021年2月,枣庄市市中区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33家、食品经营单位2 206家、餐饮服务单位2 487家(含学校幼儿园食堂85家、养老机构25家、医院食堂8家、小餐饮1 045家)。市中区共有人口65万,而食品相关从业人员3万余人,约占总人口的5%[1]。
1.2 食品监管机构、人员概况
目前该市场监管局在编在岗人员294名,退伍兵公益岗安置25名,监管人员数量基本满足工作实际需要,但平均年龄高于50岁而且缺乏熟悉药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专业的人才。该局下设1个副科级综合行政执法大队、16个内设科室、11个镇街市场监管所和4个专业市场监督管理办公室,6个涉农镇街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开展日常巡查及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
1.3 食品安全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2]。
2020年该区未发生较大及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未发生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的行为。但存在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出厂检验记录不齐全甚至造假的现象,“两超一非”问题时有发生;部分食品企业经营的肉制品、蛋类存在盐酸克伦特罗、氟苯尼考等兽药残留的问题;部分餐饮单位索证、索票不齐全,食品进货查验制度不健全,加工操作间环境脏乱差及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等问题。
2020年该区各级食品抽检共计2 500余批次,其中145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约为5.8%。不合格产品涉及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及初级农产品。品种涉及饮料、方便食品等预包装食品、涉及芹菜、韭菜、鸡蛋、猪肉、河虾等初级农产品,基本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口粮[3]。
2 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
①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精力主要放在企业生产环节和市场流通环节上。在广阔的农村,初级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环节源头没有管控好,后面的准入管控难度就很大,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理论上制定了原料的追溯体系,实际操作中很难追溯。其原因是原料主要由广大农民以家庭承包组成,缺乏质量管理制度和培训,缺少监管和约束。原料流向市场后,自身风险转移。②部分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缺少对食品安全的足够重视和敬畏。2020年,该区市场监管部门办理了某大型超市经营的猪肉兽药抗生素“磺胺类”不合格、某餐饮单位使用的黄豆芽“4-氯苯氧乙酸钠”不合格、某市场经营的梨农药“多菌灵”不合格,某市场经营的鸡蛋兽药抗生素“氟苯尼考”不合格,某饭店使用的小河虾含有禁止添加且为一类致癌物的“呋喃西林代谢物”等案件[4]。通过以上案件可以看出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较差,行业自律性不强。③重点食品安全领域,如校园食品、农村食品、保健食品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缺乏系统和持之有效的监管。④食品行刑衔接机制不健全,尤其是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对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平台的监管缺乏公安部门必要的手段,而区县级公安部门缺少专业的食品犯罪管理部门,很多负责食品安全犯罪的执法人员都是治安大队民警。⑤消费者维权意识普遍不强,涉及食品安全投诉举报证据不足,消费者食品安全热情参与度不高。⑥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效果不佳。⑦目前基层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单位众多,与现有的监管人员、车辆、装备、技术等设备设施不匹配[5]。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措施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①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实施农兽药使用减量行动,实施集中系统治理。②强化日常监管,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加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关键环节监管,实现全链条无缝衔接监管,着力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③深化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存在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治理“餐桌污染”。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餐饮质量安全提升、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等行动,确保取得效果。④强化行刑衔接,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加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犯罪高压态势。⑤推动群防群治,巩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格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切实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和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落实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如该区市场监管局在2020年开始公开选聘30余名“食品安全社会监管员”,这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行为,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值得大力推行。⑥加大对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考核和培训,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考核和培训,杜绝走形式,走过场。⑦政府部门应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编制、工作经费,保证人员在编在岗,严禁监管人员“借调”到其他部门工作,并加大对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升业务能力[6]。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不断加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仍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正视目前基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动,创新监管机制,整合监管资源,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各级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食品行业的自律下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监督下,开创食品安全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边红彪.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进程智慧和经验[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4):1600-1606.
[2]刘鹏,钟光耀.市场所,还是食药所-基层食药监管体制改革选择的行政逻辑[J].学术研究,2021(1):39-49.
[3]杨云云.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食品,2020(23):115.
[4]黄鑫.基层食品安全监测管理现状及机制完善创新研究[J].经济师,2020(11):237-238.
[5]祝富.无锡市新吴区创新建立食品安全督导员制度基层网格治理新亮点[J].食品安全导刊,2020(29):66.
[6]楊慧,张莉.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进路研究:以内蒙古某旗为例[J].现代食品,2020(13):125-127.
关键词:市中区;食品安全;基层;监管对策
1 基本情况
1.1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截至2021年2月,枣庄市市中区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33家、食品经营单位2 206家、餐饮服务单位2 487家(含学校幼儿园食堂85家、养老机构25家、医院食堂8家、小餐饮1 045家)。市中区共有人口65万,而食品相关从业人员3万余人,约占总人口的5%[1]。
1.2 食品监管机构、人员概况
目前该市场监管局在编在岗人员294名,退伍兵公益岗安置25名,监管人员数量基本满足工作实际需要,但平均年龄高于50岁而且缺乏熟悉药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专业的人才。该局下设1个副科级综合行政执法大队、16个内设科室、11个镇街市场监管所和4个专业市场监督管理办公室,6个涉农镇街都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开展日常巡查及食用农产品快检工作。
1.3 食品安全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2]。
2020年该区未发生较大及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未发生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未发生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的行为。但存在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的出厂检验记录不齐全甚至造假的现象,“两超一非”问题时有发生;部分食品企业经营的肉制品、蛋类存在盐酸克伦特罗、氟苯尼考等兽药残留的问题;部分餐饮单位索证、索票不齐全,食品进货查验制度不健全,加工操作间环境脏乱差及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等问题。
2020年该区各级食品抽检共计2 500余批次,其中145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率约为5.8%。不合格产品涉及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及初级农产品。品种涉及饮料、方便食品等预包装食品、涉及芹菜、韭菜、鸡蛋、猪肉、河虾等初级农产品,基本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口粮[3]。
2 主要存在问题及原因
①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精力主要放在企业生产环节和市场流通环节上。在广阔的农村,初级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环节源头没有管控好,后面的准入管控难度就很大,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理论上制定了原料的追溯体系,实际操作中很难追溯。其原因是原料主要由广大农民以家庭承包组成,缺乏质量管理制度和培训,缺少监管和约束。原料流向市场后,自身风险转移。②部分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缺少对食品安全的足够重视和敬畏。2020年,该区市场监管部门办理了某大型超市经营的猪肉兽药抗生素“磺胺类”不合格、某餐饮单位使用的黄豆芽“4-氯苯氧乙酸钠”不合格、某市场经营的梨农药“多菌灵”不合格,某市场经营的鸡蛋兽药抗生素“氟苯尼考”不合格,某饭店使用的小河虾含有禁止添加且为一类致癌物的“呋喃西林代谢物”等案件[4]。通过以上案件可以看出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较差,行业自律性不强。③重点食品安全领域,如校园食品、农村食品、保健食品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缺乏系统和持之有效的监管。④食品行刑衔接机制不健全,尤其是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对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平台的监管缺乏公安部门必要的手段,而区县级公安部门缺少专业的食品犯罪管理部门,很多负责食品安全犯罪的执法人员都是治安大队民警。⑤消费者维权意识普遍不强,涉及食品安全投诉举报证据不足,消费者食品安全热情参与度不高。⑥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效果不佳。⑦目前基层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单位众多,与现有的监管人员、车辆、装备、技术等设备设施不匹配[5]。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措施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①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实施农兽药使用减量行动,实施集中系统治理。②强化日常监管,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加强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关键环节监管,实现全链条无缝衔接监管,着力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③深化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存在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治理“餐桌污染”。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餐饮质量安全提升、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等行动,确保取得效果。④强化行刑衔接,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加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犯罪高压态势。⑤推动群防群治,巩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格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切实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维权意识和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落实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如该区市场监管局在2020年开始公开选聘30余名“食品安全社会监管员”,这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行为,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食品安全共治格局值得大力推行。⑥加大对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考核和培训,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考核和培训,杜绝走形式,走过场。⑦政府部门应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编制、工作经费,保证人员在编在岗,严禁监管人员“借调”到其他部门工作,并加大对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升业务能力[6]。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难度不断加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仍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正视目前基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联动,创新监管机制,整合监管资源,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各级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食品行业的自律下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监督下,开创食品安全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边红彪.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进程智慧和经验[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4):1600-1606.
[2]刘鹏,钟光耀.市场所,还是食药所-基层食药监管体制改革选择的行政逻辑[J].学术研究,2021(1):39-49.
[3]杨云云.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食品,2020(23):115.
[4]黄鑫.基层食品安全监测管理现状及机制完善创新研究[J].经济师,2020(11):237-238.
[5]祝富.无锡市新吴区创新建立食品安全督导员制度基层网格治理新亮点[J].食品安全导刊,2020(29):66.
[6]楊慧,张莉.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进路研究:以内蒙古某旗为例[J].现代食品,2020(13):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