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神圣使命之一,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建立非遗数据库、非遗的理论研究、非遗知识的普及推广四个方面探讨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关键词】 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温家宝总理在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结合在一起。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两者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的图书馆四项社会职能中,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位居第一。而其《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所赋予的公共图书馆若干主要使命中,也包括: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对艺术鉴赏、科学成就和创新的了解;提供各种表演艺术的文化表现途径;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支持口头传统文化。这些表述都确认了现代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和地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一书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主要有:现状调查与全面普查、实行分级保护制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传承人认定与培训机制、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普及保护知识、建立保护工作机制,等等。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主要有几次几个方面:
一、 图书馆地方文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中的作用
地方文献既是对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记录,也是该地区社会历史沿革的历史见证。我国近代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曾说:“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之宝藏。”凡涉及地方文化的所有文献载体、形式都应该是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内容。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艺如民间工艺、传统习俗等,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口传心授的传统文化,这些在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中大都有详实的记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遗实际上是地方文献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申报过程中,弄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谱系必须以详实的地方文献作为依据,讨论遗产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理应有图书馆人的共同参与,探讨和论证。有了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实证方面的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图书馆在加强和重视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的工作中,同时也能据此搜集一批载体形式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研究价值更高的地方文献,以促进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中的作用
图书馆拥有加工和分析各种信息资源的专门人才、较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与丰富的信息资源保护经验,在资料抢救工作和后续的资料整理、数字化以及保存和保护等方面,有其他保护单位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便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料的保护工作。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难以记录的 “无形的”文化遗产,它的存在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难以长期保存的这一缺陷。要达到更好的长久的保存效果,就要求图书馆发挥信息保护技术的特长,致力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形式物质化、信息内容体系化。比如将口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录音的方式作为语音资料记录并保存下来;将传统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用摄像、口述访谈等技术手段将原始资料全面系统的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整理、加工、存储等一系列技术处理,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使人们可以方便立体地从文字、图片和录音录像中看到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或者存在消失危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濒临灭绝的文化艺术珍品以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并得以广泛传播。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则更加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和深入研究。
三、图书馆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珍贵的遗产正在面临着快速消失的危险,这就需要研究者通过深入研究和大量宣传,使人们对非遗的文化价值和传承变化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大力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相对于文化系统的其它部门和单位而言,图书馆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中有较大的优势,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部门大都拥有专门从事地方文献研究的专业人员,可以经常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对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指导作用,使保护工作能统筹安排、科学有序地进行。比如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对本地区民间文化较为熟悉的馆员,尤其是地方文献部门,收藏有大量的地方特色文献,完全有条件组织其它有关机构进行合作研究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确认、记录、整理。这样做既壮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力量,同时还可以提高了图书馆员的学术研究能力。
四、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推广中的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各级图书
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是其得到有效利用的前提和保障,有效利用是非遗保存的主要目的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得到传承发展,就必须得到广泛的社会认知,需要得到广泛的社会认知也就必须在社会范围内被有效利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问题上,图书馆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文化遗产需要被社会有效利用,首先要向社会广泛推广传播。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机构,举办展览展示,开展社会教育是其本身所固有的教育职能。而图书馆的展览展示和社会教育恰恰又可以成为向全社会开展非遗主题教育的重要手段。这种服务形式不仅可以借助图书馆的公众影响力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播,而且反过来也可以为图书馆文化底蕴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其工作体系的开放性,只有进行各种横向、纵向的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在共建共知共享中使工作体系获得提升。因此,各地在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成立保护领导组织机构时,应有图书馆员的参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能够更为科学、完整。
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文献资源作为自己搜集、整理、开发乃至服务读者的对象。不难想象,历史上倘若没有图书馆这一公共文化机构,不知有多少珍贵文献资料会失传于世。可以说,人类文化遗产的许多重要成果正是经过图书馆的不懈努力而保存下来。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体系中理应占有重要的地位,理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于敏.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平原大学学报,2007(4)
[2] 杨泽洲.刍议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7
[3] 张红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5)
[4] 王松国.试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拓展——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谈起[J].图书馆论坛,2007(1)
【关键词】 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温家宝总理在我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时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结合在一起。物质性就是文象,非物质性就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两者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的图书馆四项社会职能中,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位居第一。而其《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所赋予的公共图书馆若干主要使命中,也包括: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对艺术鉴赏、科学成就和创新的了解;提供各种表演艺术的文化表现途径;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支持口头传统文化。这些表述都确认了现代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和地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一书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主要有:现状调查与全面普查、实行分级保护制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传承人认定与培训机制、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普及保护知识、建立保护工作机制,等等。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主要有几次几个方面:
一、 图书馆地方文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中的作用
地方文献既是对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记录,也是该地区社会历史沿革的历史见证。我国近代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曾说:“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之宝藏。”凡涉及地方文化的所有文献载体、形式都应该是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内容。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艺如民间工艺、传统习俗等,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口传心授的传统文化,这些在图书馆的地方文献中大都有详实的记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遗实际上是地方文献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申报过程中,弄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谱系必须以详实的地方文献作为依据,讨论遗产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理应有图书馆人的共同参与,探讨和论证。有了图书馆在地方文献实证方面的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图书馆在加强和重视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的工作中,同时也能据此搜集一批载体形式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研究价值更高的地方文献,以促进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中的作用
图书馆拥有加工和分析各种信息资源的专门人才、较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与丰富的信息资源保护经验,在资料抢救工作和后续的资料整理、数字化以及保存和保护等方面,有其他保护单位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便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料的保护工作。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难以记录的 “无形的”文化遗产,它的存在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难以长期保存的这一缺陷。要达到更好的长久的保存效果,就要求图书馆发挥信息保护技术的特长,致力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形式物质化、信息内容体系化。比如将口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录音的方式作为语音资料记录并保存下来;将传统表演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用摄像、口述访谈等技术手段将原始资料全面系统的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整理、加工、存储等一系列技术处理,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使人们可以方便立体地从文字、图片和录音录像中看到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或者存在消失危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濒临灭绝的文化艺术珍品以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并得以广泛传播。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则更加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和深入研究。
三、图书馆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珍贵的遗产正在面临着快速消失的危险,这就需要研究者通过深入研究和大量宣传,使人们对非遗的文化价值和传承变化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大力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相对于文化系统的其它部门和单位而言,图书馆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中有较大的优势,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图书馆的地方文献部门大都拥有专门从事地方文献研究的专业人员,可以经常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对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指导作用,使保护工作能统筹安排、科学有序地进行。比如鄂尔多斯市图书馆,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对本地区民间文化较为熟悉的馆员,尤其是地方文献部门,收藏有大量的地方特色文献,完全有条件组织其它有关机构进行合作研究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确认、记录、整理。这样做既壮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力量,同时还可以提高了图书馆员的学术研究能力。
四、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推广中的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各级图书
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是其得到有效利用的前提和保障,有效利用是非遗保存的主要目的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得到传承发展,就必须得到广泛的社会认知,需要得到广泛的社会认知也就必须在社会范围内被有效利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利用问题上,图书馆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文化遗产需要被社会有效利用,首先要向社会广泛推广传播。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机构,举办展览展示,开展社会教育是其本身所固有的教育职能。而图书馆的展览展示和社会教育恰恰又可以成为向全社会开展非遗主题教育的重要手段。这种服务形式不仅可以借助图书馆的公众影响力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与传播,而且反过来也可以为图书馆文化底蕴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其工作体系的开放性,只有进行各种横向、纵向的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在共建共知共享中使工作体系获得提升。因此,各地在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成立保护领导组织机构时,应有图书馆员的参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能够更为科学、完整。
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文献资源作为自己搜集、整理、开发乃至服务读者的对象。不难想象,历史上倘若没有图书馆这一公共文化机构,不知有多少珍贵文献资料会失传于世。可以说,人类文化遗产的许多重要成果正是经过图书馆的不懈努力而保存下来。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体系中理应占有重要的地位,理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于敏.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平原大学学报,2007(4)
[2] 杨泽洲.刍议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7
[3] 张红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7(5)
[4] 王松国.试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拓展——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谈起[J].图书馆论坛,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