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使用了钢琴的许多音域,能弹奏出华彩般的丰富音响,是钢琴演奏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为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的训练作出详细的归纳与总结,并为这项演奏技术在钢琴编配中的运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双手交替;钢琴演奏;技术;编配
一、掌握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的重要性
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就是双手交叉地进行长琶音的演奏。该技术属于钢琴演奏中的进阶技巧,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练习者先依次学习双手交替和长琶音的演奏,熟练掌握这两项技术后才能学习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时,往往会从钢琴的中低音区一直弹到钢琴的高音区,这种演奏方式使用了钢琴不同的音域,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而且因为在演奏时会使用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能够更快地奏出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的音,具有比单手演奏长琶音更迅速的优势。因此,这项技术常常在乐曲段落里出现,比如柴可夫斯基《降B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段,作曲家大量地使用了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来展现钢琴丰富的音域,与乐队的演奏搭配得惟妙惟肖。《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黄水谣》的开篇,也是使用了大量的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技术,先营造一种波光粼粼、水光涌动的气氛,为接下来主题部分的进入做好铺垫。
二、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的训练
(一)掌握双手交替时的要点
双手交替时需要掌握两个要点。第一个,我们首先需要注意聆听左右手交替时音与音之间的衔接。比如,左手先演奏,当交替到右手时,左手演奏的最后一个音,要和右手演奏的第一个音衔接好,不能出现过重的音响,两只手的音量应保持一致。车尔尼快速练习曲299第32条是为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技术而作的练习曲,这里以该练习曲为例。
谱例1为该练习曲的第一个小节,第一拍里左手在弹到最后一个大指音时,需要和右手的第一个音保持音量上的一致。同样,谱例1里第二拍右手最后一个小指音需要和第三拍开头的第一个小指音保持音量的一致。为了练习两只手的衔接,可以先在琴盖上,以左手大指和右手大指模仿交替时的状态,单独反复地弹奏这两个手指,以轮流敲击的方式在琴盖上模拟出左右手交替的动作。待熟悉后,左手五指跨在右手右侧,与右手五指单独弹奏,以轮流敲击的方式来模仿谱例1里第二、三拍交替时的状态。练习时可以多次反复地进行敲击,以习惯交替时的手指状态。
第二个是在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时,需要跨过去的那只手应统一从另一只手的上方跨过。比如在双手交替演奏上行的长琶音时,左手跨过右手,左手应从右手手背的上方跨过。同样的,当双手交替演奏下行的长琶音时,右手跨过左手时也应从左手手背的上方跨过。交替时从手背上方跨过而不是从手掌的下方跨过,是为了便于左右手交替后演奏后续的长琶音,使两只手的交替变得协调。如果交替时从手腕下面进行交替,会使得后续的演奏变得非常困难,无形中增加了演奏的难度,导致交替演奏时出现速度过慢、交替不流畅等问题。
(二)通过练习曲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谱例1的练习曲是专为该技术而作的练习曲,基础较浅的演奏者可以使用这段练习曲来练习双手交替技术。在刚开始练习时,不要使用延音踏板练习,这样更能清晰地听到交替时的效果。用中慢速度(?=60)进行练习,练习时要求演奏者耳朵要仔细聆听每只手在交替时音量是否一致,是否出现了重音导致一个小节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当中慢速度已经掌握后,再逐渐加快速度,在练习过程中,不仅要求练习者仔细聆听双手交替时的衔接,还要特别注意谱子上的每条连线。谱子上的每条连线要弹得像一只手弹出来的音响效果,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句子。
谱例2中,第3小节的连线是一小节一个连线,因此,整个四拍都要弹得完整和连贯,形成一个大句子。而第6小节是两拍一个连线,因此,要注意第6小节里弹出两个不同的句子。最后,在演奏该练习曲时,还应把谱子上对应的强弱记号清晰地演奏出来,以表现该作品的音乐性。
三、乐曲《浏阳河》中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片段的音乐诠释
《浏阳河》是王建中根据民歌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在该乐曲中段部分,有一大段运用了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技术,模仿浏阳河河面上波光粼粼、水波涌动的画面。
如《浏阳河》中段(第52小节开始),在练习这一乐段时,要先放慢速度,以中慢速度来练习。在练习时要按照谱面上要求的“pp”(极弱)力度来练习,演奏者耳朵要非常仔细地聆听自己的演奏,尤其是双手交替时的演奏要格外小心。左右手的交替在演奏时要犹如一条长长的线条贯穿其中,用耳朵仔细聆听,控制手指的触键和用力程度,如果交替时哪个音重了,要及时用手指来调整力度。在演奏下行时也和上行有一样的要求。当中慢速度并踩上延音踏板能够均匀、自如,且没有音头地演奏时,就可以逐渐提高速度练习。注意每一个乐句为不同的和声,演奏者应以细微的心理感受来演奏出不同的和聲效果,以营造不一样的音色效果。
该乐段慢慢发展,音量逐渐加强。在经过两个f的力度后,随着音型往下,音量也逐渐弱下来,该段音乐慢慢趋于平静,为接下来主旋律的出现作过渡。因此,在演奏到这一段时,应在练习好双手交替的前提下,情感随着音量的渐弱和音乐的走向逐渐趋于平静,引出接下来即将出现的主旋律部分。整个乐段如果练习好双手交替技术,再加上合理的情感推动,注意到不同和声营造出的微妙音色效果,会给整首作品的演奏带来非常精彩的中段,进一步将观众拉入浏阳河的画面中,使演奏锦上添花。
四、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技术在伴奏歌曲中的实际运用
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因大量地使用了钢琴的音域,所以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非常适合在伴奏歌曲的前奏或伴奏部分使用。以正谱歌曲《我爱你,中国》的前奏部分为例,在第11小节至18小节中,一共有三次使用了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的部分,分别在第12、第13和第16这三个小节。编配者将本是停顿的地方以双手长琶音的方式进行补充,丰富了该段的编配织体,音响听起来非常华丽。这种编配效果使得过门音乐性更加丰富。13、16小节也是运用了同样的手法,来增强该段的音乐表现力。如果这三个小节仅仅是以和弦的方式演奏,或者仅以单手的琶音方式来演奏,会使音乐停滞不前,不易引起听者的激动之情,无法达到谱面上这样的音响效果。因此,我们在歌曲的编配中,合理地运用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的形式,就可以使得伴奏织体更加丰富,音乐性和情感更能合理地得到体现。在练习者掌握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这一技术后,可以尝试编配经典抒情歌曲的前奏或过门,比如歌曲《天路》《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要求练习者在编配时必须使用双手演奏长琶音的编配方式,这样既熟悉了双手交替技术的演奏,也增强了练习者的即兴配奏能力。
五、结语
由此可见,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是一项重要的钢琴演奏技术,在很多作品里都会运用到该项演奏技术。除以上提到的作品外,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S.144《叹息》、德彪西练习曲第十一首《为复合琶音而作》中,都有对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这一技术的针对性练习,可以给不同程度的演奏者来练习。当今钢琴演奏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高水平的钢琴演奏能力,也要求有不俗的即兴配奏能力。而掌握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能够增强配奏能力,丰富编配中音乐的表现力。当然,要使这项技术在实际编配中娴熟地运用,一定要按上述方法大量地进行练习。在掌握这项技术后,还可以在各种前奏或过门里使用双手交替技术来编配歌曲。只有勤加练习,才能将此项技术彻底掌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参考文献:
[1]周为民.钢琴演奏技术的形态分析[J].中国音乐,2007(4):155-158,209.
[2]秦乐乐.钢琴技术的发展演变[J].北方音乐,2017(16):1-2.
[3]刘雨燕.关于钢琴演奏技术训练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8(17):48.
[4]王洁芳.试论钢琴演奏技术训练的若干问题[J].音乐天地,2014(09):46-48.
(作者简介:胡焓,男,硕士研究生,西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双手交替;钢琴演奏;技术;编配
一、掌握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的重要性
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就是双手交叉地进行长琶音的演奏。该技术属于钢琴演奏中的进阶技巧,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练习者先依次学习双手交替和长琶音的演奏,熟练掌握这两项技术后才能学习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时,往往会从钢琴的中低音区一直弹到钢琴的高音区,这种演奏方式使用了钢琴不同的音域,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而且因为在演奏时会使用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能够更快地奏出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的音,具有比单手演奏长琶音更迅速的优势。因此,这项技术常常在乐曲段落里出现,比如柴可夫斯基《降B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中段,作曲家大量地使用了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来展现钢琴丰富的音域,与乐队的演奏搭配得惟妙惟肖。《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黄水谣》的开篇,也是使用了大量的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技术,先营造一种波光粼粼、水光涌动的气氛,为接下来主题部分的进入做好铺垫。
二、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的训练
(一)掌握双手交替时的要点
双手交替时需要掌握两个要点。第一个,我们首先需要注意聆听左右手交替时音与音之间的衔接。比如,左手先演奏,当交替到右手时,左手演奏的最后一个音,要和右手演奏的第一个音衔接好,不能出现过重的音响,两只手的音量应保持一致。车尔尼快速练习曲299第32条是为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技术而作的练习曲,这里以该练习曲为例。
谱例1为该练习曲的第一个小节,第一拍里左手在弹到最后一个大指音时,需要和右手的第一个音保持音量上的一致。同样,谱例1里第二拍右手最后一个小指音需要和第三拍开头的第一个小指音保持音量的一致。为了练习两只手的衔接,可以先在琴盖上,以左手大指和右手大指模仿交替时的状态,单独反复地弹奏这两个手指,以轮流敲击的方式在琴盖上模拟出左右手交替的动作。待熟悉后,左手五指跨在右手右侧,与右手五指单独弹奏,以轮流敲击的方式来模仿谱例1里第二、三拍交替时的状态。练习时可以多次反复地进行敲击,以习惯交替时的手指状态。
第二个是在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时,需要跨过去的那只手应统一从另一只手的上方跨过。比如在双手交替演奏上行的长琶音时,左手跨过右手,左手应从右手手背的上方跨过。同样的,当双手交替演奏下行的长琶音时,右手跨过左手时也应从左手手背的上方跨过。交替时从手背上方跨过而不是从手掌的下方跨过,是为了便于左右手交替后演奏后续的长琶音,使两只手的交替变得协调。如果交替时从手腕下面进行交替,会使得后续的演奏变得非常困难,无形中增加了演奏的难度,导致交替演奏时出现速度过慢、交替不流畅等问题。
(二)通过练习曲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谱例1的练习曲是专为该技术而作的练习曲,基础较浅的演奏者可以使用这段练习曲来练习双手交替技术。在刚开始练习时,不要使用延音踏板练习,这样更能清晰地听到交替时的效果。用中慢速度(?=60)进行练习,练习时要求演奏者耳朵要仔细聆听每只手在交替时音量是否一致,是否出现了重音导致一个小节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当中慢速度已经掌握后,再逐渐加快速度,在练习过程中,不仅要求练习者仔细聆听双手交替时的衔接,还要特别注意谱子上的每条连线。谱子上的每条连线要弹得像一只手弹出来的音响效果,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句子。
谱例2中,第3小节的连线是一小节一个连线,因此,整个四拍都要弹得完整和连贯,形成一个大句子。而第6小节是两拍一个连线,因此,要注意第6小节里弹出两个不同的句子。最后,在演奏该练习曲时,还应把谱子上对应的强弱记号清晰地演奏出来,以表现该作品的音乐性。
三、乐曲《浏阳河》中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片段的音乐诠释
《浏阳河》是王建中根据民歌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在该乐曲中段部分,有一大段运用了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技术,模仿浏阳河河面上波光粼粼、水波涌动的画面。
如《浏阳河》中段(第52小节开始),在练习这一乐段时,要先放慢速度,以中慢速度来练习。在练习时要按照谱面上要求的“pp”(极弱)力度来练习,演奏者耳朵要非常仔细地聆听自己的演奏,尤其是双手交替时的演奏要格外小心。左右手的交替在演奏时要犹如一条长长的线条贯穿其中,用耳朵仔细聆听,控制手指的触键和用力程度,如果交替时哪个音重了,要及时用手指来调整力度。在演奏下行时也和上行有一样的要求。当中慢速度并踩上延音踏板能够均匀、自如,且没有音头地演奏时,就可以逐渐提高速度练习。注意每一个乐句为不同的和声,演奏者应以细微的心理感受来演奏出不同的和聲效果,以营造不一样的音色效果。
该乐段慢慢发展,音量逐渐加强。在经过两个f的力度后,随着音型往下,音量也逐渐弱下来,该段音乐慢慢趋于平静,为接下来主旋律的出现作过渡。因此,在演奏到这一段时,应在练习好双手交替的前提下,情感随着音量的渐弱和音乐的走向逐渐趋于平静,引出接下来即将出现的主旋律部分。整个乐段如果练习好双手交替技术,再加上合理的情感推动,注意到不同和声营造出的微妙音色效果,会给整首作品的演奏带来非常精彩的中段,进一步将观众拉入浏阳河的画面中,使演奏锦上添花。
四、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技术在伴奏歌曲中的实际运用
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因大量地使用了钢琴的音域,所以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非常适合在伴奏歌曲的前奏或伴奏部分使用。以正谱歌曲《我爱你,中国》的前奏部分为例,在第11小节至18小节中,一共有三次使用了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的部分,分别在第12、第13和第16这三个小节。编配者将本是停顿的地方以双手长琶音的方式进行补充,丰富了该段的编配织体,音响听起来非常华丽。这种编配效果使得过门音乐性更加丰富。13、16小节也是运用了同样的手法,来增强该段的音乐表现力。如果这三个小节仅仅是以和弦的方式演奏,或者仅以单手的琶音方式来演奏,会使音乐停滞不前,不易引起听者的激动之情,无法达到谱面上这样的音响效果。因此,我们在歌曲的编配中,合理地运用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的形式,就可以使得伴奏织体更加丰富,音乐性和情感更能合理地得到体现。在练习者掌握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这一技术后,可以尝试编配经典抒情歌曲的前奏或过门,比如歌曲《天路》《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要求练习者在编配时必须使用双手演奏长琶音的编配方式,这样既熟悉了双手交替技术的演奏,也增强了练习者的即兴配奏能力。
五、结语
由此可见,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是一项重要的钢琴演奏技术,在很多作品里都会运用到该项演奏技术。除以上提到的作品外,李斯特音乐会练习曲S.144《叹息》、德彪西练习曲第十一首《为复合琶音而作》中,都有对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这一技术的针对性练习,可以给不同程度的演奏者来练习。当今钢琴演奏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高水平的钢琴演奏能力,也要求有不俗的即兴配奏能力。而掌握双手交替演奏长琶音能够增强配奏能力,丰富编配中音乐的表现力。当然,要使这项技术在实际编配中娴熟地运用,一定要按上述方法大量地进行练习。在掌握这项技术后,还可以在各种前奏或过门里使用双手交替技术来编配歌曲。只有勤加练习,才能将此项技术彻底掌握,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参考文献:
[1]周为民.钢琴演奏技术的形态分析[J].中国音乐,2007(4):155-158,209.
[2]秦乐乐.钢琴技术的发展演变[J].北方音乐,2017(16):1-2.
[3]刘雨燕.关于钢琴演奏技术训练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8(17):48.
[4]王洁芳.试论钢琴演奏技术训练的若干问题[J].音乐天地,2014(09):46-48.
(作者简介:胡焓,男,硕士研究生,西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