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绕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从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入手,立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培养,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考试改革,以及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介绍了“工程流体力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内容和实践过程。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建设;师资建设
作者简介:陈国晶(1971-),女,黑龙江讷河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赵存友(1969-),男,黑龙江安达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15C-174)、黑龙江科技学院教研课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任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05-02
“工程流体力学”为黑龙江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机械、采矿、环境、安全、土建等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由于面向的专业范围广、学生层次多,因此要将该课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对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要求高,需要改革的环节多,课程建设的难度大。我们在深入解读省级精品课程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围绕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课程自身特点,根据各专业具体培养方向和要求,从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入手,立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培养,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成绩的考核改革,强化实验室、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学条件的建设,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在2007年实现了课程建设目标。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将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所有二级指标的主要观测点概括为“德”、“才”、“勤”、“能”四个方面,并从这四个方面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通过对课程组教师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进行重点培养,使课程组每个参与建设的教师都能从事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工作,各尽所能,使每个人都能有成就感,成为某个方面的行家里手。尤其对青年教师,使其能力在课程具体建设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业务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显著提高。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拓宽知识领域、提高知识层次(重点是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以及学历、职称的提高)作为“工程流体力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及目标,并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导师制培养,实行“一带一”、“多帮一”工程,由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指导,尤其是课程负责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论文的撰写及教科研立项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2)制定助课、互相听课及集体备课制度,课程负责人听课程组成员的课每学期至少一次,年轻教师听老教师的课每学期至少一次,利用教研室活动时间经常进行集体备课及教学研讨。
(3)送出去培养与在职提高相结合,通过读硕、读博,努力提高课程组教师的学历水平。
(4)鼓励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学院及学校举办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与实验室建设,指导“工程流体力学”创新设计大赛和指导大学生科技活动。
(5)鼓励青年教师在各项工作中勇挑重担,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
二、完善教学条件
1.教材及资料库建设
“适用”的教材才是一流的教材。遵循功能和谐原则、整体和谐原则、环境和谐原则、市场和谐原则和经济和谐原则,为不同专业选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同时注重纸质及电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注重教学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创建了“工程流体力学”纸质及电子资料库。
2.实验室建设
将实验室建设纳入课程建设规划。与课程需要相适应的实验室建设才是科学、合理、有序、有度的建设,避免与课程建设相脱节的实验室建设,杜绝重复性建设。根据专业需求补充购置相应的实验教学仪器,用于开展常规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试验。根据现场教学的需要,补充测压仪表、保留管路实验系统。为开展“流体力学创新设计大赛”和指导“大学生科技立项”等第二课堂活动创建虚拟实验室和创新设计实践基地。
3.辅助教学资源建设
基于“精”、“新”、“奇”的指导思想,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及教学网站。[1]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具体要求的不同,制作了分别与自编教材及与不同专业选用教材配套的多套多媒体课件及电子辅导资料,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了大量的演示基本概念、流动现象、基本原理的Flash动画和典型实验的Flash模拟软件。在网站上提供必要的图片、实物照片,链接媒体素材、实验录像、演示流动现象及进行虚拟实验的Flash动画,插入重大流体事件、背景知识及相关学科前沿知识。教学网站上提供丰富的相关教学内容、链接国内外著名流体力学网站,为学生及时了解反映流体力学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的科技文献资料提供便利,同时为考研的学生提供学习指导。教学网站板块全,内容丰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而且嵌套有在线测试及网上考试系统,所有教学及辅导资料全部挂在网站上,成为学生课外自学和复习的良好平台。2007年利用学校webCT网络教学资源又开展了网络教学,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空间。
三、深化教学内容
任何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是经过提炼和加工过的本门课程的精华部分。我们注重与专业的对接,根据各专业侧重点的不同,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根据生源质量的区别,以学生为本,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为专业服务的目的和地位,以适合该门课程的思维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并进行模块式整合,为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可选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有效知识和长效知识,压缩经典内容,充实应用实例,并将教改、教研成果及学科最新的前沿成果渗透到课程的教学当中,做到内容精炼,难易适中,主线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四、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科学的方法和适用的手段相结合才是最优的组合,也只有方法的“灵活化”和手段的“多样化”才能体现出个性化教学。
教学方法上:在理论教学中,“精讲宽练、注重实践,教学互动、多元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工程背景及实践应用,注重有效知识和长效知识,不盲目模仿和刻意追求。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性质的不同,由“问题”导入实验,着重强调实验目的、原理应用,注重实验技能和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虚拟实验室、课程网站等辅助教学资源进行预习、复习和自我测验。目前我们每学年面向全校5个教学单位的8个专业方向、30多个班级讲授“工程流体力学”,应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进行授课的比例达100%。
在学生成绩考核上:采用“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听课情况和平时测验、回答提问等)满分10分,作业成绩满分10分,实验成绩满分10分。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由任课教师给出,而实验成绩由实验教师给出,如果学生实验成绩不合格,则不允许其参加期末考试。
五、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结合课程自身特点以及专业需求的不同,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规划,拓展外延、丰富内容,充实内涵,设置了“实验教学+现场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学校开展的大学生科研立项等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各实践环节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手段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2002年起,课程组在全校范围内成功举办了五届“流体力学创新设计大赛”。流体力学虚拟实验室拥有专用微机及相关软件;创新设计实践基地现有工作台、台钳、钻床、手电钻等简易设备及锤、锉、锯、螺丝刀等常用工具,为学生创新及科技制作提供常用耗材,基本能够满足Flash动画制作、演示、文字处理、实物加工制作的最基本要求。2007年,课程组开始指导大学生科技立项并有多项成果结题验收。
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归根结底是提高培养的学生的质量,而学生质量的衡量标准则是其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运用“小课程大工程”的教学理念,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学术讲座五个方面,将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2,3]总结出精品课程建设的“多元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模式,即:
(1)正确处理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融经验教学及现代教学为一体,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项目,丰富实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利用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
(4)以创新设计大赛和大学生科技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通过科技讲座,丰富学生的专业和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精神。
六、结束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具有丰富的内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大量的管理问题。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新生事物,需要广大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如何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教师学生,分层次、多样化地建立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现有的精品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各级各类现有精品课程的作用,将是未来精品课建设研究的发展方向,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也是一项没有终结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徐文娟,侯清泉,刘训涛.多媒体技术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8,(2):94-95.
[2]徐文娟,赵存友,候清泉.《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2):50-52.
[3]赵存友,陈国晶,常录.深化“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建设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1,(3):45-46.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建设;师资建设
作者简介:陈国晶(1971-),女,黑龙江讷河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赵存友(1969-),男,黑龙江安达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115C-174)、黑龙江科技学院教研课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任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05-02
“工程流体力学”为黑龙江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机械、采矿、环境、安全、土建等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由于面向的专业范围广、学生层次多,因此要将该课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对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要求高,需要改革的环节多,课程建设的难度大。我们在深入解读省级精品课程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围绕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课程自身特点,根据各专业具体培养方向和要求,从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入手,立足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培养,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成绩的考核改革,强化实验室、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学条件的建设,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在2007年实现了课程建设目标。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将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中所有二级指标的主要观测点概括为“德”、“才”、“勤”、“能”四个方面,并从这四个方面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通过对课程组教师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进行重点培养,使课程组每个参与建设的教师都能从事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工作,各尽所能,使每个人都能有成就感,成为某个方面的行家里手。尤其对青年教师,使其能力在课程具体建设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业务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显著提高。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拓宽知识领域、提高知识层次(重点是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以及学历、职称的提高)作为“工程流体力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容及目标,并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导师制培养,实行“一带一”、“多帮一”工程,由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的指导,尤其是课程负责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论文的撰写及教科研立项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2)制定助课、互相听课及集体备课制度,课程负责人听课程组成员的课每学期至少一次,年轻教师听老教师的课每学期至少一次,利用教研室活动时间经常进行集体备课及教学研讨。
(3)送出去培养与在职提高相结合,通过读硕、读博,努力提高课程组教师的学历水平。
(4)鼓励课程组教师积极参加学院及学校举办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与实验室建设,指导“工程流体力学”创新设计大赛和指导大学生科技活动。
(5)鼓励青年教师在各项工作中勇挑重担,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
二、完善教学条件
1.教材及资料库建设
“适用”的教材才是一流的教材。遵循功能和谐原则、整体和谐原则、环境和谐原则、市场和谐原则和经济和谐原则,为不同专业选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同时注重纸质及电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注重教学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创建了“工程流体力学”纸质及电子资料库。
2.实验室建设
将实验室建设纳入课程建设规划。与课程需要相适应的实验室建设才是科学、合理、有序、有度的建设,避免与课程建设相脱节的实验室建设,杜绝重复性建设。根据专业需求补充购置相应的实验教学仪器,用于开展常规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试验。根据现场教学的需要,补充测压仪表、保留管路实验系统。为开展“流体力学创新设计大赛”和指导“大学生科技立项”等第二课堂活动创建虚拟实验室和创新设计实践基地。
3.辅助教学资源建设
基于“精”、“新”、“奇”的指导思想,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及教学网站。[1]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具体要求的不同,制作了分别与自编教材及与不同专业选用教材配套的多套多媒体课件及电子辅导资料,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制作了大量的演示基本概念、流动现象、基本原理的Flash动画和典型实验的Flash模拟软件。在网站上提供必要的图片、实物照片,链接媒体素材、实验录像、演示流动现象及进行虚拟实验的Flash动画,插入重大流体事件、背景知识及相关学科前沿知识。教学网站上提供丰富的相关教学内容、链接国内外著名流体力学网站,为学生及时了解反映流体力学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的科技文献资料提供便利,同时为考研的学生提供学习指导。教学网站板块全,内容丰富,实用性、可操作性强,而且嵌套有在线测试及网上考试系统,所有教学及辅导资料全部挂在网站上,成为学生课外自学和复习的良好平台。2007年利用学校webCT网络教学资源又开展了网络教学,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空间。
三、深化教学内容
任何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是经过提炼和加工过的本门课程的精华部分。我们注重与专业的对接,根据各专业侧重点的不同,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根据生源质量的区别,以学生为本,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为专业服务的目的和地位,以适合该门课程的思维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并进行模块式整合,为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可选模块。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有效知识和长效知识,压缩经典内容,充实应用实例,并将教改、教研成果及学科最新的前沿成果渗透到课程的教学当中,做到内容精炼,难易适中,主线突出,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四、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科学的方法和适用的手段相结合才是最优的组合,也只有方法的“灵活化”和手段的“多样化”才能体现出个性化教学。
教学方法上:在理论教学中,“精讲宽练、注重实践,教学互动、多元考核”。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注重工程背景及实践应用,注重有效知识和长效知识,不盲目模仿和刻意追求。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性质的不同,由“问题”导入实验,着重强调实验目的、原理应用,注重实验技能和方法、数据分析和处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虚拟实验室、课程网站等辅助教学资源进行预习、复习和自我测验。目前我们每学年面向全校5个教学单位的8个专业方向、30多个班级讲授“工程流体力学”,应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进行授课的比例达100%。
在学生成绩考核上:采用“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听课情况和平时测验、回答提问等)满分10分,作业成绩满分10分,实验成绩满分10分。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由任课教师给出,而实验成绩由实验教师给出,如果学生实验成绩不合格,则不允许其参加期末考试。
五、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结合课程自身特点以及专业需求的不同,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规划,拓展外延、丰富内容,充实内涵,设置了“实验教学+现场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学校开展的大学生科研立项等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各实践环节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手段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2002年起,课程组在全校范围内成功举办了五届“流体力学创新设计大赛”。流体力学虚拟实验室拥有专用微机及相关软件;创新设计实践基地现有工作台、台钳、钻床、手电钻等简易设备及锤、锉、锯、螺丝刀等常用工具,为学生创新及科技制作提供常用耗材,基本能够满足Flash动画制作、演示、文字处理、实物加工制作的最基本要求。2007年,课程组开始指导大学生科技立项并有多项成果结题验收。
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归根结底是提高培养的学生的质量,而学生质量的衡量标准则是其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运用“小课程大工程”的教学理念,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学术讲座五个方面,将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2,3]总结出精品课程建设的“多元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模式,即:
(1)正确处理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融经验教学及现代教学为一体,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项目,丰富实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利用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
(4)以创新设计大赛和大学生科技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通过科技讲座,丰富学生的专业和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精神。
六、结束语
精品课程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具有丰富的内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大量的管理问题。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新生事物,需要广大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如何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教师学生,分层次、多样化地建立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现有的精品课程,如何更好地发挥各级各类现有精品课程的作用,将是未来精品课建设研究的发展方向,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也是一项没有终结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徐文娟,侯清泉,刘训涛.多媒体技术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中的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8,(2):94-95.
[2]徐文娟,赵存友,候清泉.《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2):50-52.
[3]赵存友,陈国晶,常录.深化“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建设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黑龙江教育,2011,(3):45-46.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