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总结了2010年至2014年以来,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动态和方向。在这五年中,区域职业教育的研究进入一个研究高峰,研究方向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就重点梳理2010年以来关于区域职业教育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 区域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来说因所在地域不同而呈现区域性发展是一种必然。在发展中应当注意问题以及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的探究都是很有必要的。2014年9月2日,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引擎查询了从2010年1月1日到2014年9月1日近五年关于区域职业教育的文献,其中2010年6篇,2011年19篇,2012年10篇,2013年7篇,2014年至今10篇。与前五年相比学术界对区域经济探讨热情明显增加,从近五年来的文献统计可以看出,学术界重点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区域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探讨。
1 区域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1 促进与制约的关系
这种观点以常雪梅为代表,在其《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一文中写道区域职业职业教育与区域境界是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二者的促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优化劳动力结构,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可以带动只是的传播普及,在各个方面提升区域内的水平,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又会直接制约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作者认为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体现这种制约关系,首先,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会直接制约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区域内没有良好经济基础,必然影响区域职业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其次,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会制约区域内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职业教育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必须与当地的产业相衔接,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用武之地,反之,就算学校的专业再好,但是与当地实际相背离,学生也没有良好的前途;最后,区域经济的技术结构也制约着区域内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的层次结构,一个地方层次结构不是主观所能决定的,而是根据地方不同的人才需求而决定的,职业教育的人才层次结构只有适应当地的技术结构才是最好的。
1.2 互动关系
这种观点是以刘志国为代表,其在《浅谈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一文中就明确指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列举了全国不同区域的情况来说明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文中指出区域经济基础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区域经济可以决定当地职教的发展方向,具体可以表现在决定当地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和人才的层次结构。反过来,文中从区域职业教育决定当地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力资源的质量来决定经济发展,从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培育新增长点来着手说明的。
1.3 对接关系
江苏相城中等专业学校的王正春在《区域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有效对接的研究》一文中认为,职业教育必须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①必须与市场和就业相匹配,要实现这样的匹配就必须实现三个对接: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课程设置于职业标准的对接、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对接。闾志俊在《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对接策略》一文中更进一步说明了职业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做到产学结合,让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的贯通式教育体系,这其中重点强调了与产业的对接。从”学工同境“的职业教育教育模式入手,②在到实现中高职相互贯通,最后实现产学结合与产业对接的目的。
最后,笔者认为,影响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很多,但是区域经济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哲学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来支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切切实实物质需要,就算有再好的学生,再好的教育理念,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般的泡影。反过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只能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不能决定其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者的素质层次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2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所谓“均衡”是相对于“非均衡”而言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如此。对于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也是这样,只有在前期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非均衡”发展才会慢慢过渡到后期的“均衡”发展。
在2010年王琴、马树超关于《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原则》一文中,就从均衡与非均衡谈起,认为均衡发展是在非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慢慢演变而来的,认为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应包括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均衡发展,重点是区域内均衡发展,旗帜鲜明地提出区域内均衡发展的“三个均衡”的观点,即“资源均衡”、“发展均衡”、“布局均衡”。③其中认为“资源均衡”就是各个职业技术院校基础能力的均衡性,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硬件是学校的基础设施,软件是指学校师资力量的配置,还指出“资源均衡”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发展均衡”是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其他教育的发展配套相适应,牢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认为“发展均衡”是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均衡的重心;“布局均衡”在规划布局中考虑均衡性的问题,这也是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在马树超的另一篇文章《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各地努力程度分析》中进一步提出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和教育质量的均衡,认为人人必须具有同等的机会接受职业教育,以及培训出来的学生具有同等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区域职业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重在均衡二字,其内涵丰富而深刻,在当前的观点中各种资源的均衡,发展均衡,布局均衡等都可以通过政策的杠杆加以倾斜解决,是人力可以办到的事情,而更为重要的是社会需求的均衡。当前我们处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无时无刻不在调节经济的变化,只有市场最清楚当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今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使当前的区域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可以说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成败的最关键一环,必须加以重视研究。 3 学校模式分析
3.1 校企合作模式
当前校企合作仍是许多职业学校的主流发展模式,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中更是这样,但是这样合作由于缺乏体制机制的引导有很大的弊端,例如,企业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形如工厂加工一样,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在周晶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区域实践及理论反思》一文中就着重强调了校企合作在区域实践中制度的重要性,即“规制性”,指出要以规制性的权威来引导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也要以规制性来构建校企合作的制度,并且要文化上下功夫,从文化的根源来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2 产业集团模式
这里所说的产业集团主要是指区域性的职业教育集团,这是顺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主要有区域性、专业性、集成性等特征,这种模式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首先,区域性的职业教育集团可以很好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使资源使用更有效率,做到资源共享;其次,更加能够依托产业发挥其集团化的优势;再次,由于其集团化的管理模式可以衍生出更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最后,利用其集团化的管理模式可以集中力气打造区域职业教育的品牌效应,以品牌带动区域职业教育的水平整体提升。在这方面姜英俊在《江苏省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就以江苏省为背景,结合江苏的实际经验说明了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而黄雪峰在《关于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教育资源集成共享的思考》一文中就着重介绍了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对于区域内资源的整合利用集成共享的一些思路和看法,认为当前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方式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笔者认为未来区域职业教育的研究应该继续集中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上来,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生存,必须在发展模式上探究出一条既适合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也要同区域经济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改革之路。
注释
① 王正春.区域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有效对接的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2(20):3.
② 闾志俊.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对接策略[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3(1):16.
③ 王琴,马树超.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10(7):17-18.
④ 周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区域实践及理论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4):35.
参考文献
[1] 常雪梅.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0.23(1).
[2] 钱娟,孙建波.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视域的职业教育发展分析[J].企业导报,2011(23).
[3] 刘志国.浅谈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J].中国证券期货,2011(10).
关键词 区域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来说因所在地域不同而呈现区域性发展是一种必然。在发展中应当注意问题以及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的探究都是很有必要的。2014年9月2日,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引擎查询了从2010年1月1日到2014年9月1日近五年关于区域职业教育的文献,其中2010年6篇,2011年19篇,2012年10篇,2013年7篇,2014年至今10篇。与前五年相比学术界对区域经济探讨热情明显增加,从近五年来的文献统计可以看出,学术界重点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区域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探讨。
1 区域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1 促进与制约的关系
这种观点以常雪梅为代表,在其《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一文中写道区域职业职业教育与区域境界是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二者的促进关系主要表现在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优化劳动力结构,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可以带动只是的传播普及,在各个方面提升区域内的水平,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又会直接制约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作者认为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体现这种制约关系,首先,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会直接制约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强大的经济实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区域内没有良好经济基础,必然影响区域职业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其次,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会制约区域内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职业教育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必须与当地的产业相衔接,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用武之地,反之,就算学校的专业再好,但是与当地实际相背离,学生也没有良好的前途;最后,区域经济的技术结构也制约着区域内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的层次结构,一个地方层次结构不是主观所能决定的,而是根据地方不同的人才需求而决定的,职业教育的人才层次结构只有适应当地的技术结构才是最好的。
1.2 互动关系
这种观点是以刘志国为代表,其在《浅谈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一文中就明确指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列举了全国不同区域的情况来说明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文中指出区域经济基础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区域经济可以决定当地职教的发展方向,具体可以表现在决定当地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和人才的层次结构。反过来,文中从区域职业教育决定当地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力资源的质量来决定经济发展,从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培育新增长点来着手说明的。
1.3 对接关系
江苏相城中等专业学校的王正春在《区域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有效对接的研究》一文中认为,职业教育必须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①必须与市场和就业相匹配,要实现这样的匹配就必须实现三个对接: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课程设置于职业标准的对接、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对接。闾志俊在《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对接策略》一文中更进一步说明了职业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做到产学结合,让中高职教育相互衔接的贯通式教育体系,这其中重点强调了与产业的对接。从”学工同境“的职业教育教育模式入手,②在到实现中高职相互贯通,最后实现产学结合与产业对接的目的。
最后,笔者认为,影响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很多,但是区域经济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哲学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来支撑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切切实实物质需要,就算有再好的学生,再好的教育理念,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般的泡影。反过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只能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不能决定其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劳动者的素质层次结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2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所谓“均衡”是相对于“非均衡”而言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如此。对于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也是这样,只有在前期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非均衡”发展才会慢慢过渡到后期的“均衡”发展。
在2010年王琴、马树超关于《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原则》一文中,就从均衡与非均衡谈起,认为均衡发展是在非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慢慢演变而来的,认为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应包括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均衡发展,重点是区域内均衡发展,旗帜鲜明地提出区域内均衡发展的“三个均衡”的观点,即“资源均衡”、“发展均衡”、“布局均衡”。③其中认为“资源均衡”就是各个职业技术院校基础能力的均衡性,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方面,硬件是学校的基础设施,软件是指学校师资力量的配置,还指出“资源均衡”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发展均衡”是区域内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其他教育的发展配套相适应,牢记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认为“发展均衡”是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均衡的重心;“布局均衡”在规划布局中考虑均衡性的问题,这也是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在马树超的另一篇文章《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各地努力程度分析》中进一步提出了教育机会的均衡和教育质量的均衡,认为人人必须具有同等的机会接受职业教育,以及培训出来的学生具有同等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区域职业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重在均衡二字,其内涵丰富而深刻,在当前的观点中各种资源的均衡,发展均衡,布局均衡等都可以通过政策的杠杆加以倾斜解决,是人力可以办到的事情,而更为重要的是社会需求的均衡。当前我们处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无时无刻不在调节经济的变化,只有市场最清楚当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今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使当前的区域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可以说是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成败的最关键一环,必须加以重视研究。 3 学校模式分析
3.1 校企合作模式
当前校企合作仍是许多职业学校的主流发展模式,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中更是这样,但是这样合作由于缺乏体制机制的引导有很大的弊端,例如,企业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形如工厂加工一样,没有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在周晶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区域实践及理论反思》一文中就着重强调了校企合作在区域实践中制度的重要性,即“规制性”,指出要以规制性的权威来引导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也要以规制性来构建校企合作的制度,并且要文化上下功夫,从文化的根源来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2 产业集团模式
这里所说的产业集团主要是指区域性的职业教育集团,这是顺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主要有区域性、专业性、集成性等特征,这种模式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首先,区域性的职业教育集团可以很好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使资源使用更有效率,做到资源共享;其次,更加能够依托产业发挥其集团化的优势;再次,由于其集团化的管理模式可以衍生出更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最后,利用其集团化的管理模式可以集中力气打造区域职业教育的品牌效应,以品牌带动区域职业教育的水平整体提升。在这方面姜英俊在《江苏省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就以江苏省为背景,结合江苏的实际经验说明了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而黄雪峰在《关于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教育资源集成共享的思考》一文中就着重介绍了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对于区域内资源的整合利用集成共享的一些思路和看法,认为当前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方式方法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笔者认为未来区域职业教育的研究应该继续集中在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上来,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生存,必须在发展模式上探究出一条既适合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也要同区域经济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改革之路。
注释
① 王正春.区域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有效对接的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2(20):3.
② 闾志俊.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对接策略[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3(1):16.
③ 王琴,马树超.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和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10(7):17-18.
④ 周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区域实践及理论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4):35.
参考文献
[1] 常雪梅.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0.23(1).
[2] 钱娟,孙建波.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视域的职业教育发展分析[J].企业导报,2011(23).
[3] 刘志国.浅谈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互动关系[J].中国证券期货,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