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0-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健康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关键词 健康心理 主体教育
健康的个性,不仅是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性产生于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离不开学生的活动。体育课堂空间广阔,学生在身体直接参与的游戏、运动和竞赛等学习活动中,不仅广泛地开展了社会交往,也同样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体育运动能调节学生的身心,舒缓学生学习的压力,更能让学生在体验运动的过程中增强自信与自尊,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因此,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的良好途径。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一)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没有人愿意遇到挫折,但是没有人能够避免挫折。体育活动中,胜负输赢是非常直观地表现出来的,所以学生对“成就感”或“挫折感”的体验也往往非常深刻。此时,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心理的成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较强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现代社会个人意识日益凸显,学生的集体观念也日益淡薄,而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集体力量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应成为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小组合作或者小团体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这种“帮助合作”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的兴趣。体育本身就意味着竞争,游戏中学生为了自己的小团体取得胜利,他们之间会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相互之间便没有了埋怨和责怪,并在相互合作中不知不觉地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谊,团体合作学习让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来说,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同伴的关心与帮助,共同分享小团体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成功同样可以属于自己。在活动中他们会逐渐找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时候,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在集体项目比赛中,要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一场比赛的胜利,除场上个人技能、技术的充分发挥外,主要还有同伴间的默契配合,特别是个别运动技术好的学生,更应教育他们要与同伴相互配合,切忌“单打独斗”。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队友发挥失常甚至出现失误都是难免的,这种情况下,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其实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将个人的目标转化为群体的目标,使小组成员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人与人之间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大。
(三)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是致关重要的。”体育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场所,更应当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园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多角度地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学中捕捉学生的体育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培养学生体育创新的个性。其次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不以教师的思维成果去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以简单粗暴的态度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实践证明,一个学生要有健康的个性他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张扬学生的个性
(一)以主体教育思想作为教学的主要观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和潜能。思维的积极参与会使他们在学习内容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对象化材料,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进度和评价内容。学生有了主体参与教师教学的愿望,他们就自然会对教师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安排提出自己的想法,他们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考核的项目,还能在课堂中提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法。
(二)因材施教力求整体发展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跳高教学中,素质好、跳高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跳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跳高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横竿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横竿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此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多体育差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淡薄,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束语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个体生命精神活力下的支撑。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因该做到正确的引导孩子,让他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摘 要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健康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关键词 健康心理 主体教育
健康的个性,不仅是学生心理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性产生于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离不开学生的活动。体育课堂空间广阔,学生在身体直接参与的游戏、运动和竞赛等学习活动中,不仅广泛地开展了社会交往,也同样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体育运动能调节学生的身心,舒缓学生学习的压力,更能让学生在体验运动的过程中增强自信与自尊,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因此,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的良好途径。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一)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没有人愿意遇到挫折,但是没有人能够避免挫折。体育活动中,胜负输赢是非常直观地表现出来的,所以学生对“成就感”或“挫折感”的体验也往往非常深刻。此时,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心理的成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较强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现代社会个人意识日益凸显,学生的集体观念也日益淡薄,而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集体力量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应成为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小组合作或者小团体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这种“帮助合作”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的兴趣。体育本身就意味着竞争,游戏中学生为了自己的小团体取得胜利,他们之间会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相互之间便没有了埋怨和责怪,并在相互合作中不知不觉地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谊,团体合作学习让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来说,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同伴的关心与帮助,共同分享小团体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成功同样可以属于自己。在活动中他们会逐渐找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时候,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在集体项目比赛中,要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一场比赛的胜利,除场上个人技能、技术的充分发挥外,主要还有同伴间的默契配合,特别是个别运动技术好的学生,更应教育他们要与同伴相互配合,切忌“单打独斗”。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队友发挥失常甚至出现失误都是难免的,这种情况下,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其实是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将个人的目标转化为群体的目标,使小组成员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人与人之间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大。
(三)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迎接未来的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是致关重要的。”体育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场所,更应当是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园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首先教师要多角度地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学中捕捉学生的体育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培养学生体育创新的个性。其次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不以教师的思维成果去束缚学生的思维,也不以简单粗暴的态度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实践证明,一个学生要有健康的个性他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张扬学生的个性
(一)以主体教育思想作为教学的主要观点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和潜能。思维的积极参与会使他们在学习内容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对象化材料,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进度和评价内容。学生有了主体参与教师教学的愿望,他们就自然会对教师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安排提出自己的想法,他们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考核的项目,还能在课堂中提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法。
(二)因材施教力求整体发展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跳高教学中,素质好、跳高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跳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因人而异,对跳高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横竿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横竿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此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多体育差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淡薄,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束语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个体生命精神活力下的支撑。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作为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因该做到正确的引导孩子,让他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