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想祖母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世之后,因为母亲得了一种严重的风湿病,就把我抛给祖父祖母,自己回娘家长期服药治疗了。我是在祖母的床上、膝上长大的,我还记得夜晚祖母嚼着饭一口一口喂我的情景。
  天一黑,祖母的小房间无数的“轰炸机”嗡嗡直叫,像个蜂窝。在我印象里,我们村里没有一家挂过蚊帐,我也没有见过蚊帐,直到后来在别的地方见到过这个东西。祖母为了我不被蚊子叮咬,晚饭后就去外面抱一大捆木叶来薰,让浓烟把蚊子薰跑。烟子一起,蚊子就暂时隐蔽起来,但是薰只是权宜之计,人得到短暂的安宁之后,蚊子又会卷土重来。祖母就拿着一张大帕子,搁在她的枕边,不断地扇赶着蚊子,不让蚊子粘到我身上。扇赶也不是个法,因为她不可能不睡觉,只能是尽量减少叮咬而已。有时会被叮咬醒来,实在讨厌。睡不着,祖母就坐起来,愤愤地臭骂蚊子一顿,点起桐油灯,光一亮,蚊子又不见踪影了。祖母自言自语地说,“你躲到哪里去,让我把你烧死。”接着她端起火苗熠熠的油灯,在床周围的板壁上寻找蚊子,蚊子一个二个腿长嘴尖贴着木板不动,她就用灯火把它们一个个烧死,痛快淋漓。祖母就是这样,夜以继日,为我而不辞辛苦。
  祖母除干活,操劳家务,养育我外,休暇时间她喜欢下河撮角角鱼,下田捞鱼虾,或者上山打竹笋、蕨菜,她千方百计给我弄最好吃的。祖母还是个种菜的能手,她种的菜家里吃不完,自己就挑着上场去卖。虽然当时青菜、白菜很便宜,一斤只以分分钱算,但她积少成多,很节俭地把钱挣起来,每次下场回家,都少不了给我捎些糕点之类。我晓得祖母这个规矩,逢场那天,总是跑得远远的村外去等她,从她手里抓起她给我买来的糖果。
  长大读书后,打搅祖母的事少了,但祖母一直关爱着我。每次放暑假回来,祖母钻刺蓬,踏高山翻山岭去摘野花椒拿到集市上卖,给我积下了开学所用的钱。
  我是一个农村娃娃,家里很困难,我之所以从小学读到中学、大学,从祖母简陋的小屋里走了出来,凝聚着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是令我永世不能忘记的。我曾想,等我读书出来之后,好生报答一下祖母,把她接出她一生一世都走不出30里地的农村,去见识外面的世界,享一享清福。遗憾的是,就在我大学毕业的头一年,她离世而去,离我而去,我只能在记忆中见到她,我悲痛欲绝,这哀思对我来说将会是永远的。
其他文献
老伴爱菊,她说:菊花,是秋之娇子。不仅颜色艳丽,神态优美,而且笑傲风霜,品质高雅。于是便咏菊、画菊、栽菊、枕菊,简直成了菊癖。我送了她一个外号——菊仙。  一本咏菊诗,收集了大多数古人的诗词,有战国时屈原的名句,东晋菊仙陶渊明的评菊佳章,以及杜甫、白居易、骆宾王、苏轼、郑肖思、曹雪芹等名家的名篇。高兴之余自己也填上一首:  俏影立寒秋,妆淡疏篱处,摇落秋风万木飞,白雾胜烟雨。  好梦睡朦胧,月冷重
期刊
为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10周年,倡导良好的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推动贵州省老龄工作取得新发展,本刊特与贵州省老龄委联合举办“敬老、爱老、助老”征文活动。  一、来稿要求主题鲜明,真实反映社会、家庭“敬老、爱老、助老”的感人故事。字数在1000字以内。  二、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详细地址,信封上注明“征文”字样。  三、截稿时间:2006年12月1日(以
期刊
步入老年,回望过去,审视人生,觉得老年人有老年人的风景,尤以成熟、自然、厚重、平淡为显。  不再急躁,极富耐心;理性思维,善待令人心烦的人和事。  不再年轻气盛,感情用事;处难处之事宽,处至急之事缓。  不再容易激动,凡事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没有了年轻时的狂妄和浪漫,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和理解。  明白了世界上没有救世主,也没有大救星;改变命运,全靠自己。  明白了世事并非黑白分明,黑白之间还
期刊
父亲的手掌有斑斑的老茧,他是一个机修工人,长年累月与冰冷的机器打交道,那掌心也变得如机器般冰硬。  在我的眼中,那是一双丝毫不值得炫耀的手掌。每逢父亲来学校,看到他佝偻的背,粗糙的手,我甚至愧于向人介绍他就是我的父亲。  大学毕业后,自恃大学生。我不愿去做活苦工资低的工作,拿着简历和文凭,我跑遍所有的人才市场,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父亲没说什么,只是暗暗叹息。  不久,父亲下岗了,母亲又没有工
期刊
看着母亲渐渐地老去,我们做儿女的实在有些放心不下。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没人接或者每次回家看望母亲,只要家里没有了她老人家的身影,我们的心里总是砰砰直跳,总担心她在外边有个什么三长两短。  这些担心并非多余,母亲70多岁了,虽然看上去身板还算硬朗,但人上了岁数,记性便大不如前了。加上现在城市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过去的老街早已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悄悄淡去,老人家在外面也已经迷路过多次,这怎么能让我们放心得下。 
期刊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伴是倔性子,我是急脾气,拌嘴斗气在所难免。特别是两人退休以后,没少打“内战”。  我家老头不逛街、不搓麻将,就爱读书爬格子,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我呢,忙完家务就想唠嗑,东家长西家短地抖落一番,弄得他没心思看书,时常向我发火:“你真像快火炖豆腐——一个劲儿叽咕,烦不烦哪!”我也不示弱,专拣疙瘩话顶他:“哟,你让我跟哑巴对面——没一句话?”两人较上劲,互不理睬了。过了
期刊
去年腊月里,我把母亲接过来住。刚进家门,老婆正提着新买的羽绒服说去邮局,我便让她一个人去,自己进屋安顿母亲。没几天,老婆含冤愤愤的样子,对我说:“你妈管得太宽了。”我说:“不会吧,老婆这么贤惠,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能说你啥?”老婆嘟起嘴,说:“你妈说家里化妆品到处都是,没用完的就准备扔,说我浪费,可质量那么差,不用当然扔掉啦!”次日早上,乘老婆在卫生间洗漱之机,母亲悄悄把我叫到她的房间,一本正
期刊
吾兄钟异的千金子荫与本淳、钱煦伉丽之子武军喜结秦晋,于是我们便多了周家这门好亲戚。也既因着这层关系,又因着本淳和钱煦两夫妻喜到第二故乡贵州旧地重游,我便多了与他们交流、沟通的机会。  2002年,本淳仙逝,两年以后,钱煦也随其西归。两次噩耗都令我惊愕、悲痛和茫然,直至今日,我脑海中还时常会闪现他们的音容笑貌。除了深深的缅怀之情,我还对二位老人有着深深的惋惜之意。我常试问,这样的好人,这样的学者怎么
期刊
去年年底,婆婆突发脑溢血去世。办完丧事,我和小姑要回各自家,公公默默地把我们送出门。我们都劝他别送太远,回家好好休息。“家里冷清呀!”公公叹息着,眼圈又红了。望着公公伤感的样子,我们都不知用什么话安慰他,只好由着他把我们送到公交车站。  回家以后,公公静静站在寒风中孤独目送我们的身影总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常想,公公才62岁,身体还很硬朗,应当找位知冷知热的老伴来陪伴他走过长长的晚年岁月。我的想法
期刊
美国科学家斯基尼博士不久前对老年人的生活提出了12条有益的建议:  1、不要在别人面前多谈自己所患的疾病或自己的往事,也不要把自己的老一套强加给年轻人,这样可避免烦恼或少生气。  2、不要对自己的记忆力过分自信。最好随身带上纸笔或小录音机。尤其在床边,也应当放上这些东西,一旦记起什么事或有什么新想法时,可随时记录下来。  3、即使您一点不瘸,最好还是用一根手杖,增加身体的平衡,减少摔倒的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