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充满幸福感的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师的美好夙愿。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一直是语文教师积极探索的难题。而幸福的取得,其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论。充满幸福感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才是我们苦苦追寻的课堂,才是让心灵自由飞翔的课堂。
关键词:幸福感;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8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64
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诚然,人生于世,当探究幸福,追寻幸福,人生的终极目标当为获得幸福。幸福乃是教育的真谛和归宿,让教育成就幸福早已成为诸多教育家的共识。何为幸福?是物质的获得,内心的充盈,生活的富足,情感的丰沛,还是目标的达成,梦想的实现?幸福是一个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人们却无法给出一个完美的定义。法国小说家雨果认为,“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而我们的学生,在书山题海中奋斗打拼,为即将来临的考试忙碌焦虑。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家庭的中心人物,自小就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懂与人交流分享,纵然被施予太多的爱,也并未感知到幸福,对幸福的理解也相对模糊。而对学习过多的功利之心,也使得他们失去了更多的人生乐趣。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它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具有文道合一、广博繁杂的特点,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对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基层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见解。
一、分析汉字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启迪学生感受幸福
语文课堂的基础即是认识汉字,分析字形,理解字义。换句话说,识字是语文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当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然而,教师在讲解汉字时,仍需注重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分析汉字的特点,知晓字义,并能恰当准确地得以运用。汉字是象形文字,字形和字义联系非常紧密,具有直观性和表意性。汉字亦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跨越时空的文字。认识汉字,是从另一个层面和古人交流。故而,认识汉字的过程,便是了解人类历史的过程。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由此开阔,境界由此提升。然而幸福感,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是一种感官和直觉。启迪为本,点石成金,教师更须掌握其分寸。
二、加强文本诵读,在文本欣赏的熏陶下感悟幸福
语文学科教学方式是多样的,自学、讲读、讲练结合等等,而对于富有真性情的至美散文,更应该多加诵读。因为诵读是最能直达学生内心世界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如读朱自清的《春》,在作者对春天的礼赞中,我们自然能感觉到生命的勃勃活力,万物之无限生机。在诵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生命的美好,追溯生命深处最本质的美感。又如,读流沙河的《理想》,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发人深省,令人深思。再如,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是让人动容,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竟然是她的梦想,她对光明的追求,对亲情的呼唤,对知识的渴望,更能令学生对自己所拥有的珍惜珍爱。美文,无须教师过多地说教,而在于让学生细细体会,诵读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对于那些本身并不能突出表达情感体验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挖掘文本中可以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对于寓意深刻的文章,适合采用讲读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如杨绛的《老王》,小人物的悲悯情怀,人性之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只有以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才能使学生理解深刻。
三、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融入文本进而跳出文本
以讲解诵读为基本方法,从而达到情感化一,便是水到渠成。在语文教学中,无情则无文。提升学生幸福感的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场所。语文课堂不仅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通过凝聚作家们灵感心血的文字,传递给学生真善美的体验,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
幸福不是直观的形象,不能眼见为实。感受幸福的有效方式之一即是诉诸人的体验。幸福是内心的体悟,所以成就幸福的语文课堂必须引导学生洞察生活,感悟生活,让生活的幸福之感自然地呈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融入文本,与作者同悲伤共欢喜,要把诗情文意传达到学生心中。但教师也要适时地从文本中跳脱出来,站在更高的高度,分析评价其喜怒哀乐,即做到乐为其乐,悲为其悲;乐亦不独为其乐,悲亦不独为其悲。
四、构建开放性课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幸福
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它兼容万象,上含天文,下纳地理。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由此可见,其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开放性课堂,可以将其他学科引入课堂。比如学习《南洲六月荔枝丹》《〈物种起源〉绪论》等课文时可以引入生物学科,让学生对动植物有所了解的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开放性课堂,也可以引入娱乐因素,譬如成语接龙、背诵比赛、非常古文等。学生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语文素养,并为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其全面发展。开放性课堂,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笔、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也是快乐而幸福的。
五、关注学生个性,不断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人文素养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年龄段的学生有其共性,自然也有其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并关心他们,对他们的关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教育。社会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作家或诗人,但国家需要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所以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此外,教师更应该修其身,养其德,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的内心充盈,精神饱满,才能自然地流露出幸福的光芒,并以其照耀学生的内心。美丽的笑容,真诚的爱意,会带给学生无与伦比的幸福感。教学的过程是感受幸福的过程,也是创造幸福的过程。热爱课堂,上好每节课,是此生对自己的要求和期许。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充满幸福感的课堂,让幸福之花在其间悄然绽放,让每位学生都能感知幸福。这就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幸福感;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8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64
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标和目的。”诚然,人生于世,当探究幸福,追寻幸福,人生的终极目标当为获得幸福。幸福乃是教育的真谛和归宿,让教育成就幸福早已成为诸多教育家的共识。何为幸福?是物质的获得,内心的充盈,生活的富足,情感的丰沛,还是目标的达成,梦想的实现?幸福是一个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人们却无法给出一个完美的定义。法国小说家雨果认为,“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而我们的学生,在书山题海中奋斗打拼,为即将来临的考试忙碌焦虑。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家庭的中心人物,自小就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懂与人交流分享,纵然被施予太多的爱,也并未感知到幸福,对幸福的理解也相对模糊。而对学习过多的功利之心,也使得他们失去了更多的人生乐趣。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它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具有文道合一、广博繁杂的特点,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而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对学生幸福感的提升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那么,作为基层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见解。
一、分析汉字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启迪学生感受幸福
语文课堂的基础即是认识汉字,分析字形,理解字义。换句话说,识字是语文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当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然而,教师在讲解汉字时,仍需注重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认识汉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分析汉字的特点,知晓字义,并能恰当准确地得以运用。汉字是象形文字,字形和字义联系非常紧密,具有直观性和表意性。汉字亦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跨越时空的文字。认识汉字,是从另一个层面和古人交流。故而,认识汉字的过程,便是了解人类历史的过程。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由此开阔,境界由此提升。然而幸福感,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是一种感官和直觉。启迪为本,点石成金,教师更须掌握其分寸。
二、加强文本诵读,在文本欣赏的熏陶下感悟幸福
语文学科教学方式是多样的,自学、讲读、讲练结合等等,而对于富有真性情的至美散文,更应该多加诵读。因为诵读是最能直达学生内心世界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如读朱自清的《春》,在作者对春天的礼赞中,我们自然能感觉到生命的勃勃活力,万物之无限生机。在诵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生命的美好,追溯生命深处最本质的美感。又如,读流沙河的《理想》,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发人深省,令人深思。再如,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是让人动容,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竟然是她的梦想,她对光明的追求,对亲情的呼唤,对知识的渴望,更能令学生对自己所拥有的珍惜珍爱。美文,无须教师过多地说教,而在于让学生细细体会,诵读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对于那些本身并不能突出表达情感体验的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挖掘文本中可以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对于寓意深刻的文章,适合采用讲读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如杨绛的《老王》,小人物的悲悯情怀,人性之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只有以诵读为主,讲解为辅,才能使学生理解深刻。
三、注重情感体验,在教学中融入文本进而跳出文本
以讲解诵读为基本方法,从而达到情感化一,便是水到渠成。在语文教学中,无情则无文。提升学生幸福感的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场所。语文课堂不仅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通过凝聚作家们灵感心血的文字,传递给学生真善美的体验,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
幸福不是直观的形象,不能眼见为实。感受幸福的有效方式之一即是诉诸人的体验。幸福是内心的体悟,所以成就幸福的语文课堂必须引导学生洞察生活,感悟生活,让生活的幸福之感自然地呈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融入文本,与作者同悲伤共欢喜,要把诗情文意传达到学生心中。但教师也要适时地从文本中跳脱出来,站在更高的高度,分析评价其喜怒哀乐,即做到乐为其乐,悲为其悲;乐亦不独为其乐,悲亦不独为其悲。
四、构建开放性课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幸福
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它兼容万象,上含天文,下纳地理。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由此可见,其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开放性课堂,可以将其他学科引入课堂。比如学习《南洲六月荔枝丹》《〈物种起源〉绪论》等课文时可以引入生物学科,让学生对动植物有所了解的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开放性课堂,也可以引入娱乐因素,譬如成语接龙、背诵比赛、非常古文等。学生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语文素养,并为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其全面发展。开放性课堂,促使学生动口、动手、动笔、动脑,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也是快乐而幸福的。
五、关注学生个性,不断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人文素养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年龄段的学生有其共性,自然也有其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并关心他们,对他们的关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教育。社会不需要每个人都成为作家或诗人,但国家需要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所以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此外,教师更应该修其身,养其德,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的内心充盈,精神饱满,才能自然地流露出幸福的光芒,并以其照耀学生的内心。美丽的笑容,真诚的爱意,会带给学生无与伦比的幸福感。教学的过程是感受幸福的过程,也是创造幸福的过程。热爱课堂,上好每节课,是此生对自己的要求和期许。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充满幸福感的课堂,让幸福之花在其间悄然绽放,让每位学生都能感知幸福。这就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