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2月11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河南省省会新闻界迎新春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要破解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四个难题。这个总体要求体现了卢展工书记对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战略性思考,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面对和正视的课题。我们从事新闻宣传和新闻管理工作的人,必须敏锐准确地把握卢展工书记的讲话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下面,笔者就舆论监督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理解。
  舆论监督的作用
  正面引导作用。新闻媒体是政府的一面镜子,舆论监督就是民情民意的“反射镜”,也是社会问题的“显微镜”。新闻媒体要把政府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对象,比如对政府部门行政审批工作、干部人事工作、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社会敏感问题进行监督,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政府“阳光工程”,而且扩大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有力地帮助政府发现不足、提高水平、改进工作。
  激励鼓舞作用。新闻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眼睛”。群众关注什么、企盼什么、需要什么、想说什么,新闻媒体就要积极准确地宣传报道什么,及时反映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当前,新闻媒体要及时地对党委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决策及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宣传报道,让这些情况置于群众的目光之下,让群众及时全面了解,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批判推动作用。新闻媒体要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抓好结合点,瞄准聚光点,把宣传报道的焦点集中到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切身利益上来,集中到各级党委政府如何进行改革开放和当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上来,通过对这些问题、现象和矛盾的曝光、透视、点评、聚焦,帮助各级党委政府解决这些问题、现象和矛盾,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改革开放和当地经济发展顺利进行。
  警示震慑作用。当前,有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起权力、金钱、地位、美色的考验,最终沦为阶下囚。对于这些腐败分子,新闻媒体要将他们作为反面典型,深入剖析,穿透这些腐败分子及其罪恶行为的表层,深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和根源,为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防腐体制、机制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真正达到从制度、源头、根本上预防和惩治腐败,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受到警示教育,做到超前防范,及时改正。
  舆论监督的主要障碍
  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传播快、范围广、效果好;利用不好,就会引起全社会关注,存在不容忽视的副作用。因此,舆论监督的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舆论监督“两头热”、“中间冷”。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人民群众寄予厚望并普遍欢迎。而在地方政府眼里,舆论监督却成了“不安定”的因素,“抹黑”的脏手,“添乱”的行为,“不和谐”的杂音,当地政府制定纪律,对其实行压制、限制、抵制,在这种环境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很难顺利进行。
  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强烈对立。舆论监督的对象,大都是违背政府意志和人民利益的不法行为。这些行为要么秘而不宣、要么有恃无恐。监督者对事实真相的采访相当困难,即使千方百计采访到了事实真相,面对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当地政府的“说情”,采访到的结果也极有可能会“胎死腹中”。即便杀出重围,成功曝光,监督者也常常会受到殴打、谩骂、恐吓等,弄得疲惫不堪、心惊肉跳。
  舆论监督的目的和动机不纯。如有的新闻工作者不能准确地把握新闻真实性,偏听偏信,主观臆断,达不到现象与本质真实、具体与总体真实、局部与全部真实的高度统一,使报道存有致命的先天性“硬伤”,势必被动“挨打”。有的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事实时,喜欢说话绝对,妄加评议,感情用事,使报道的客观、公正性淡化,让人有隙可乘,导致“麻烦”。有的新闻工作者片面地强调舆论监督的慎重性,在履行监督职能时,故意淡化舆论监督的战斗性和有效性,敷衍了事,故意不写人名、地名这些基本要素,不能很好地起到监督作用。有的新闻工作者干脆放弃了监督的职能,对有悖于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不良不法之举置若罔闻,只“摘花儿”不“挑刺儿”。
  舆论监督应坚持的原则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这是舆论监督的立足点和基础,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新闻媒体在履行舆论监督职责时,事实必须真实,不能虚假;办事必须公正,不能偏心;态度必须客观,切忌主观。要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如实反映客观实际。如果不尊重客观事实,或者颠倒了客观事实,舆论监督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因舆论监督不力,使被监督对象蒙受冤屈,或者受到不公正的批评。
  摆正位置,高度负责。稳定的大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可能让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舆论监督的目的是帮忙,而不是添乱;是补台,而不是拆台。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新闻媒体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绝对不能越权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注意选择有普遍意义的事例,抓典型,抓群众关注、领导重视、事关大局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把握好“度”,推进工作。舆论监督能够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促使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最终达到推进工作的目的。新闻媒体要唱主旋律,不要搞“噪音”;要“聚光”,不要“散光”。特别是对敏感问题,在报道中既要大胆地报道和揭露,也要把握好方向,不能让那些破坏社会和谐、阻止经济发展的人钻空子。因此,在从事批评报道的过程中,批评者不能光图痛快,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从整体利益出发,从全局观念着想,这就是要把握好“度”。把握好了“度”,自然就会达到批评的目的,把握不好,就容易激化矛盾。社会是复杂的,它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舆论监督所承担的责任就是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力的批评,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使社会在和谐中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为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编校:董方晓
其他文献
针对无人水面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对岛礁海域自主测绘时存在的任务计算量大、场景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主动方向的动态栅格法与启发式搜索算法.该方法基于动态栅格法进行环境建模,利用优先级启发式算法选择进行遍历的路径点,并在无人水面艇陷入死锁时通过启发式搜索算法产生走出死锁点的最优路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使路径规划的性能得到较大的提升,且规划出的路径更
发展循环经济,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是不可能的。本文在客观评价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环境及金融政策效应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金融政策调整促进内蒙古循环经济的发展。内蒙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