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市场需求
原教育部副部長张保庆说:要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单靠公办高等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今后高等教育的增量部分将主要靠民办高等教育来实现,从1992年到1997年,由于公民个体所掌握的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对教育需求的总量、质量和形式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民办教育机构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组织进入到教育体系之中,改变了原有的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并开始形成对公办教育机构的竞争。此时的许多规范与限制政策,从另外意义上折射出民办教育独立性属性的日益彰显。从1998年至2000年,尽管国家政策仍然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但是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民办教育的独立属性进一步得到确立,民办教育不仅满足了社会公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而且也刺激了公办教育内部的竞争,促使其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水平。从2001年至今,民办教育开始进入到自主发展的新阶段,民办学校作为一种具有独立社会职能的机构而为政府和社会广泛认可。无论是在《民办教育促进法》还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国家对于民办教育所提出的新的鼓励和规范政策,对于民办教育公益性属性的规定,对于民办教育机构产权的界定和对于办学者经济利益上“合理回报”的许可及操作原则的制定,都标志着民办教育机构作为一种有独立社会职能的教育组织和经济组织,而最终得到法律意义上的完全确认。
二、民办高校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处于企业实体之外,但对企业发生影响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体。
(一)民办高校的外部优势
1.教育部政策鼓励为高职院校提供发展的空间
国家政策的鼓励为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从法律上肯定民办教育的地位,也是民办教育依法办学的首要依据。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2007年1月16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规定》,并于2007年2月10日起施行。其规范实施专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院校的办学行为,维护民办院校举办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引导民办院校健康的发展。
2.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强劲的需求。
传统的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学术型、研究型、设计型人,规格比较单一。但是,从社会需求看,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培养高素质_技能型人才的民办高职院校已经受到社会的青睐。这是民办高职院校大显身手的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二)民办高校的外部劣势
1.民办高校面临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竞争
公办高校拥有雄厚的政府财力,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要高于民办高校。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办学经验,大批民办高校的涌现和无序发展使竞争更为残酷。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在不断分割教育市场的份额。
2.民办高校没有国家的投资,没有政府补贴的公用经费
民办高校在招生、学生身份、教师待遇、建校土地征用等许多方面都得不到政府部门政策的支持,办学环境中没有真正建立公平竞争平台。政府对民办高校管理方面缺乏经验,相关法规不够完善,与民办高校快速发展很不协调,从而影响了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由于民办高校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较差,政府也缺少对民办高校的正面的宣传和报道,人们对民办高校的误解和偏见是对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威胁。
三、民办高校内部环境分析
(一)民办高校的内部优势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相对灵活,能突破传统办学思维的局限,利用独立经营,自主办学的有利条件,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办学模式、课程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职院校可利用这一优势根据市场的不同变化,市场的不同需求及时地进行调整,培养国家与社会所急切需求的人才,所以在专业设置与招生人数分配上都能够较大的自由支配。正是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使民办高职院校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2.具有较为灵活的运行管理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一般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灵活的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并建立一整套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对教师的考核,把工作绩效并与奖惩挂钩,使领导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因此在管理机制上民办高职院校具有灵活、高效的优势。
3.较容易形成有办学特色。
民办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办学经费以及学校所处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来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不仅体现院校的办学性质、社会服务方向和地方行业特色,而且还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规模和专业建设布局等方面。办学特色不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整体优势,而是局部优势。
(三)民办高校的内部劣势
1.师资队伍整体发展不稳定,素质不高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待遇相对较差,教师的职称、聘任、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利益没法解决,导致许多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才流失,整个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年龄比例不合理,较多民办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稳定性较好,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缺乏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了解甚少。
2.民办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并流失较多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公立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上升,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生源质量下降并减少的威胁。民办高职院校的部分生源由于高校的扩招被抢走,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迫使民办高职院校降低入学门槛,生源质量下降。
原教育部副部長张保庆说:要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单靠公办高等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今后高等教育的增量部分将主要靠民办高等教育来实现,从1992年到1997年,由于公民个体所掌握的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对教育需求的总量、质量和形式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民办教育机构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组织进入到教育体系之中,改变了原有的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并开始形成对公办教育机构的竞争。此时的许多规范与限制政策,从另外意义上折射出民办教育独立性属性的日益彰显。从1998年至2000年,尽管国家政策仍然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但是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民办教育的独立属性进一步得到确立,民办教育不仅满足了社会公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而且也刺激了公办教育内部的竞争,促使其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水平。从2001年至今,民办教育开始进入到自主发展的新阶段,民办学校作为一种具有独立社会职能的机构而为政府和社会广泛认可。无论是在《民办教育促进法》还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国家对于民办教育所提出的新的鼓励和规范政策,对于民办教育公益性属性的规定,对于民办教育机构产权的界定和对于办学者经济利益上“合理回报”的许可及操作原则的制定,都标志着民办教育机构作为一种有独立社会职能的教育组织和经济组织,而最终得到法律意义上的完全确认。
二、民办高校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处于企业实体之外,但对企业发生影响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体。
(一)民办高校的外部优势
1.教育部政策鼓励为高职院校提供发展的空间
国家政策的鼓励为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从法律上肯定民办教育的地位,也是民办教育依法办学的首要依据。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2007年1月16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规定》,并于2007年2月10日起施行。其规范实施专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院校的办学行为,维护民办院校举办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引导民办院校健康的发展。
2.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强劲的需求。
传统的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学术型、研究型、设计型人,规格比较单一。但是,从社会需求看,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培养高素质_技能型人才的民办高职院校已经受到社会的青睐。这是民办高职院校大显身手的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二)民办高校的外部劣势
1.民办高校面临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竞争
公办高校拥有雄厚的政府财力,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要高于民办高校。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办学经验,大批民办高校的涌现和无序发展使竞争更为残酷。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在不断分割教育市场的份额。
2.民办高校没有国家的投资,没有政府补贴的公用经费
民办高校在招生、学生身份、教师待遇、建校土地征用等许多方面都得不到政府部门政策的支持,办学环境中没有真正建立公平竞争平台。政府对民办高校管理方面缺乏经验,相关法规不够完善,与民办高校快速发展很不协调,从而影响了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由于民办高校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较差,政府也缺少对民办高校的正面的宣传和报道,人们对民办高校的误解和偏见是对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威胁。
三、民办高校内部环境分析
(一)民办高校的内部优势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相对灵活,能突破传统办学思维的局限,利用独立经营,自主办学的有利条件,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办学模式、课程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职院校可利用这一优势根据市场的不同变化,市场的不同需求及时地进行调整,培养国家与社会所急切需求的人才,所以在专业设置与招生人数分配上都能够较大的自由支配。正是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使民办高职院校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2.具有较为灵活的运行管理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一般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灵活的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并建立一整套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对教师的考核,把工作绩效并与奖惩挂钩,使领导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因此在管理机制上民办高职院校具有灵活、高效的优势。
3.较容易形成有办学特色。
民办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办学经费以及学校所处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来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不仅体现院校的办学性质、社会服务方向和地方行业特色,而且还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规模和专业建设布局等方面。办学特色不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整体优势,而是局部优势。
(三)民办高校的内部劣势
1.师资队伍整体发展不稳定,素质不高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待遇相对较差,教师的职称、聘任、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利益没法解决,导致许多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才流失,整个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年龄比例不合理,较多民办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稳定性较好,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缺乏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了解甚少。
2.民办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并流失较多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公立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上升,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生源质量下降并减少的威胁。民办高职院校的部分生源由于高校的扩招被抢走,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迫使民办高职院校降低入学门槛,生源质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