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头孢噻利和头孢吡肟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评价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硫酸头孢噻利和头孢吡肟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96例病原学阳性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头孢噻利和头孢吡肟感染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体温、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细菌清除率。

结果

患者经头孢噻利和头孢吡肟治疗后,细菌清除率分别达89.6%和67.9%。头孢噻利组显效30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7.5%;头孢吡肟组显效20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均体温下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RP值下降,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头孢吡肟组与头孢噻利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比较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RP、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3、0.781、-0.947、-1.582、-1.845,P=0.911、0.445、0.262、0.386、0.132)。

结论

头孢噻利和头孢吡肟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头孢噻利组在细菌清除率、总有效率略优于头孢吡肟组,头孢噻利更能有效清除致病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作为老年痴呆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仍无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手段。AD病理表现为细胞内的淀粉样斑块及细胞外的神经纤维缠结。过度聚集的β淀粉样蛋白(Aβ)是导致AD发病的中心环节。AD患者除了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尚有眼部症状。有研究发现,Aβ不仅在脑内发生沉积,也可在晶状体内发生类似改变。而晶状体结构及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大脑不
目的评价经鼻空肠置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术后长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吞咽障碍患者65例,数字抽签分为鼻空肠组35例和PEG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学指标、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置管后上臂围、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较置管前升高(均P>0.05);两组鼻空肠组
目的探讨清心Ⅱ号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0只)、治疗组(50只)和对照组(20只)。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建立模型,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组予以清心Ⅱ号灌胃,疗程结束后检测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型胶原-A1(COL1-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变化的4年随访,有助于了解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长期转归及其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皮质下单灶急性脑卒中患者,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63例,进行平均4年的随访,因死亡、失访等原因,41例完成与基线相同的全套神经心理测验,涵盖总体认知功能、注意、执行、记忆、语言、空间等认知领域。根据临床诊断分为5个级别:正常、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
目的观察不同止血药物应用于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围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住我院综合科和泌尿外科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480例,随机分为6组,每组80例。术前均口服非那雄胺1周,在TURP围术期分别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苏灵)、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矛头蝮蛇巴曲酶(立芷雪)、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迅刻)、酚磺乙胺(止血敏)联合对氨甲
期刊
目的测定帕金森病(PD)患者唾液流率、α-淀粉酶、免疫球蛋白A(IgA)、乙酰胆碱酯酶(AChE)浓度及IgA流率。分析唾液各项生化检测指标与病程、H&Y分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程度(SCOPA-AUT)评分、流涎评分、口干评分及服用左旋多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探索性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共59例受试者,PD患者38例,其中接受左旋多巴(美多巴)治疗者22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21例。收集受试者唾液约
目的了解口服补充肠内营养制剂或优质蛋白质3个月对老年人肌肉质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年龄≥65岁有握力或步速下降的社区老年人74例,分为对照组26例、肠内营养制剂组(佳膳400 kcal/d)27例及蛋白质组(乳清蛋白粉20 g/d)21例。随访3个月,测定3组老年人步速、握力以及肌肉质量变化。结果对照组、肠内营养制剂(佳膳)组及蛋白质组四肢肌肉质量变化分别为-49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400例(脑梗死组),以及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24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空腹>8 h的静脉血,测定血清ALP、总蛋白、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BUN)等肾功能指标;同时按照脑梗死层面中最大直径分为小面积(<1.5 cm)、中面积(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