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增多。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落实‘两法’ 护航青春”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救助被侵害未成年人,精准打击性侵害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多发、恶性犯罪,2018年至2020年,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2.7万人,起诉17.1万人。2018年至2020年,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初犯、偶犯未成年人,不批捕4.7万人,不起诉2.8万人;对罪行严重的未成年人依法惩戒,宽容不纵容,批捕涉罪未成年人8.4万人,起诉11.6万人。其实,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民警郝世玲就曾建议,学校应加强德育与法治教育建设,同时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通过齐抓共管,积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在以往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中,盗窃案较为常见。2003年出生的戴某于2019年11月26日因犯盗窃罪,被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10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 000元;2001年出生的刘某于2019年5月13日因犯盗窃罪,被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 000元……
这些正值青春的少年为什么会踏错路、行错路,走上违法犯罪歧途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个人原因
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在面对诱惑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管控、约束自身的欲望和行为,往往会将自身的利益诉求通过错误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致触犯法律。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所在,家庭因素亦是重要的原因。
家庭原因
2019年8月2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就很有代表性。2018年11月19日至12月16日,被告人徐某(女)带领其未成年子、女,多次在市城区内,采取撬坏门锁进入店铺的手段,盗窃他人财物共计13 800余元。法院最终判处徐某有期徒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3 000元,责令徐某向各被害人退赔经济损失。部分青少年没有受到来自家庭的良好影响,对不良现象缺乏正确认识,往往易踏错路、行错路,步入违法犯罪的歧途。
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飞快,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动净化文化环境,但仍有一些不良风气在影响着青少年。在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青少年无法分辨是非,本就不坚定的意志力产生了动摇,对何为正确行为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在做出错误选择时,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那么,如何预防青少年踏错路,行错路,避免走上犯罪道路呢?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做到如下3点:
家庭方面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特别是在中小学校等重要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在日常小事、为人处世等方面要以身作则,在孩子的“第一课堂”中为其提供良好、优质的教育,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长不单单要关注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规定的,未成年人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并履行好监护职责。树立优良家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
学校方面
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内容合理合法且程序正当的校规校纪。同时,将预防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德育教育应指导教职员工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且形式多样的预防犯罪教育活动。学校还应切实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做好教学工作中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真正通过普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效预防学生误入犯罪歧途。
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要面向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积极加强法制教育建设,通过有效的普及、宣传法制知识,使遵纪守法的观点扎根青少年的心中;要对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进行优化,多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罪犯子女等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要净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认识自身欲望,防止由不良行为转化为违法犯罪活动的事件发生。
相信青少年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法教育的指导下,不断树立法律意识;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合力下,一定能够为青少年构筑起预防犯罪的有效屏障,确保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编辑 吴兰芳 见习编辑 汪愉翔)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增多。据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落实‘两法’ 护航青春”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救助被侵害未成年人,精准打击性侵害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多发、恶性犯罪,2018年至2020年,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2.7万人,起诉17.1万人。2018年至2020年,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初犯、偶犯未成年人,不批捕4.7万人,不起诉2.8万人;对罪行严重的未成年人依法惩戒,宽容不纵容,批捕涉罪未成年人8.4万人,起诉11.6万人。其实,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民警郝世玲就曾建议,学校应加强德育与法治教育建设,同时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通过齐抓共管,积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在以往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中,盗窃案较为常见。2003年出生的戴某于2019年11月26日因犯盗窃罪,被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10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 000元;2001年出生的刘某于2019年5月13日因犯盗窃罪,被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 000元……
青少年缘何踏错路 行错路
这些正值青春的少年为什么会踏错路、行错路,走上违法犯罪歧途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个人原因
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在面对诱惑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管控、约束自身的欲望和行为,往往会将自身的利益诉求通过错误的方式表达出来,以致触犯法律。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所在,家庭因素亦是重要的原因。
家庭原因
2019年8月2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就很有代表性。2018年11月19日至12月16日,被告人徐某(女)带领其未成年子、女,多次在市城区内,采取撬坏门锁进入店铺的手段,盗窃他人财物共计13 800余元。法院最终判处徐某有期徒刑1年3个月,并处罚金3 000元,责令徐某向各被害人退赔经济损失。部分青少年没有受到来自家庭的良好影响,对不良现象缺乏正确认识,往往易踏错路、行错路,步入违法犯罪的歧途。
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飞快,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动净化文化环境,但仍有一些不良风气在影响着青少年。在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青少年无法分辨是非,本就不坚定的意志力产生了动摇,对何为正确行为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在做出错误选择时,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从而走上了犯罪道路。
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那么,如何预防青少年踏错路,行错路,避免走上犯罪道路呢?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做到如下3点:
家庭方面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特别是在中小学校等重要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在日常小事、为人处世等方面要以身作则,在孩子的“第一课堂”中为其提供良好、优质的教育,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长不单单要关注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其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所规定的,未成年人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并履行好监护职责。树立优良家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
学校方面
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内容合理合法且程序正当的校规校纪。同时,将预防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德育教育应指导教职员工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且形式多样的预防犯罪教育活动。学校还应切实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做好教学工作中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真正通过普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效预防学生误入犯罪歧途。
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要面向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积极加强法制教育建设,通过有效的普及、宣传法制知识,使遵纪守法的观点扎根青少年的心中;要对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进行优化,多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罪犯子女等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要净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认识自身欲望,防止由不良行为转化为违法犯罪活动的事件发生。
相信青少年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普法教育的指导下,不断树立法律意识;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合力下,一定能够为青少年构筑起预防犯罪的有效屏障,确保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编辑 吴兰芳 见习编辑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