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是初中阶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丰富学生初中日常生活内容的主要项目之一,能够在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同时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为学生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提供了有效手段。但是,学生在面对初中体育训练和学习时,常常因为自身的心理素质水平不达标而放弃。因此,本文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不同,初中阶段的体育训练强度更大,尤其是在田径方面,学生在受到高强度的田径训练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很难坚持下来体育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要求。所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初中体育课堂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较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初中体育教学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教学问题就是体育教师较少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一教学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初中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常常由于克服不了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而时常放弃训练,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无法得到自身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的,而且,体育教师的教学效率也随之下降[1]。教师之所以较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够让学生在面对训练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够战胜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而且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初中生在面对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阶段的学习压力时,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提升初中生在面对困难时的毅力,使学生能够养成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初中阶段体育教师需要面临学生心理素质差这一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还处于低水平的阶段,没有经过系统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所以对体育学习不是十分重视,自身的体育素质也很难适应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2]。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会使得学生在面对高强度的初中体育活动时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心理,而且十分容易放弃,这就为教师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挑战。
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式
(一)提高认识,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注重提高自身对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坚持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为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锻炼和日常生活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以后以更加饱满的学习姿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适量的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学习有很大的益处,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媒体查找相关体育训练知识,用更加先进和直观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利用8到10分钟了解心理素质对自己的益处,有效提高学生对心理素质的系统认识,从而方便教师进行下一步心理素质教学。
(二)循序渐进,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前文提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心理素质较差,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注意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循序渐进,清醒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阶段性目标逐一完成的。比如,教师可以设定学年心理素质提升目标、学期心理素质提升目标以及学习周目标来逐步规划自己的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教师耐心、长期的教导下得到量的积累,最终得到质的突破。
(三)教师陪练,帮助学生战胜压力
体育教師往往是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优秀榜样,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为人师表,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陪同学生一起,帮助学生在面对自己承受不了的体育锻炼压力时以实际行动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让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之下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3]。比如,在学生进行跑步训练时,体育教师要注意陪同学生共同完成,在学生身体素质范围内可接受的强度之下带领学生突破自身身体极限,并注意利用言语鼓励学生,使学生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感。
(四)分层教学,规划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完成目标
教师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个体独特性,每个学生由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各自的身体素质水平也都不同,所以,需要体育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平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保持公平公正的教学态度,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针对不同程度身体素质的学生划分不同群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这些不同身体素质水平的学生规定不同的体育训练量,使学生都能够在保证自身健康水平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更高水平的提升。比如,教师在了解了各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后,可以在田径项目上对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提出完成800米运动量的要求,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提出完成1000米运动量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
[1]胡聪. 阐述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分会场)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179-181.
[2]徐维亮.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消极心理现状调查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37):377-378.
[3]张玮. 学校体育运动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8.
山东省邹平市韩店镇新世纪中学 256209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不同,初中阶段的体育训练强度更大,尤其是在田径方面,学生在受到高强度的田径训练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很难坚持下来体育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要求。所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初中体育课堂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较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初中体育教学中一个比较常见的教学问题就是体育教师较少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一教学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初中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常常由于克服不了身体压力和心理压力而时常放弃训练,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无法得到自身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的,而且,体育教师的教学效率也随之下降[1]。教师之所以较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够让学生在面对训练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能够战胜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而且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初中生在面对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阶段的学习压力时,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提升初中生在面对困难时的毅力,使学生能够养成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初中阶段体育教师需要面临学生心理素质差这一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还处于低水平的阶段,没有经过系统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所以对体育学习不是十分重视,自身的体育素质也很难适应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2]。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会使得学生在面对高强度的初中体育活动时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心理,而且十分容易放弃,这就为教师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挑战。
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式
(一)提高认识,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注重提高自身对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坚持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为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育锻炼和日常生活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以后以更加饱满的学习姿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适量的体育锻炼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学习有很大的益处,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媒体查找相关体育训练知识,用更加先进和直观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利用8到10分钟了解心理素质对自己的益处,有效提高学生对心理素质的系统认识,从而方便教师进行下一步心理素质教学。
(二)循序渐进,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前文提到,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心理素质较差,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注意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循序渐进,清醒认识到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阶段性目标逐一完成的。比如,教师可以设定学年心理素质提升目标、学期心理素质提升目标以及学习周目标来逐步规划自己的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教师耐心、长期的教导下得到量的积累,最终得到质的突破。
(三)教师陪练,帮助学生战胜压力
体育教師往往是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优秀榜样,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为人师表,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陪同学生一起,帮助学生在面对自己承受不了的体育锻炼压力时以实际行动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让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之下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3]。比如,在学生进行跑步训练时,体育教师要注意陪同学生共同完成,在学生身体素质范围内可接受的强度之下带领学生突破自身身体极限,并注意利用言语鼓励学生,使学生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感。
(四)分层教学,规划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完成目标
教师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个体独特性,每个学生由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不同,各自的身体素质水平也都不同,所以,需要体育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分层教学的实质就是平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保持公平公正的教学态度,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针对不同程度身体素质的学生划分不同群体,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这些不同身体素质水平的学生规定不同的体育训练量,使学生都能够在保证自身健康水平的基础上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得到更高水平的提升。比如,教师在了解了各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后,可以在田径项目上对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提出完成800米运动量的要求,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提出完成1000米运动量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上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
[1]胡聪. 阐述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分会场)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179-181.
[2]徐维亮.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消极心理现状调查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5(37):377-378.
[3]张玮. 学校体育运动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8.
山东省邹平市韩店镇新世纪中学 25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