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具,操作的教学活动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z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具操作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那么,如何恰当地组织学具操作活动呢?笔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选取操作的内容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之处强化学具操作活动,把教材中静态知识化为动态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搞堂堂操作、题题操作的形式主义,致使教学时间耗费,学生兴趣低落,学生数学能力得不到提高。
  要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一般来说,推导抽象的法则、公式、理解应用题、辨析易混易错内容等,都可有计划地安排学具操作。
  二、把握学具操作时机
  进行图式对照时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活动。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复习完长方形、三解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提出:能不能把梯形也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那样剪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三角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此时学生欲求解而不能,处于“自我需求”的愤悱状态。教师要把握住这个火候,引导学生用旋转、平移的方法,采取图式对照,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改变要求认识变化的基本规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活动。如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后,接着让学生思考:还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这时学生犹如听到“冲锋的号角”和“催战的鼓声”,进而奋力进击,寻划解决问题的途径。有的用一个梯形剪拼成三角形(三角形的底为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高不变),推导出求梯形面积的方法等等。学生很有兴趣的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思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口述自己发现,亲自感觉,感到规律是自己探索出来的,体验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在学生感到精神疲倦时进行学具操作。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片,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兴趣来了,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其他析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吗?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思考、尝试,又得出了3种折法。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对学习过程知识内容产生兴趣,消除课堂中学生的精神疲倦。
  三、设计学具操作程序
  明确要求,做好操作准备。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操作前不善于选择和取出学具,也不善于倾听,领会指导语后再动手,操作后不善于保留结果,讨论完把学具推向一边待课后收拾等,一说运手操作,就乱抓一气。因此在进行学具操作时,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
  动手操作,充分感知表象。表象这个常被人们忽略的、看不见的头脑中的影象,是连接感知与抽象的桥梁,使人的感性认识向抽象飞跃,起到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学生根据要求拿出相应学具后,就要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如教学“三解形内角和是1800”时,让学生按照使用量角器的要求,分别量出锐角三解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再接着让每个学生用纸片做一个正方形,并沿着对角线折过去,得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这两个三角形重叠,证明这两个三解形全等。让学生小组讨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否都一样?是否都是180O?最后,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拼成一个角,正好拼成一个平角,再想一想说明了什么?这样把操作与思维,思维与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感知表象。
  动口表述,加深对知识及操作的理解。思考,是学生感知表象,进而组织内部语言,认识事物的基础,这个认识是否正确,还必须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并表述出来。因此,在学生每一次动手操作后,必须让他们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的认识过程,请同学们评议,教师适当点拨纠正,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既能把外部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
  运脑思考,形成认知结构。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表述,正确理解知识这是起码要求。但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则是小学数学的中心任务。在前三步之后,必须让学生回过头来想一想所操作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然后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没有这一步,学生的认识不会深化,良好的认知结构也不能形成。
  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单凭教师教学环境创设,语言情境创设是达不到要求的。因此教学中必须借助媒体的帮助,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使用学具去操作、去感受,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把操作,思维结合起来,就能很好的解决数学难点。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教师的角色是讲授知识,学生是死记硬背、题海训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已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正在苦苦探索着,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尝试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定位正确的教学角色。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政治;角
期刊
长期以来,考试一直是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方式,不论是高考以及其他形式的考试则成了关系学生一生命运的头等大事。于是一切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转的“应试教育”也成了天经地义的了。这种状况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了中学教育各门学科的教学。  今天,无数事实说明,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真正培养出合格的竞争型人才、开拓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排除干扰,走出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疆是我国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所以,在教育建设方面。我们要更加考虑到地域特色以及当地习俗、价值观、传统文化等方面。要做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设一种极具地域特色又不失传统文化的和谐具有个性的独特的校园文化。但是,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成绩已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我们的中考、高考成绩是上去了,但是学生们的道德素养
期刊
[摘要]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显著特点,在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学会反思。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平行教育影响;集体教育;个体教育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安·谢·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能否根据不同题材的课文运用不同形式的导入,能够迅速地把学生分散的思绪拉回到课堂,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与互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灵活导入;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无论她接教什么样的班级,总能让学生转变学风提高成绩,让学生能在玩中懂得学习,在学习中玩,在不知不
期刊
错误是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数学课堂中的“错误”是极好的课程资源,及时而机智地捕捉形形色色的“错误”并进行开发和利用,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并能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充分利用好“错误”这一教学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巧用“错误”资源,激发探究
期刊
[摘要]对于初中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指导,重在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古诗词的畏惧心理;在古诗词教学时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化抽象为具体,创新备课。  [关键词]鉴赏古诗词;培养兴趣;学法指导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就是古诗文的阅读,学生中普遍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学习初中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古诗文,三怕周树人。”我们暂且不去评说这些说法是否成为影响语文教学质量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是新近一段时间在圈内倍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在整个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的获得,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做到这些,就要关注教师的教学个性化。因为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仔细研究优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自己教学实践,努力用充满创造力、体现个性的教学实践,焕发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生命活力,使语文教育成为一个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主要渠道。“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让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因而打造高效政治课堂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方法;以人为本  新课程改革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主要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生活中有趣味、有价值的数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生活实际;教学效果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