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诊所”是如何火爆全美国的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冬天,瑞克·克里格带着生病的儿子,来到明尼阿波利斯的紧急护理中心,做一个喉咙感染检查,他们等了两个小时。这让克里格感觉到,必须有一种更便捷、价格更实在的服务,来应对家庭常见的疾病。一年后,他与人合伙在当地的一家食品店内创立了第一家快医疗(QuickMedx)保健中心,后在2002年改名为“一分钟诊所”。
  在“一分钟诊所”看病很快,平均每位患者只需15分钟。这家连锁医疗机构,设计了一种商业模式,只诊治几类普通疾病,只要按标准化程序,护士和实习医生就能快速看病。
  诊所开在居民区的连锁药店里,地方不大(不到10平米),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收费也比医院低一半。这也为主要的付费方——保险公司和雇主省了一笔钱。而且,它就开在居民区环绕的药店里,一个星期营业七天。
  靠着独特的商业模式,这个连锁机构在美国发展得很快,9年间在美国49个城市开了569家诊所。
  为减少候诊时间,“一分钟诊所”在模式的设计上做了许多减法。它并不是什么病都看,主要看三大类:普通疾病、轻微外伤以及皮肤病。其实就是些感冒、喉咙痛等常见病,一共40多种。此外,顶多还为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等)患者进行健康状况监测。
  这就大大降低了诊治难度,使得它只要聘请注册护士和实习医生就够用了(减少了人工支出)。诊所都配有一套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只需培训一下,护士们就可以按标准程序,快速看病。
  每个诊所都配上一个有经验的医生。他不用在诊所办公,护士或实习医生如有问题,可随时打电话求助。病人的每次就医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患者的电子病历也可以与其他医疗机构共享。
  一分钟诊所大多开在居民区。在创业初期,它的一些诊所也会开在超市内,但现在,它几乎都开在一个叫作“CVS药店”的连锁药店里,诊所的面积通常只有8到10平方米。
  CVS药店是美国第二大处方药零售集团,在一分钟诊所创办第六年就以1.6亿美元将它收购。CVS在全美国拥有7025家零售药店。大约75%的美国人口离这些药店不到3英里。这些药店不仅卖药,也卖日常用品。有着这样的便利,人们在购物的同时,就可以顺道看病,并且不需要预约——在美国看病通常需要预约。
  对于美国人来说,可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据统计,像感冒之类的小病,美国只有三分之一患者能在当天获得治疗。没人愿意为个感冒而耽误一天的时间。
  而且,一分钟诊所的收费也很便宜,大约只及医生或紧急护理中心的一半。在CVS公司2008年年报上,给出这样一个对比的案例:马克因为喉咙痛在一分钟诊所接受诊治,他自己支付10美元,而其保险计划分担67美元。但如果他去看医生,则要自己付25美元,保险计划分担105美元。
  一分钟诊所在自己的网站上称,其大多数项目只需要付69美元。假如它认为看不了这个病,就不会收费,并且还会向患者推荐附近的医院或医生。
  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经营一家这种类型的诊所,一年只需要25~35万美元。那么,按照“一分钟诊所”69美元的基本收费标准计算,它每天只要有10个人光顾,就可以收回成本:25万美元÷(69美元/人×365天)= 10人/天。
  那些为医疗费用买单的保险公司、雇主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对一分钟诊所趋之若鹜。一些雇主还很高兴地发现:那些到“一分钟诊所”看病的员工,不仅为公司节省了医疗支出,耽误的工作时间也少了。百得公司(Black & Decker)表示,其员工如果选择一分钟诊所,公司愿意再多承担10美元。
  一分钟诊所来自于这些第三方的收入,占到它2008年总收入的70%。
  公司增长速度也很快,从接待患者的人数上可以证明。据美国《医疗服务管理杂志》报道,一分钟诊所2004年的接诊人数为6万,2006年35万。到2010年,公司网站显示,已累计接待700多万人。
  也许因为被一分钟诊所抢走了生意,一些医生对一分钟诊所也表示了不满,并质疑其治疗效果。
  按照一分钟诊所的商业模式,护士能靠一套标准化程序及系统的辅助,治好普通疾病吗?前C E O迈克尔·豪威说,他们为此研究了一分钟诊所的5万个咽炎病例,以测试诊治程序的有效性,结果9 9%符合最佳做法;而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则为55%。
  一分钟诊所还在做一些其他的尝试。它与其他一些医疗机构合作,比如克利夫兰诊所。双方对接数据库,通过“电子病历”共享患者信息。
  假如“一分钟诊所”的患者需要接受紧急治疗,而又没有资质的医生在场,就会建议患者选择“克利夫兰诊所”,当然也有其他的机构可供选择。而克利夫兰诊所接到求助电话时,若患者症状轻微,接线员也可能建议其前往附近的“一分钟诊所”。
其他文献
过去35年中国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利用了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劳动力的资源。随着经济持续的高增长和发展,很多资源和要素都变成了短缺,甚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在加剧,劳动力短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新常态”的表述标志着中国调整自己的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发展模式,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判断所做出的选择。实现这个选择,需要共生的逻辑与众享
期刊
见陈春花前,有位企业家朋友托我带个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决策层和执行层往往分离,比如万科的王石和郁亮,当两个层面有冲突出现时,如何协调两个层级的行为?如何保证决策层的意志和决策贯彻下去?”  想必是这位朋友的切肤之痛。  陈春花拿到问题却说:“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对的,决策跟执行必须合一。比如王石跟郁亮,他们俩必须在决策上达成共识,才会有郁亮去执行。如果一项决策管理层认为是必须要做的,也必须和董事长达
期刊
动荡是常态经济的组成部分。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出现过两种形式的重要波动:第一种是常被称为“牛市”的经济繁荣;第二种是常称为“熊市”或“市场矫正”的经济衰退。然而,当今充满剧烈动荡的“新常态经济”则迥然不同,其波动程度远远超出常态经济——企业和政府领袖必须更透彻地理解它、充分接受它,并创造新的应对方式。  全球化时代的蝴蝶效应  数学家们发明了混沌理论,用来研究在给定初始条件和确定性假设的情况下事态的
期刊
“这几年在网上看到最多的话,就是BAT把中国所有的创新、创意、创业的大的机会拿掉了。事实上,我自己创业时也怪过比尔盖茨,怪IBM,认为这些公司把我们的机会都拿走了。但事实上,这二十年来涌现了无数的创业,即便有BAT三座大山,创业者仍然有机会,因为不把村里的地主斗死,农民也能富起来。今天的创业环境,今天创业的所有的基础设施,整个融资状态要比十五年以前好很多。”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期刊
美团和大众点评联姻让大家激动不已。这两个团购战场的王者,经历双寡头鏖战和多次合并传闻后,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之前,这两家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斗得不可开交,甚至出现过街头武斗的品牌,摒弃前嫌、牵手成功,惊呆了互联网上的一众看客。这几年,互联网上这种意想不到的“联姻”层出不穷,优酷土豆、赶集同城、滴滴快的……这些从相杀到相爱、出人意料的合并,让人感慨互联网的确是一个“活久见”的地方。  在互联网上,在资
期刊
1.创业初期必须聚焦到极致  创业初期,需要发扬一个精神:聚焦聚焦再聚焦。因为万事开头难,开头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一件事准备得充分,做得十分的完美,无法再优化了,这样的话你创业的起步才可能是成功的。  在创业初期的时候,一个人,一个时间点只能干一件事,不能干两件事。干一件事,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因为创业要成功,它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如果有一个方面做得不成功,这个创业就很难成功。除非你有很好的团队,有
期刊
创新四大原型  如果创新卓有成效,它会体现在公司业绩的三个方面:全球收入、利润和出口的比例都将增加。在此次分析研究中,我们将各个行业的创新分为四大原型:客户中心型创新、效率驱动型创新、工程技术型创新,以及科学研究型创新。每种创新原型中推动创新最重要的因素各有不同。例如,客户中心型创新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挖掘市场需求,并快速扩大创新。   1.客户中心型创新  客户中心型创新,涉及通过新产品,服务和业
期刊
我们请过专家给猎豹做诊断,最后结论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当时填了一个公式:公司的好坏=战略X执行。没错,这个说法在工业时代比较重要。几万人的大公司,组织一旦脱节,战略就实施不了。但也有一个问题,它会把战略方向与执行力放在同一个维度思考。  战略和执行力同样重要吗?  答案是不一样。一旦你认为同样重要,创业者就会愿意花时间在执行力上。因为绝大多数创业者就是执行力超强,于是在执行力上,就会花越来越多的时间
期刊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借助系统的经济资源组织,人们的生活可以得以调节。”,他还说,如果没有变革和调整,任何一个项目或是活动都无法长期具有生命力。换句话说,在一个组织中,动态的发展和互动是不可或缺的,这里所说的动态,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动态,组织变化和进步就是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和进步。而在这个过程中,谈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谈判适用的范围很广,谈判能力既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运用
期刊
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一定会从他组织变为自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转变会带来以下变化:第一、组织效率的提升;第二、组织和组织以外界限的打通;第三、组织以一个新型组织方式的出现。  精英小团队成为新的组织架构  Uber进入任何一个城市以后都招聘三个人的小团队,包括城市经理,试运营数据良好,就可以说服总部放手去做。  事实上所有的核心数据和运营在总部,这个精英小团队不需要对后台进行管理,更多的就
期刊